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小儿长期低烧要注意生活调养

小儿长期低烧要注意生活调养

时间:2022-07-31 10:50:27

相关推荐

小儿长期低烧要注意生活调养

长期低烧最常见的为结核感染。 结核病在小儿还是比较多见的,除低烧外,小儿尚有性格的改变。原来好动的孩子变得发懒不爱动,原来好静的孩子性情急躁、爱发脾气、食欲减退、消瘦、动则汗出或夜间多汗、疲乏无力、面

1长期低烧的临床诊断

长期低烧最常见的为结核感染。 结核病在小儿还是比较多见的,除低烧外,小儿尚有性格的改变。原来好动的孩子变得发懒不爱动,原来好静的孩子性情急躁、爱发脾气、食欲减退、消瘦、动则汗出或夜间多汗、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颈部等浅表 淋巴结肿大等。为此,应作 结核菌素试验(简称OT)或三联皮拭(PPD—PHA)。如为阳性结果,可作为参考,因孩子接种过 卡介苗后也可见阳性反应。

另外,过去得过结核病,也可以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还得检查血沉,一般在结核病活动时,血沉均可增快。最后还得用X线检查肺部,是否有结核病灶。假如以上各种检查均为阴性,则可以排除结核病

长期低烧还见于 病毒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多见于咽喉部感染,无全身表现。——般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也无呼吸道症状,多为某次病毒感染高烧后,低烧较长时间不退。年长儿咽部 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也可表现为长期低烧,可作咽分泌培养,如能找到细菌,即可确诊。如为链球菌感染,还可取血检查抗 链球菌溶血素(简称抗“O”),如滴定度高,说明有过链球菌感染。如抗“O”增高明显,还应想到 风湿热的可能,应注意有无 关节痛或肿胀,皮肤有无环形红斑, 心脏有无改变,这些都是诊断风湿热的依据。女孩长期低烧应注意泌尿系感染,可以检查尿得到确定。

长期低烧也可能与感染无关,而是由其他病或其他原因所致。在血液病方面,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可见长期低烧。

如果孩子还有贫血、出血、黄疸等表现,检查一下耳血,即可找出是否与其有关。

长期低烧也可以是生理性的,即并非有病的表现。这种低烧多为37.2~37.5℃(腋下体温),孩子精神食欲好,无病症表现,通过各方面的检查也没有发现不正常。在这种情况时最好同时测量肛温,如肛温在38℃以下,则不应认为发烧(肛温较腋下温度高1℃),对于小儿来讲,这种低烧,也算是正常的。因为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绝对数值。

当然,在判定为正常体温前,应先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发烧。另外对这样的孩子还应注意有无新的病症出现,而且应每半年做一次全面检查。

2小儿长期低烧要注意生活调养

低热指口腔温度在37.4-38C,并排除生理性原因(如从事高温作业、孕妇、或女性排卵期)。热程超过二周者,称之为长期低热。低热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热。小儿低热一般多发生于每天下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每当孩子低热持续时,家长往往不知如何是好?大部分长期低热患者都能得到正确的诊疗,所以一旦出现了长期低热,患者不必惊慌。小儿低热时应该怎么办呢? 如何进行生活调养?

小儿长期低热怎么办?

首先,家长要认真观察患儿的体温并做好记录,看一看孩子上午和下午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白天与夜里有什么变化。其次,要注意孩子发热时伴有哪些症状。这些都能为诊断提供依据。另外,要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通过各种理化检查,除外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同时做好低热患儿的护理。

对低热患儿一定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要多饮水,饮食也要给清淡、易消化之品。

因为虽然发热不高,但此时人体组织器官消耗的水分已开始增多,这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要补充消耗的水分,多饮水又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以淡糖水、糖盐水为宜。注意休息有利于体力恢复。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不干燥,多饮水,饮食清淡,以营养较好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于消化、不油腻之物为好。另外,低热时,一般不用退热药,如长期低热超过1~2周以上者,应就医查明低热原因。

低烧后注意生活调养

1、患者需要比平常更多的休息。

2、患者需要补充比平常更好的营养。增加蛋白质,糖、水摄入量。补充维生素

3、患者需认真仔细观察并记录自己体温的变化过程,找出自己体温在一天中的最高点。

4、患者尽量不要与小孩在一起。

5。在长期低热的原因尚未明确之前,患者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参加集体活动。

3长期低烧要检查什么?

