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宜昌市科协:大数据时代 如何创新科普工作

宜昌市科协:大数据时代 如何创新科普工作

时间:2021-05-07 20:30:10

相关推荐

宜昌市科协:大数据时代 如何创新科普工作

科协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创新思路理念,强化改革担当,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深化改革机制模式和组织方式,进一步增强科协作为地方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宜昌市科协通过和当地主流媒体三峡商报共同打造“科普中国”融媒体传播平台项目,找准改革着力点,扩大有效覆盖,转变拓展职能,通过改革激发了科协组织活力,更好地引领科技工作者建功新时代。

一、根据受众特性,生产丰富多彩的融媒体科普作品

一是探索少儿科技启蒙新机制。宜昌市科协从“大”局出发,“小”处着手,创建了“我发现、我学习、我宣传”少儿科技启蒙机制。自8月以来,宜昌市科协引智借力,联合当地主流媒体三峡商报千人小记者团,颁发科技小记者证书,建立《科技小记者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并让他们入驻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小记者志愿服务队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通过组织科技小记者实地研学,撰写科技志愿活动心得等,打造出一支有规模、有特色、有力量的科技小记者志愿服务队,探索出含金量高、适宜推广的工作机制。目前,已成立一支57人的科技小记者志愿服务队,组织科普研学、采访体验、学习交流等活动共20场次,撰写各类科普作文近百篇,其中在本地媒体刊登科普文章60篇,上传网络科普作品近百件。

二是孵化“自媒体”传播新平台。结合区域实际,宜昌“地方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项目组积极与湖北省优质抖音号、三峡商报官方抖音号对接,率先启动“爱科学 爱宜昌”科普短视频大赛。成立“科普宜昌”短视频培训班,聘请专业老师对学员进行培训,并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此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320个,播放量达145万次。通过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科普短视频,用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科技,宣传“爱科学爱宜昌”的人和事。通过发现身边的科学,掌握科学的原理,利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传播形式,让市民大众更加直观的学到科普知识,学以致用爱上科学。大赛参与形式多样化,通过专题片、纪录短片、动画、动漫、情景剧、问答、快板等方式,以此展示科普常识、科技故事等与科创、科普相关内容,引发共鸣。

三是推动科普作品走群众路线。宜昌市科协联合三峡商报特邀网络达人走进科普教育基地,带领大家学习生活中的科普,体验科学实践,将体验过程拍制成短视频,叙事论理举例子、讲故事,得到大众的认同和称赞,每个视频点赞量均超过6000个,浏览量超过20万。短视频与知识的结合,使得知识本身、知识传播者和接受者三方都获益,有效推进了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更好地服务了“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二、借力不同传播介质,建设形态多样的融媒体科普平台

一是借势热点APP,实现个体学习到大众分享。宜昌市科协借势热点APP,推动科普传播模式转型升级。通过在三峡商报官方抖音号(粉丝420万、点赞量2.5个亿)设置话题,以科普短视频大赛为切入点,探索参与式网络科普传播模式,实现个体学习到大众分享的转变。

二是借助公共场所搭建科普平台,实现科普宣传长效泛在传播。运用媒体联播网,在宜昌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中国电信等25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务屏,解放路步行街、点军、万达广场等10个公共场所LED屏开展科普中国优质资源传播,每天100次连续60天滚动播放,累计播放100万次。以疫病防控、健康生活、垃圾分类等科学知识为重点,开展科普进公共场所,传播科技知识,搭建科普平台。

三是新媒体开设科普版块,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三峡商报官方微信(粉丝25万)开设“科普宜昌”版块,每周两期,连续三个月发布科普文章及科普短视频,定时推送科普知识、讲述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故事,让更多的宜昌市民“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主动、积极投身科普,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三、打造“四进”全域融媒体科普宣传模式,助力宜昌高质量发展

为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鼓励创新、拥抱智慧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素质,助力宜昌高质量发展,宜昌市科协联合三峡商报开展科普进机关(企业)、进公共场所、进校园、进社区“四进”全域融媒体科普宣传模式,讲出科技“好故事”,传播科技“好声音”,展现科技“新力量”,搭建科普“新平台”。

一是科普进机关(企业),探索“校家社”互动式科普模式。开展科普进机关(企业)活动,运用三峡商报官方微信、报纸的显著位置,推送或刊登科普宣传作品,增进机关、企业人员对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理解。联合三峡商报千人小记者团,开展多场少儿科技启蒙活动,走进中医院学习中药知识、走进眼科医院学习用眼护眼知识、走进绿源水公司了解纯净水的生产流程等等,以小记者为媒介,开展“小手拉大手,科普一起走”活动,利用小记者带动家长及身边的人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探索“校园-家庭-社会”互动式科普教育模式,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二是科普进公共场所,打通宜昌科普“最后一公里”。开展科普进公共场所活动,充分运用三峡商报党政联播网,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影像等形式,解释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各种科学现象和理论,让科普更加接地气。主动把握科普内容和受众的时代特点,让科普“遍地开花”,满足各个年龄阶层的需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盛的科普“大餐”,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助推宜昌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助力宜昌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三是科普进校园,种下希望的种子。自8月,宜昌市科协联合市科技馆、区科协、三峡商报共同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运用科普大篷车、科学实验、讲座、科技展品,将科普知识带进校园,实现科普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活动不仅让师生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科学知识,更打破了传统的科学课堂的界限,打开了学生对科学兴趣需求的“大门”,激发了他们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打通了青少年与现实社会、与未来生活相互融合的“通道”,实现了宜昌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速。动手实践是同学们学好科学的重要途径。宜昌市科协、三峡商报联合十六中、东山中学,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科学实验短视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学生们每年制作科学短视频近200个,学校每学期对视频进行评奖,同时将优秀作品上传至“爱科学 爱宜昌”话题。通过科普进校园实践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物理、信息技术、数学、劳动等多学科的有效融合。

四是开展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提高科普全民参与性、趣味性。10月,宜昌市科协推出科普知识有奖竞答小程序,以人民群众易于参与、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普全民参与性、趣味性。营造“人人是科普的受惠者,人人是科普的参与者”的良好社会氛围,大赛共吸引5万市民点击,参与答题人达4万人次。宜昌市科协通过融媒体科普作品生产、融媒体科普平台建设、“四进”融媒体科普宣传模式,推动改革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激发科协组织活力,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让科普无处不在,用智慧点亮生活。

来源:宜昌市科协 供稿

原标题:《宜昌市科协:大数据时代,如何创新科普工作》

如果觉得《宜昌市科协:大数据时代 如何创新科普工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