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与对策研究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1-04 08:03:02

相关推荐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与对策研究

一、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比起传统教学,导学案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在教学时,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开展设置导学案,让学生在课下自主预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框架性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案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经过精心策划与准备,制作适宜学生发展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中,教师设置逻辑清晰、结构条理的层次性问题,这些问题将贯彻在学生的预期、自学、小组讨论和教师总结的全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在预习时就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内容,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形成“头脑风暴”。

二、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一)重“学”轻“导”,加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化

导学案的不恰当应用割裂了“导”与“学”的辩证关系,将传统教学“满堂灌”机械转变为“放羊式”的“满地是青草,爱吃多少吃多少”,即“全过程学生自学”。重“学”轻“导”就是一种“纵容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疏忽引导,而把全部的学习内容都交给了学生自学, 这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就增加了难度,而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充分的锻炼机会,于是错误的理念加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化。

(二)设计的不合理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之中,但这种抽象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和不自觉性。为了让学生深度思考,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问题都不是学生可以简单回答的, 而是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后才可以得出的结论。当导学案问题设置的难度超过小学生的一般认知水平,就会起到负面效果,学生不仅不会继续研究问题,还会产生逃避和依靠心理,萌生“反正不会有老师”的错误理念,这样就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研究

(一)充分参考学生意见,集中设置导学案

在导学案设置时,教师要充分参考学生意见,听取学生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应该集体备课,研究导学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可以分别把学习成绩优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 听取他们对于学习新课文时给出的意见,将其纳入导学案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应该充分重视他们的自学能力。由于“学困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不满,所以在此前的语文知识学习时并没有积累一定程度的知识内容,如果与其他学生相同,以自学的方式学习知识内容,就会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为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以此来加深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在实处。

(三)多方法并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运用导学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问题内容的开放性。在问题设置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发散性思维问题,并不涉及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的观点与问题相关,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答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开展多种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法等。教师要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不同角度来进行思考,在思考中锻炼发散性思维,为形成创新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把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教师要明确导学案教学的重要性,包括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同时也要注意到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诸多问题时,要认真研究应对策略,解决具体问题,可以采取参考学生意见、集合设置导学案,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方法并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如果觉得《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与对策研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