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时间:2021-08-20 19:27:39

相关推荐

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其治疗原则有以下四项:(1)以临床休养为主的一般治疗。(2)使用抗生素以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治疗。(3)使用阿司匹林和激素抑制风湿活动的治疗。(4)预防复

1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其治疗原则有以下四项:

(1)以临床休养为主的一般治疗。

(2)使用抗生素以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治疗。

(3)使用阿司匹林和激素抑制风湿活动的治疗。

(4)预防复发。

2如何治疗小儿风湿热发热?

小儿风湿热属中医“痹证”中“热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感寒湿,郁而化热,或外感风热,与湿相合有关。

其临床表现以湿热证为主,其发热有热盛、湿盛、及阴虚之别,临床应细心区分,分而治之。

小儿风湿热发热属热盛者,一般热势较重,除发热外,常伴见恶风、口渴喜饮、便秘尿赤、关节红肿疼痛明显等症状,治疗可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发热属湿盛者,通常热势不重,但身热不扬,常伴见头目酸重,肌肉关节困重疼痛,纳呆便溏等症,治疗可予二妙丸加滑石、防己、海桐皮、丝瓜络之类。若发热属阴虚,则多见低热、五心烦热,此外常伴见形体消瘦、心悸虚烦、口干咽燥等症状,临床治疗可予生脉饮化裁。

此外,因风湿热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故在疾病的急性期可选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品,如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等,配合西药抗菌素,以更好的控制感染,更快的使体温恢复正常。

小儿风湿热发热时,尚可适当选用中成药治疗。如四妙丸、当归拈痛丸、湿热痹冲剂等。这些药均具有清热利湿,通络利痹之功,不仅有助于退热,尚能缓解关节疼痛等症。

总之,发热虽不属风湿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但却是本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可根据患儿病情,选用西药、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应用,以使患儿尽早康复。

3风湿热伴发热临床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由于风湿热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所以临床应以及时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来控制患儿病情,减轻患儿的痛苦。而发热虽然对风湿热并不是一个主要的症状,亦不是一个特异性的表现,但对判断风湿热的治疗效果,确定某些药物的治疗疗程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那么这些作用是如何体现的,风湿热的发热又应当如何处理呢?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些内容。

首先要告诉大家,发热只是风湿热的伴发症状之一,所以在临床一般通过合理的抗风湿治疗,在其心脏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好转的同时,体温即会随之下降。通常若以关节症状为主,或发热明显时,应选用阿司匹林,用量为80~100mg/kg/d,疗程在8~12周左右。若以心脏炎为主要表现,尤其伴心力衰竭者,应首选强的松。用量为2 mg/kg/d,服用2~4周后,逐渐减量,总疗程12周左右。此外,为清除链球菌感染,应同时予青霉素治疗,疗程在10~14天。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口服。在风湿热急性期还应强调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一般经上述处理,发热会逐渐得到控制乃至完全缓解。有少数身热较高者,可适当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退热。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用药物降温时,要注意患者有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用量如何,以调整好用药时间及药量,以免造成体温不升等弊端。

&; 另因发热与否能提示风湿有无活动性,故临床尚可据此调整用药,调整药量。譬如服用阿司匹林,一般用至体温下降,关节症状消失,血沉、C 反应蛋白等降至正常,方可考虑减量。又如在抗风湿治疗过程中若体温下降不明显或体温退而复升,则应考虑有无药量不足或减量过快问题,是否需要联合用药等等,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儿尽快康复。

4小儿风湿热-辅助检查

小儿风湿热-辅助检查

患儿血常规检查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增加及核械移现象。血沉加速,而有心力衰竭时则加速不明显。C反应蛋白呈阳性反应,且较血沉的加速出现早,但消失亦较慢,一般不受心力衰竭的影响。

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咽拭子培养有时可培养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但有些风湿病人,特别在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咽培养可呈阴性。

