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跃升“文化空间”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跃升“文化空间”

时间:2019-02-28 20:12:02

相关推荐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跃升“文化空间”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江苏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 新华社发

今年8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整合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深入阐释大运河文化价值,大力弘扬大运河时代精神,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提升传统利用水平,着力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成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大运河由起于北京止于杭州的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组成,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6月,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悠悠运河水,流淌两千多年,滋养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35座城市。大河之上,富商巨贾文士名人尽显风流,江南丝竹民间曲艺粉墨登场。从河畔人家到数字小镇,从古桥渡口到文创街区,未变的是两岸亘古不灭的人间烟火,生生不息。

现在的大运河,早已从“地理空间”跃升为“文化空间”。约占全国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方面,如今进展几何?一起看看。

“国字号”展示“前世今生”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体量最大、展陈内容最丰富、功能最多元化,代表了我们国家运河文化的形象

作为大运河的起源地和沟通水系最多、覆盖地域最广、文化遗产最丰富、流经城镇最繁华的省份,江苏肩负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的重大使命。

扬州,中国大运河的发轫地,有着“运河长子”的美誉。今年6月16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一票难求。

坐落于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一座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馆内,有桥有塔,登塔可俯瞰“三湾抵一坝”的历史景观,现有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

馆藏有搬自河南开封附近一段长25.7米、高8米老汴河剖面,也有整体取自镇江的唐代船型墓葬,大到来自宜兴市的南宋馒头窑,小到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送抵的炭化粟米……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告诉记者,博物馆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是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最有分量的一块“金字招牌”。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怀玉说:“就我们整个运河沿线博物馆来讲,可以用三个之‘最’来形容:体量最大、展陈内容最为丰富、功能最具多元化,代表了我们国家运河文化形象。”

“这是一座建在国家文化公园里的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是公共服务设施,还是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在馆内,公众可以了解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与人文魅力。“大运河带给人们美好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滋养了两岸的人民。”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介绍,除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有一批全国首创性成果诞生在江苏:首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性法规,结合“十四五”,率先施行省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专项规划和市级规划;首只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首部《中国运河志》、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倡实施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创建工程……江苏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不断彰显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无锡市梁溪区清名桥历史街区。| 新华社发

作为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杰于底因制作邮册与大运河开始结缘。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他在调研中发现,大运河沿线有的城市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视不足。同年11月,他在撰写的咨询报告《将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明确提出:加强运河文化遗产和运河生态环境保护是第一位的大事,有序、合理利用应排在第二位。他提议,从国家层面来做好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统筹协调建设经济运河、文化运河、生态运河的三者关系,将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运河旅游经济发展与运河生态修复有机结合。

下半年,国家启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大运河保护和利用工作进入“国家行动”阶段。2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出炉。

采访中,黄杰特别强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非遗保护。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沿线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包括通州的运河号子、扬州弹词、中国蚕桑丝织传统技艺等等。

如今,从徐州的窑湾镇历史街区到淮安清晏园,从扬州瘦西湖到镇江西津渡古街、从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到苏州盘门等……一街一镇、一湖一景,都在围绕遗产点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幅古今辉映、人水共生的最美画卷正在运河沿线徐徐铺展。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一体建设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努力在全国率先展示出国家文化公园现实模样。

丝绸之路“陆海”交汇纽带

浙东运河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越国开凿的山阴故水道

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畔的邱志荣,是地地道道的绍兴人,“以前,我们放学路过运河,还会去河里抓鱼钓虾,运河一直是我们身边‘活’的文化遗产。”

年过花甲、和运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邱志荣,从绍兴市水利局退休后,当下最关心的莫过于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建设。

▲绍兴市安昌古镇,呈现河畔人家美景。

浙东运河是浙江省境内、钱塘江以东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其中,绍兴段全长101.4公里,西起柯桥区,中经越城区,东至上虞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长77.6公里。

浙东运河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越国开凿的山阴故水道。当时,范蠡在会稽山北建成山阴大城(今浙江绍兴古城),作为越国的活动中心。为了便利交通,范蠡主持疏浚了自山阴城东东郭门至今上虞练塘村的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开凿,对后世浙江的灌溉、全国性的南北航运、水驿、漕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8月印发的《绍兴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努力将绍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越文化展示的核心区、中国大运河的精品段、世界文化遗产的经典范例。公园建设范围覆盖绍兴全市,其中,核心区为越城、柯桥、上虞3区。主要任务包括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实施规划方案、推进实施5项重大工程等,其中5项重大工程具体为: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景尧介绍,,《绍兴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启动编制,同时,浙东运河文化园开工建设,选址位于越城区,未来将成为融文博、文创、文旅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越城区水利局局长章国荣告诉记者,浙东运河文化园项目计划9月完成文博区(主副博物馆)建筑部分施工,10月底完成文创区建筑部分施工,12月底完成文旅区建筑结顶。底,博物馆、水族馆将具备开馆条件;,全面完成工程建设。

