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美巨头被迫退出中国 曾垄断国内市场30年

美巨头被迫退出中国 曾垄断国内市场30年

时间:2023-03-24 02:14:56

相关推荐

 美巨头被迫退出中国 曾垄断国内市场30年

自1978年改革开放鼓励招商引资以来,我国吸引了无数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经营,落户我国的外企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截止到第一季度,累计已有约75万家大大小小的外企在中国市场上深耕。

其中有一家美国的龙头企业,曾经在30年的时间里垄断了我国数据库市场上几乎全部的份额,却在的时候对外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结束他们在中国多年的苦心经营。

这到底是怎样一家企业?为何能在我国辉煌多年?又为何最终黯然退场?

全球数据库领域龙头企业——Oracle

1977年6月,年仅33岁的美国程序员拉里·埃里森和他的两位同事爱德华·欧特斯、鲍勃·迈纳尔共同创立了一间软件开发实验室“SDL”,他们相信数据库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

形象一点来说,数据库就是用来储存电子文件的文件柜,它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像银行的ATM机、学校的选课系统、甚至网络游戏的账号管理等都需要强大的数据库在背后默默提供技术支撑。

其实当时IBM的数据库软件最为先进,但和把数据库作为商品推向市场比起来,他们更倾向于用学术研究去发表论文。

而埃里森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后来一位在埃里森手下工作多年的员工在谈及老板独到的商业眼光之时,曾这样评价过:“他脑中的点子永远比别人快至少18个月。”

事实证明,埃里森确实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之上。

他认为抢占市场才是关键的第一步,产品质量则可以后期再缓步提升,他的第一个客户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短短几个月后,埃里森就交出了一个可以用来处理浩如烟海的情报数据的软件系统。

虽然产品不甚完美,但胜在“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再加上埃里森和他的同事在售后维修及升级方面极其热情耐心,所以这第一笔生意就大获成功。

有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这个大客户在前,埃里森接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

1982年,埃里森将公司正式更名为Oracle,此时公司已经身处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区硅谷之内。

Oracle在英语里的意思是“神谕者”,即替神说话,从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该公司在发展道路上的野心和傲气。

自此,Oracle公司开始了它的传奇之旅。很快,Oracle公司拿到了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的巨额投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Oracle公司的员工已增长至450人,年收入突破五千万美元大关,成功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市以后,Oracle公司的收入更是达到1.31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软件公司。

不过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路径是一帆风顺的,1990年Oracle的市值急跌80%,埃里森的身价从10亿美元迅速暴跌至1.6亿美元。

这场危机使得埃里森大刀阔斧地撤掉了许多员工,也让他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在财务管理和销售制度方面存在着致命漏洞。

为了不让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埃里森把公司首席运营官的位置交到资深管理人员雷·赖恩手上。

他给了雷·赖恩极其丰厚的薪资和高度自由的权限,他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对方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旗舰产品Oracle 7的问世帮助Oracle公司恢复元气,1992年的总收入将近12亿美元。

四年以后,Oracle公司的市值突破280亿美元,仅次于世界第一大互联网企业微软,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这一年是Oracle成立的第19个年头,也是它进入中国市场的第7年。

甲骨文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那三十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占据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位置,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外企投资目的地。

《六韬引谚》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设施、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巨大消费市场觉醒等优势吸引了无数外企纷至沓来,Oracle公司于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它在中国数据库领域长达三十年的垄断霸主地位。

它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软件巨头,为了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Oracle公司在取中文商标这件事上颇费工夫,还是中国区代理人冯星君向总部提议使用甲骨文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才结束了长达几年的命名之争。

因为甲骨文就是中国的商朝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之上的占卜文字,和Oracle公司数据库用来记录数据和信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02年Oracle公司宣布,正式将“甲骨文”作为他们在中国地区的注册商标。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入驻中国的跨国公司们一开始都是怀揣着满腔斗志而来,他们对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信心满满,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甲骨文公司也不例外。

甲骨文公司在深圳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企业软件的研发中心,目标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把产品设计得更加适合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

彼时,中国的数据库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又恰逢中国推行“九七工程”之际,甲骨文公司顺利地拿下东三省邮电管理局 5 期工程这笔大单,负责开发和建设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一举奠定了其中国电信行业最大数据库供应商的地位,由此在中国数据库领域迅速站稳了脚跟。

除了深圳的研发中心,甲骨文公司在“中国硅谷”中关村软件园内还有一座甲骨文大厦。在里面工作的高管无一例外全部来自美国,他们带领甲骨文公司在中国立足以后,就开始肆意垄断中国的数据库市场。