免疫学研究:小儿风湿热下列检查中之一项常呈阳性:①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定度增加,在1∶400以上为阳性,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周左右,血清中出现ASO,以后逐渐升高,至4~6周达到高峰,8~10周逐渐恢复正常。小儿风湿热患者75~80%ASO阳性。20%病人ASO不升高,其中可能包括部分隐匿型心脏炎和舞蹈病患者。ASO下降较慢,在血沉正常5~6月仍可持续增高,抗风湿治疗可使其降低。如被检查的血清标本被细菌污染、溶血、高脂蛋白血症、肝炎和肾病综合征时,均可发生非特异性ASO增高,应注意排除。单纯ASO增高只表明最近有链球菌感染;②血清抗链球菌激酶滴度酶增加,1∶40以上为阳性;③血清抗透明质酸酶增加,1∶2048以上为阳性。以上三项均阳性者占95%。此外,尚有抗脱氨核糖核酸酶B(anti-DNAase B)及抗烟酸胺-腺嘌呤-二核甘酸酶(anti-NADase)。这些抗体在链球菌感染1周后升高,可纤维数月。连续检查时,抗体滴度上升或下降有诊断价值,抗DNA酶B维持阳性的时间最长,对舞蹈病及隐匿型心脏炎患者,有诊断价值。舞蹈病通常发生在链球菌感染2~6月之后,故抗体滴度大多正常。

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示白蛋白减低,α及γ球蛋白增加,粘蛋白也可增加,超过4.2mg%以上(正常为1.7~4.2mg%)。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急性期IgA增高。抗心肌抗体测定,55%风湿性心脏炎病人抗心肌抗体阳性,风湿性慢性心瓣膜病无明显小儿风湿热活动病人,20~30%可为阳性。链球菌感染后状态亦可呈阳性。

有心肌炎者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可增高。

5小儿风湿热-鉴别诊断

小儿风湿热-鉴别诊断

发热方面 应注意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感染相鉴别。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儿有不规则发热应注意鉴别是小儿风湿热复发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与不典型小儿风湿热易于混淆。前者是在扁桃体炎或上感后出现低热、关节痛、ASO滴度升高、血沉中等度增快,心电图可有一时过早搏动或轻度ST段及T波改变,但无明显杂音,在应用青霉素或加用小剂量强的松后很快恢复正常,以后也不再复发,与小儿风湿热不同。

心脏方面:首先应注意排除心脏功能性杂音。此处杂音多见于学龄儿童,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或心尖内侧,一般为Ⅱ级,个别可达Ⅲ组。特点为音调较调,偶可呈乐响性,只限于收缩早中期,传导不广泛。其次应注意与先天性心脏畸形相区分,如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部分房室通道等。后者一般都在婴幼儿时期即发现杂音,鉴别并不十分困难。由于病毒性心包心肌炎在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使不典型风湿性心脏炎诊断上更复杂。前者常有一明显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史,很快即发现心脏方面的异常,但无明显杂音,而且心律异常较为多见。风湿性心包炎尚须与结核性心包炎相鉴别。另外,左房粘液瘤可出现与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相类似的临床表现,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探得左房异常回声团可资鉴别。乳头肌、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脱垂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后者超声心动图可以鉴别。

关节方面: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性风湿病(Poncet病)、白血病、血友病关节腔出血、波状热、血清病、感染后关节炎和化脓性关节炎鉴别。

与幼年类风湿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应注意下列情况多见于类风湿病:①不规则高热常呈弛张热型,临床一般情况尚可,与体温不相称;②侵犯小关节较多,很少呈游走性,经过一定时间可引起关节畸形,手指受累常呈梭状变形;③很少侵犯心脏,心瓣膜病更为少见。

结核性风湿病有以下特点:①有结核病灶,常为原发综合征或支气管淋巴结结核;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③皮肤改变以结节性红斑多见,④可伴有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鉴别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关节痛应与生长痛及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鉴别 生长痛常见轻征久暂不等、原因不明的下肢疼痛,多见于3~5岁幼儿,疼痛位于双膝及其附近的肌肉,偶或位于大腿或双踝部,于晚间或入睡后发生,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经按摩可减轻,可迁延数年自行缓解。

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关节肌肉疼痛多在下肢,双膝痛多见,运动后明显。患儿有关节松弛表现:肘、膝、关节过度伸展,手指过度背屈或掌屈及伸膝向前弯腰手掌可触地面。幼年时常有习惯性肩关节脱臼。大部分患者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好转。

舞蹈病的鉴别:须与惯性痉挛区别,后者是单一动作的重复,分散患儿注意力时可使痉挛消失。手足徐动症的动作较慢,一般仅限于四肢。家族性舞蹈病病程是进行性加重,易于区别。

皮下小结的鉴别:在小儿时期偶见良性非风湿性皮下小结,可见于头皮、肘部、前胫部及手足等处,其病理变化包括中心的纤维样坏死和四周的组织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这种小结自然消失,也可复发,一般经过数月甚至数年之后不再发生。患者除小结之外没有任何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其血清的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试验都是阴性。不需任何治疗。

如果觉得《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