▲浙东运河至今仍是宁绍平原航运、泄洪、灌溉的主干水道。| 本报记者 袁婧 摄

作为浙东运河文化园陈列大纲文本方案的撰稿人,邱志荣说:“文化园的主题是通江达海,好运天下。目标是传承古越文脉,展示水运伟业;创新文旅融合,彰显亮丽名片。这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定位一脉相承。个人认为,文化园不只是展陈一些老物件,更重要的是传承运河文化。”为此,文化园内,除了与古运河相关的石构件、木桩基、纤道等,还有古闸、古桥、古亭、石碑,以及民俗风情类等遗存。如此,今人还可从中感受运河对当时人们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和日常休闲的影响,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浙东运河是有记载的现存两条先秦古运河之一,至今仍是宁绍平原航运、泄洪、灌溉的主干水道。浙东运河孕育出古越文化:崇尚大禹治水,形成忠诚国家和人民的核心价值观;会稽自古就是名士集聚地,创作了以兰亭雅集、唐诗之路为高峰的艺术殿堂。“做好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必由之路。”邱志荣强调说。

另悉,不久前,宁波市印发《大运河(宁波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将文化遗存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启动建设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工程,加快河海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扩建项目的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大西坝、小西坝、压赛堰三个考古遗址公园,争取列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

推动“千年运河”品牌建设

导入国家文化公园LOGO标识系统,构建特色鲜明、差异明显的发展格局,实现运河城市各美其美

今年9月初,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终期评审会在合肥召开。

大运河安徽段是隋唐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0公里,其中,有水河段约47公里,无水河段约133公里,自河南商丘流入安徽淮北、宿州,进入江苏宿迁,是隋唐大运河承上启下、连通东西,贯穿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河段之一。

隋唐大运河“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到南宋末年因淤塞严重而几近断流。大运河安徽段“扼汴河咽喉,当南北要冲”,属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是中原文化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孜运河遗址。

遗产点柳孜运河遗址位于安徽淮北,出土宋代河堤、虹桥遗址、木岸狭河、金代驿道等重要遗迹,是隋唐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址的首次发现。通济渠泗县段是隋唐大运河现存不多的活态遗址,也是保存最完好、内涵最丰富的河段之一,已成为研究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活化石”。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均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柳孜运河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

当下,《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规划》正在编制,其中一大亮点是,打造一批文旅精品线路,使“千年运河——汴河遗珍·传奇皖北”成为新时代安徽的“金名片”。此前,淮北隋唐运河古镇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三角夜间文化和消费样板街区、安徽省十佳夜游街区等荣誉称号。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师范大学大运河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余敏辉告诉记者,大运河安徽段有三分之二以上埋于地下,运河文化遗产可视性、观赏性、通达度欠佳;已发掘的柳孜运河遗址处在国道343边缘,有被彻底毁坏的风险;沿线人口密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围绕大运河实体的空间管控、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体制机制等工作有待完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为此,安徽省文旅厅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契机,重点加强与江苏、浙江等沿线省(市)的合作,利用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三角文旅合作联盟、扬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杭州大运河国际论坛等平台加强沟通协作,依托“大运河城市全媒体联盟”,促进运河城市合作共建,共同推动“千年运河”品牌建设。

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于9月22日至25日在苏州举办。除苏州外,江苏其他地市在运博会前后也将围绕大运河主题策划组织相关配套活动,包括无锡今夜“梁”宵暨古运河风情夜游节、徐州窑湾大运河文化节、扬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等。

与江苏、浙江不同,余敏辉解释说,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沟通融汇中原、淮扬、齐鲁、楚汉等地域文化,“我们在强化隋唐大运河遗址展示的同时,或可突出其本身的不完整性,整合大运河沿线史前文化、孝贤文化、楚汉文化等资源要素,深掘阐发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让大运河‘活化石’动起来”。

在余敏辉看来,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既要打造“城市里的公园”,又要打造“公园里的城市”。“我们可以导入国家文化公园LOGO标识系统,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即:立足特色运河文化,进一步梳理分析不同运河城市的各类文物和文化资源,识别具有代表性、文化价值突出、主题鲜明的资源富集区域,根据分布情况和文化价值,构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等。并结合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优势,做好城市形象推广,构建特色鲜明、差异明显的发展格局,实现运河城市各美其美。”

▲社戏是绍兴水乡古镇保留下来的一种民俗活动。| 张超摄

和黄杰一样,对于未来发展,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朝晖十分看重非遗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作用。“运河城市都有很多非遗资源,可因地制宜打造相应的文化舞台。打个比方,我们以前可能喜欢去咖啡馆喝咖啡,现在可以在运河船上或者拱宸桥边、浙东运河文化公园里喝茶,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舞台化的非遗展演,让游客有视觉的愉悦、听觉的欢快、味觉的遗香,推动运河非遗活态传承,使之成为国家文化公园里的名片。”

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标志性项目。专家们一致认为,文化建设、遗产保护、非遗传承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是让更多年轻人接受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火”起来的的重要手段。国家文化公园的数字化之路,未来任重道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觉得《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跃升“文化空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