甲骨文公司在产品本身的费用之外,还强势收取我国企业20%的高额服务费。一旦有企业拒绝缴纳这些额外费用,那么他们就会限制该企业在数据库上的应用权限。

中国联通在这方面就吃过甲骨文公司的苦头,的时候中国联通因未及时缴纳服务费而被甲骨文公司罚款六千万人民币。

甲骨文公司扬言,中国联通如果不缴清罚款,那么他们将无权购买最新版本的数据库软件。

要知道,当时中国联通的缴费、结算等核心业务都搭载在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之上。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帮助他们抢先占领了市场份额,但也卡住了他们自主发展的脖子。

为了生存,也为了使用最先进的数据库软件,中国联通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地缴清罚款。想要超前发展,就必须拥有甲骨文的数据库软件。对方售出产品以后,反过来用产品要挟你支付格外费用。

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甲骨文公司压榨中国企业的恶性循环。

当时和中国联通陷入同样困境的中国企业有很多,因为甲骨文公司在的时候就已经拿下了全国18家省级以上的通信公司。

甲骨文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所向披靡,赚得盆满钵满。为了最大限度地垄断市场份额,甲骨文公司仗着财大气粗疯狂地兼并和收购我国的本土企业。

可以说,甲骨文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霸道的100%份额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一次次的疯狂收购。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甲骨文公司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吃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以后,渐渐地在中国市场上走到了末路。

一代霸主退出中国市场

5月份,在社会上传了许久的“甲骨文裁员”言论终究落到实处。甲骨文中国分公司开始按时间分批次地大量裁员,此次裁员主要涉及的是中国研发中心人员。

仅仅北京区域的首批裁员数量预计就有约500人左右,虽然甲骨文亚太区人力资源负责人一再强调:“这次甲骨文的调整是全球性的”但甲骨文公司在其他地区的裁员力度比起来,中国区的裁员情况显然更为严重。

赫赫有名并在中国市场上垄断多年的甲骨文公司,终究是铩羽而归。

根据甲骨文公司公开的财报显示,其在美国的业绩为220.88亿美元,业绩贡献率高达55%。而其在亚太区的业绩仅为63.33亿美元,业绩贡献率占比约16%。

这也正表明甲骨文公司被迫撤出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不如前。

甲骨文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阶段,内有自身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优势撑腰,外有我国政府的用地优惠和征税减免加持,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竞争壁垒,并傲视群雄三十年之久。

但这些年来我国从未停止过在数据库技术方面的探索,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型软件公司都开始研发自己的云计算系统。

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进步,甲骨文公司从前在中国的主要客户都在逐渐摆脱对它的依赖,摇身一变成为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就是如此。

虽然甲骨文公司早在的时候就开始布局进军云计算市场,但天下早已不复当年甲骨文初创之时的景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甲骨文公司的云计算发展始终未能找到突破口。

尽管投入了大量研发费用,挖掘了许多高素质人才,但依然收效甚微。

甲骨文公司逐渐开始竞争不过阿里云,根据权威机构调查得出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前十名排名,甲骨文公司排名第七,而我国的阿里云已跃升至第四。

除了竞争力大不如前,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导致甲骨文公司被日渐冷落。

今时今日,一家中国企业如果想要组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设施,直接购买云服务即可,不再需要单独购买数据库等基础设施。

云计算时代,甲骨文公司的传统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盈利空间随之缩水。我国国家电网的核心业务早在就放弃使用甲骨文产品,选择了另一家名叫达梦数据库的国产数据库。

中国的市场已经不再愿意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甲骨文公司独占,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逐步打破国外数据库企业设置的层层壁垒。,腾讯九成以上的计费业务就已经由他们内部孵化出来的分布式数据库提供支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冲击下,甲骨文公司人工、研发等方面的成本不断增多,在中国的业务盈利状况变得糟糕。无利可图,自然就没有继续留在中国的必要。

甲骨文公司之所以败走中国,还因为他一面赚着中国人的钱,另一方面却没有给予中国人充分的尊重。

甲骨文公司不仅区别对待国内外市场,还公开表示过拒绝培养中国籍员工。和外籍员工比起来,甲骨文公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中国员工,中国员工不仅晋升速度非常缓慢,薪水涨幅也被严格限制。

甲骨文公司的掌舵人埃里森对中国的态度也十分令人不适,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就这么放任中国的经济超越我们,让中国科技公司击败我们,那我们就离军事科技也落后的那天不远了。”

这番话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中国威胁论”味道,可以想见甲骨文公司对中国员工的那些不公平行为是有针对性存在的。好在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一家外企关闭在华业务并不能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从前我国的劳动者以能入外企工作为荣,那个时候外企是强实力和高薪资的代名词。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国企在多个领域的实力和外企不相上下,甚至还更胜一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在的一份有关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中阐明,在华的外商独资企业招聘需求人数要小于求职申请人数,在国企、民企等企业的排名中持续垫底。

相信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大。那些被仍然被外企垄断的市场份额,总有一天会被我们夺回来。

如果觉得《 美巨头被迫退出中国 曾垄断国内市场30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