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厦门8景之一 这座600年古刹 从寺庙变成会所 如今仅剩3名僧侣

厦门8景之一 这座600年古刹 从寺庙变成会所 如今仅剩3名僧侣

时间:2018-08-07 16:25:39

相关推荐

厦门8景之一 这座600年古刹 从寺庙变成会所 如今仅剩3名僧侣

1935年出版的《厦门名胜摄影大观》中,列出了厦门旧二十四景,“中岩玉笏”即为其中小八景之一。

这里的“中岩”二字,指的就是中岩寺。中岩寺,位于厦门植物园中,因其处于万石莲寺与太平岩之间,而得名。

相传中岩寺建于明朝,年月没有确切记载。前人传说有僧隐居中岩,岩栖涧饮,修定其中,鹧鸪翔飞依集。后僧不知所终,里人因号“鹧鸪岩”。

再往后,有僧人建招提于岩前,称“云中岩"。因此,中岩寺,也就有了“云中岩"的诗意别名。中岩寺自明代建成之后,几经兴废。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僧释果老重兴中岩寺。康乾盛世时期,有僧愿翁住山,能诗,且常与鹭岛雅士互相唱酬,一时文风甚盛。

道光五年(1825),因寺宇年久失修,建筑多倾颓,于是有护寺之人准备重新修葺寺院,但因为没有找到根治蚁患的良方而中止。

道光十九年(1839),堪舆家清溪驷岭林嘉缠妙手回春,以改造环境的办法彻底根治蚁患,历史资料记载称其“措改水路,开销山杀,不数日而蚁尽消”。

如今,从太平岩寺,走过太平石笑,顺着蜿蜒的小路,前行100步左右,就可以看到中岩寺的头道山门。山门横额刻有“中喦”二字,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二月李应瑞所书。

门柱上则刻有集自晋人陶渊明和慧远禅师的诗句,形成的对联,题为“结庐在人境,流心叩玄扃”,描绘出山寺的空灵意境,令人想要一探究竟。

从头道山门拾级而上,走到中岩前,可见第二道山门,横额题为“放开眼界”四字,与头道山门上的“中喦”二字写于同一年,为董宁公立。

根据寺内巨石上刻写的《重建云中岩大殿功德铭》记载,可以确定中岩寺始建于明代,但具体时间仍然不明。

这方题刻旁,还有董宁公镌刻的一篇记事文,其中有“年久倾颓,乙酉年重建”字样。此文是为答谢“清溪驷岭嘉缠林先生”,治蚁害分文不取一事。这也印证了前人的口传,确有其事。

另外,由寺内石刻可知,民国元年(1912),这里曾一度成为老年会所。历史资料记载,19壬子孟秋,中岩董事邀集老年诸友成立老年会,每逢星期曰,登临远眺,以娱暮年。

现在的中岩寺,建筑都是现代所建,佛像也为新塑,基本没有什么古物。值得一看的也就只有寺内的诸多石刻与“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

相传,中岩寺后原本有一座祠堂,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主要是为了祭祀康熙二十二年(1683)澎湖一役中,阵亡的329位将士。

如今祠堂建筑早已不存,只有历经数百年岁月沧桑的“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石碑,依然矗立在这里,慰藉忠烈之魂,供后人凭吊。

寺内大雄宝殿左边有一巨石,上题"玉笏"二字,玉笏的形状和奏板相似,这是厦门小八景的“中岩玉笏”。

前人有吟诵“玉笏”石诗说:“勾住闲云伴岫岭,干霄玉笏自朝天,嶙峋瘦骨棱层立,半类枯禅半类仙。”

诗中形容玉笏石既有佛祖禅性,又有神仙风骨,其展现出的不朽的精神,真可谓是一块灵石了。

中岩寺面积很小,本身看点并不多。现有的大雄宝殿、地藏殿、龙华三会殿、祖堂、功德堂、僧舍、三宝塔等建筑,均为释开悟法师于1995年,发心对寺庙进行复兴扩建。现住有僧侣3人,居士3人,由释开悟住持。

中岩寺沿途有很多碑文,如黄仲训题刻的“眼中沧海”和徐友铭题刻的“海上云根”,书法苍劲有力,古拙典雅,都很值得一看。

另外,山脚下的山谷中开放了“新碑林”,上百位著名书法家和文化名人方毅、赵朴初、刘海粟的书法题刻,与厦门本地著名书法家罗丹、高怀、林英仪、张人希等人的书法作品,为美丽的风景增添了许多的人文色彩。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风月书旅

如果觉得《厦门8景之一 这座600年古刹 从寺庙变成会所 如今仅剩3名僧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