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曾引发全国轰动!冠县柳林花鼓传承进校园

曾引发全国轰动!冠县柳林花鼓传承进校园

时间:2021-04-15 04:48:09

相关推荐

曾引发全国轰动!冠县柳林花鼓传承进校园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冠县柳林花鼓

柳林花鼓为鼓子秧歌的一种,又名“寸跷秧歌”。它以花鼓为主要道具,在伞、锣、鞭的配合下,载歌载舞,展示技巧。

柳林花鼓表演的为一个固定的故事:元宵节之际,梁山好汉化妆成江湖艺人混进大名府,搭救被官府陷害的卢俊义。全队为固定的14人,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角色:伞头1人:吴用,为全队指挥;头鼓2人:刘唐、李俊;二鼓2人:柴进、花荣;头锣2人:孙二娘、扈三娘;二锣2人:顾大嫂、乐大娘子;和尚2人:武松、鲁智深;老鞑子1人:宋江;憨小1人:燕青;京妈妈1人:金小姐(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所救之女,特来帮忙)。其中头锣、二锣、京妈妈5人为男扮女装。另外,这14个人物还分为“内角”和“外角”,以伞头为先锋,头鼓、二鼓、头锣、二锣为“内角”,两个和尚、老鞑子、憨小、京妈妈为“外角”。表演时,伞头持伞,头鼓、二鼓挎长带腰鼓,头锣、二锣提小锣,和尚拿棒槌,其余三人持鞭。柳林花鼓的鼓最具特色,鼓带特别长,舞者挂于右肩,鼓则垂在左膝下,无论舞者如何翻、跳、打、扑、转,鼓总是紧贴于小腿部,而舞者就在这些剧烈的动作中有节奏地击鼓,堪称绝技。柳林花鼓的舞蹈动作带有很浓的武术风格,整个表演由“武场”的舞蹈和“文场”的演唱组成,称为“文武秧歌”。武场只舞不唱,文场只唱不舞。

柳林花鼓的演唱基本上和《大名府救卢俊义》无关,曲调也比较庞杂,其演唱的曲调有《绣帐幔》《好一朵奴女花》《喜歌》《爷爷儿出来吱呀呀》(爷爷儿为当地对太阳的俗称)、《河南有个王员外》等。人数固定,角色固定,每个人的表演套路也非常严格,演出时缺一人不可。舞蹈具有浓厚的武术色彩,演员需具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演唱则属于朴拙的原生态唱法。

柳林花鼓因系民间舞蹈,历来为正史所不载,故至今未见任何文字资料遗存。据老艺人回忆:柳林花鼓产生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花鼓班子称“秧歌会”,由热心艺术的农民自愿组成,有会首负责会务。成员农闲演练,年节、庙会、庆典或应邀在红、白事上演出。

,柳林花鼓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林花鼓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聊城文化遗产大观》

柳林花鼓传承进校园曾引发全国轰动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柳林花鼓,是冠县柳林镇的一项独特民间艺术。尽管有400余年的历史,但每年的演出可谓红红火火,传承也风生水起。柳林花鼓表演柳林花鼓表演形式非常特别

据了解,柳林花鼓,又称“柳林秧歌”,是流传于冠县柳林一带的民间歌舞。柳林花鼓的表演形态有“踩街”和“团场”两种,“踩街”主要指表演队伍在行进中分成两行,迈着简单的舞步,串街走巷子,以增添街市的喜庆氛围;“团场”是指踩街结束后在固定的场地,进行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的表演,表演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内容。“团场”为表演的主体部分,分为以舞为主的“武场”和以唱为主的“文场”,表演中文武场可反复进行,演唱也可长可短。柳林花鼓风格独具,特征显着,第一,表演的角色固定,人数固定,套路也不能改变;第二,道具特制,代代相传,服装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第三,表演内容为特定的故事情节,这在鼓子秧歌中是很罕见的;最后,柳林花鼓最独特之处在于“鼓”,它不同于平常见的腰鼓,它的鼓带较长,挂于右肩,鼓垂在左膝下,在舞者跳、转、翻中鼓总是贴着小腿,并且舞者还在表演中有节奏地击鼓,技艺相当高超。

解放后柳林花鼓曾一度兴盛

历史上柳林花鼓为娱神的表演活动,是当地庙会庆典等不可缺少的艺术表演活动。柳林花鼓活动地点是每年农历四月临清的碧霞宫庙会,这个庙会是临清周边数百里规模最大的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三十开始,到四月底结束。庙会头一天,临近9座大庙的舞队抬着本庙的神像同时出动,称之为“泰山奶奶出行”,随后是“奶奶进驾”、“送驾”,这一连串的表演中,柳林花鼓担任重要角色。表演时,各种“玩意儿”排序严格,“头行”是“扛箱子”,“二行”是“架鼓队”,“三行”便是柳林花鼓。而高跷、龙灯、狮子、花船、渔家乐等各种民间舞蹈均位列其后,可见柳林花鼓的影响和地位。同时,柳林花鼓也在农闲时演练,年节、庙会、庆典或应邀在红白事上演出。据柳林花鼓传承人、58岁的赵同环介绍,柳林花鼓曾一度兴盛。1953年,柳林花鼓队代表当时的堂邑县(当时柳林属堂邑县建制)参加“华东民间艺术会演”获一等奖,被授予“文艺向导”锦旗,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亲自设宴款待全体队员,成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一面旗帜。随后,柳林花鼓又参加“祖国亲人慰问团”赴抗美援朝前线进行慰问演出,从此名声大噪。此后,柳林花鼓一直活跃在民间文艺舞台上,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传承进校园曾引起全国轰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柳林花鼓开始走向衰落,仅凭一些老人在支撑着花鼓的延续。现在的花鼓队成员大都在50岁以上,会表演的年龄最大的是能说会拉的90岁的穆一鳌,能表演的年龄最大的是75岁的郭占基,30多岁的很少。”赵同环说,现在柳林花鼓队会表演的、能表演的队员共计40人左右,外出演出时,一般是20个演员左右。赵同环表示,柳林街上有这个传承,逢年过节尤其是正月初一、正月十二、正月十三以及元宵节都要进行固定的柳林花鼓表演。省、市、县经常邀请柳林花鼓前去演出。今年6月6日,在省文化部门的组织下,曾到临沂进行非遗展演。赵同环接过柳林花鼓的传承接力棒后,最早提出柳林花鼓进校园。2月,柳林镇当地政府将柳林花鼓纳入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柳林花鼓走进武训希望小学,让有兴趣的学生学习柳林花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柳林花鼓的艺人们轮流去学校传授非遗技艺。结果,从柳林开始的非遗进校园轰动了全国,起初,聊城市几十个学校前来武训希望小学学习、参观。后来,省里以及外省也派人前来参观。不久,非遗进校园在全国陆续铺开。“非遗进校园,柳林花鼓打了头炮!”赵同环说,目前,聊城一中正在与他接洽,准备让柳林花鼓进校园。目前,柳林花鼓传承得比较好,聊城大学以及省里的部分高校也与柳林花鼓队建立了传承关系,高校的学生每逢寒暑假前来柳林进行非遗技艺学习。“几乎每年都有好几拨学生前来学习柳林花鼓,我很愿意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别人,让非遗技艺发扬光大。”赵同环最后说。

■来源:聊城头条(liaochengwanbao)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金路

你花了·秒来阅读

点个【在看】叭

如果觉得《曾引发全国轰动!冠县柳林花鼓传承进校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