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体温在37.3℃-38℃为持续低烧。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长期低热一般多见于结核并慢性炎症、泌尿系感染、肝并结缔组织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血病等,在诊断未明确前应做如下检查。

病情分析:在诊断未明确前应做如下检查。

(1)血常规:是最简便、普通的化验检查,其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感染,降低提示病毒性感染及结核病等。

(2)尿常规:尿常规的异常或尿培养阳性提示泌尿系感染。

(3)血沉:临床意义为①对疾病动态观察,如结核病和风湿病患儿,若血沉增快,表示病变活动。②疗效评价,疾病治疗后,血沉由快变慢,表示病情好转。③区别疾病性质,一般而言,功能性失衡血沉加快不明显,而器质性疾病加快明显。

(4)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是抗链球菌溶血素的简称。当链球菌溶血素进入人体后,就产生一种叫抗链球菌溶血素的抗体。抗“O”测定就是测定体内这种抗体的滴度,从而判断是否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滴度大于500U,提示机体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

(5)肝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肝脏病变所致的低热。

4长期低烧要查明病情及注意自身调节

体温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它会随24小时昼夜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非恒定不变。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温度、腋窝温度和肛门温度3种,其中,测量腋窝和口腔温度较为常用。据周志平介绍,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口温36.7~37.7℃,腋温36.6~37.4℃,肛温36.9~37.9℃。如果有人每日口温在37.5~38.3℃、腋温在37.4~38.3℃波动,且持续3周以上不退,则可叫做“长期低热”。而长期低热往往预示着身体可能发生了某种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需要及时去看医生。

引起患者长期低热的原因非常多,大体上可分3类:首先是感染性低热。这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约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结核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艾滋病、亚急性心内膜炎及病毒等引起的长期低热也较常见。其次是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再次是功能性发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儿童,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伴随有出汗、手颤、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饭等。

就目前国内医疗水平而言,大部分长期低热患者都能得到正确的诊疗,所以一旦出现了长期低热,患者不必惊慌,同时患者注意以下几点:

1、 患者需要比平常更多的休息。患者不适宜从事服务、学校、保育等需与他人接触的工作,直到低热的原因得以明确并及时治疗。

2、患者需要补充比平常更好的营养。发热是机体产热过剩的表现,而产热的过程需要消耗身体更多的能量,所以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精制蛋白(如猪肉、牛肉、鸡肉、鱼类)、牛奶、鸡蛋、绿色蔬菜等。

3、 患者需认真仔细观察并记录自己体温的变化过程。比如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表格,每天测3~5次体温,并按不同时间记录下来,找出自己体温在一天中的最高点,同时还把伴随的其他不舒服表现,如出汗、头晕、腹痛、腹泻和消瘦等,也全部写在这张表格上。这样再去看医生时,就一目了然了,因为医生最关心的就是体温的变化趋势及各种伴随症状。 4。 患者需要了解周围的人是否也有与自己相似的情况。如果与自己接触的人也同时发热,那么提示自己的发热可能有一定传染性,这时最好能与他人适当地隔离,特别是小孩,更不能与患者在一起生活。

5、 在长期低热的原因尚未明确之前,患者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参加集体活动。。

5持续低烧如何检查诊断呢?

大家都知道发烧,也叫发热。发烧是一种温度超过38℃时体内的免疫系统侵袭感染细菌或病毒获的常见症状。而低烧简单就是说体温保持在37.3℃~38℃范围内的发烧。长期低烧是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一般对于低烧病人来说并不需要服用退烧药,如果随便服用退烧药可能造成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那么,持续低烧如何检查诊断呢?

持续低()烧检查诊断:

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体温在37.3℃~38℃。

持续低烧的鉴别诊断:

1、反复发烧:支气管异物临床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等。病程迁延有继发感染者可反复发烧、咳嗽、肺部可闻及湿罗音。

2、持续发烧:人的正常体温是36.5-37°左右,如果高于37.2°,则称作发烧。当人不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时候,很多生理机能将发生障碍。新生儿柯萨奇病毒的症状:温超过38。5℃,、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持续发烧、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心跳加快等。呕吐增多,甚至持续呕吐或呈现喷射样呕吐。肌肉抽搐痉挛或颈部及肢体僵硬、意识模糊或昏迷。

治疗与护理: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持续低烧应尽早就医,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细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也是低烧。

如果觉得《小儿长期低烧要注意生活调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