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编导手记丨《医者不变是仁心》:三代行医 “仁心”传承

编导手记丨《医者不变是仁心》:三代行医 “仁心”传承

时间:2022-11-13 16:26:24

相关推荐

编导手记丨《医者不变是仁心》:三代行医 “仁心”传承

由金鹰纪实卫视原创制作的八集系列纪录片《我家这三代》即将在湖南卫视《我的纪录片》播出,浓情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这也是平凡又不平凡的70年。有很多家庭一家三代人都在同一个行业或领域中不懈奋斗着,也传承着。时间推进,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手段,而不变的则是他们对中国梦的不断追寻。《我家这三代》系列正是记录了那些三代同一事的家庭,力图系统观察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家庭单元的变迁与坚守,也从70年中家庭的视角,反映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历时半年的拍摄中,近距离接触过“三代人”的编导们对家庭、对责任都深有感触,这次他们有话要说!

《我家这三代》之《医者不变是仁心》

单期编导:赵翊君

一家人边吃饭边讨论病案

这次采访了一家三代从医的医学世家,40岁的陈艺成和他外公、外婆、父亲、母亲所从事的科类,涵盖了基础研究、医学影像、内科、外科,这在业内实属少见。

△秦文清(左二)老照片

外公秦文清,1950年从江苏医学院毕业,到浙大医学院任教。

△马亦政(右一)老照片

同年,外婆马亦政从浙江省立医学院毕业,进入解放军117医院。

父亲陈水泉,1975年毕业分配到浙大一院放射科,1993年任浙大一院副院长。

母亲秦修裴,1969年下乡插队当赤脚医生,1978年回城当内科医生。

如今的陈艺成,是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的青年骨干。

一家人都是医生,医学氛围自然很浓。母亲秦修裴对当时家里的留声机印象深刻,时常在吃饭时放听诊片,一家人边吃边讨论是哪种心脏杂音。而陈艺成小时候,玩具是外公给的一台显微镜,写字的垫片是X光片,削铅笔的刀是手术刀。

家成了“临时院区”陆续有病人住

外公秦文清是家里最受人敬重的长辈,到浙大任教时,国内的医学刚起步,他却盼着“中国拿个诺贝尔奖”,埋头搞研究写论文,一天睡不足五个小时,最终开创了浙江病理生理专业。

他经常把病人接到家里。一个病人得了骨髓结核,站不起来,在他家住了半年,没花一分钱。对于丈夫在家开“临时院区”,同是医生的马亦政没说半个不字。除了帮着看病,她还带着女儿分担护理工作。有病人临走时硬要给钱表示心意,她就偷偷塞到病人衣服里还回去。

“家里陆陆续续一直有病人,有十多年的时间,到我出嫁了,才停下来,因为没人做饭了。”秦修裴笑着说。20岁的秦修裴从上海华山医院学习归来,刚好赶上国家推行赤脚医生制度,便主动到萧山农村做赤脚医生。住茅草屋,下田插秧,遇到村民生病,经常不穿鞋就去,背着药箱登门问诊,送药到手、看服到肚、不咽不走。

△当年秦修裴赤脚医生时老照片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是赤脚医生的“老三样”,而作为影像科医生,陈水泉手上的装备更现代化:B超、CT、血气分析仪等。不过,他1984年毕业时,这些设备还未普遍进入国内医院,X线诊断仍是主流,与国外差距大。

好在,改革开放带来出国潮。“上世纪80年代末,每天早上全家学英语。后来,父亲要出国,第一次定做西装,穿白衬衫,打领带,我之前从没见过,觉得很稀奇。”陈艺成说。

1989年,陈水泉就是穿着这套西装,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CT诊断,是浙江最早一批出国交流的影像科医生,随后将CT诊断引入浙江。

珍藏外公发明证书牢记医者仁心

相比上两辈人,陈艺成的从医之路完全不同:本科、硕士、博士,按部就班,在医院各科室实习、轮转,历经,最终成为泌尿外科医生。

“以前挤破头才能出国,如今在大医院,出国是常态。医学生培养也变得系统、科学,有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随着几代医学人的努力,我国医疗水平发展很快,基本和国外同步。”

外公去世,陈艺成把外公的“多功能摄影放大装置”发明专利证书珍藏在书橱。它探究的是“病从哪里来”的故事,蕴藏的是70年来一家三代“病人为第一”的仁心。

△摄制组与陈艺成一家合影

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可以参照以下频道号码收看金鹰纪实卫视:

长沙:8 北京:690 上海:279 广州:91

湖南省全省都可以看到哦!

IPTV可收看的城市或地区:

北京 广东 河北 新疆 湖南 吉林

江苏 深圳 山东 山西 贵州 内蒙古

在看”的永远18岁~

如果觉得《编导手记丨《医者不变是仁心》:三代行医 “仁心”传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