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心得体会 体感音乐身心减压(3篇)

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心得体会 体感音乐身心减压(3篇)

时间:2022-10-20 14:50:03

相关推荐

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心得体会 体感音乐身心减压(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心得体会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不很透彻,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生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描写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心得体会二

今年来农村学校支教,任教那里一至六年级音乐课。接课后,了解到那里孩子的音乐课情景,原先音乐课基本是教师兼任,实际上课情景不是很乐观。大部分学生都很少接触音乐,极少能放声高歌。果不其然,一开课,我就遇到了难题。

【案例】

二年级,共有44名学生。一年级没有上过音乐课,所以,我只能是把他们当作一年级的孩子来教。我想,学唱歌曲要采用分段分句听唱法,这样,学生学起来感觉篇幅

短小,易记易学。也不要求什么演唱风格、演唱技巧了,只要能唱出基本曲调就能够吧。可是当我真正进入课堂,开始上课了,我才发现,情景比我想像的还差。我把每个乐句都要断开,是一两小节的来教,孩子们根本张不开嘴,发不出声音。都是很小很小的嘟哝着跟我学。我采用了各种调动进取性的办法,鼓励、表扬,弹琴做基本发声的音阶练习------都不奏效。是在没办法了,我只好提示:“大声点!”紧跟着就有一句像点样貌的大声唱,接下来,第二句就又没音了。孩子们是不喜欢,还是不敢唱?我陷入了困境之中。屡遭挫败,我感觉真犯愁了。怎样让孩子们能发自内心的尽情放声歌唱呢?

一天早晨,正好是本村大集,从公交车走下来,猛然听到一声清脆喊声:“妈------等等我啊------”跟着是清脆响亮的哭声。我寻声望去,看到二年级的小波,正在追赶他妈妈。妈妈不明白为什么把他落下了很远。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对小波这清脆的嗓音很是在意。心想:这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童声啊。当天,正好有二年级的音乐课。看到坐在那里的小波,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日教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孩子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我故意顿了顿,说:“如果你跟妈妈出门,妈妈走的快,把你给落下了很远,你怎样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包括那清脆的叫声,是小波喊出来的。我顺势对大家说:“大家一齐来跟小波学,一二齐-------”孩子们大声喊着那句“妈------等等我------”“对,我们就要用这样的声音来唱歌才最好听啊。”紧之后,我便指挥演唱《小乌鸦爱妈妈》,成功了!最终听到了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童真的嗓音,那么甜美,甜到我的心里。虽然在以后的教学中,孩子们还是不断重复老问题,可是我每用这招就基本解决一节课。

【反思】

我被孩子们逼出来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是有些荒唐,可是细细想来,也有它的道理。一节课,就是一场艺术表演。在这场表演的前前后后,围绕着教师、学生、学习资料等方面。他们分别扮演着不一样的主角:教师是导演兼舞美、舞台的设计者,学生是演员,学习资料是剧本。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为学生服务,为“小演员”们供给一个适合他们表演的良好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孩子们就像进入一个真实的故事里,在这个故事里忘情地去展示自我。我的这个办法就为孩子们供给了一个适合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自然感受,所以他们就会放松地来尽情展示自我的童声了。凭着这种感觉,孩子们觉得音乐不在是那么神秘,那么遥远,感觉就像说话一样,在这种自然而然的良好感觉中,孩子们放飞了自我的天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参与、感悟、创造是最重要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能否为学生搭建好一个适合他们的舞台,这种搭建,有时候仅仅是几句话,一个情境,一个动作,关键是适合孩子。

“艺术课程一个重要原则,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创造本事。”教师决不能不分时机地把自我认为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基于儿童自我的动作、声音和设计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自然喷发。儿童会所以感到无比的欢乐,而这种欢乐就是纯朴的艺术之美,是师生愉悦享受的过程。

描写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心得体会三

现今社会及学校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儿童早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社会所广泛认同。幼儿的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说,应该从对幼儿能力的培养、素质的训练、从注重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来开展工作,纠正单纯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违背幼儿早期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一些片面做法。结合自己实践与理论的经验和体会,同时结合本班(3—4岁)幼儿发育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开展早期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工作,重点阐述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的一些典型做法,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审美心理,促进其人格、身心的全面完善。

一、让幼儿学会听音乐、欣赏音乐。

幼儿欣赏音乐是一种全面的参与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学会安静、非常感兴趣的听音乐;参与音乐节奏的分享,用行为表现音乐节奏;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至4岁的幼儿,生性比较好动,对事物的持久性不强,如果坚持让其端坐,重复学唱某乐曲,时间一长,幼儿会出现不耐烦、不乐意的现象。针对幼儿这一特征我的做法是:

第一,创造机会,在有意无意之间让幼儿听到他们将要学习的乐曲。例如:在教新歌之前,利用幼儿吃饭前、午睡前这段时间,幼儿精神情绪都比较好时,有意无意地将新歌唱给他们听,用琴弹给他们听,如此反复几天,歌曲已经在幼儿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到正式教唱时,音乐一响起,大部分幼儿已经会唱了,这样的方法让幼儿学起来很轻松,效果也很好。

第二,给幼儿欣赏表现手法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内容可以超出教材的范围,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世界名曲给幼儿欣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丰富孩子欣赏音乐的经验。有的人担心幼儿是否能听懂这样的音乐,其实世界名曲源于大自然、源于生活,是对美的一种诠释,幼儿虽暂时不能理解,但可以感受。利用晨间入园和午睡入睡前、起床后这段时间,孩子情绪安静,适于欣赏。

二、让幼儿充分感受节奏并表达出来,培养表现力。

第一,对歌曲节奏快慢的感受。

每一首歌曲可以处理为慢节奏稍快节奏、快节奏三种节奏型,让幼儿分别感受三种节奏,并根据三种节奏来演唱。例如《小跑步》这段音乐,最慢的节奏是老爷爷、老奶奶走路,告诉幼儿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所以很慢;音乐节奏稍快一点的是爸爸、妈妈走路,昂首挺胸,较有精神;快节奏是小朋友走路,欢呼跳跃。处理节奏时用这样的方法讲给幼儿听,形象直观,幼儿极易理解,而且还不用老师教他们怎么做,幼儿自己会想象加以模仿,非常形象逼真地表现出各种人走路的姿势,更加深刻地理解节奏。

第二,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的发挥浅能。

用节奏来更深刻地表达故事寓意,同时把节奏穿插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表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节表演。例如:《小灰老鼠的故事》。表现的是一只小灰老鼠非常渴望能与他的朋友们在一起,让一个小朋友扮演小灰老鼠,每天贴着门缝仔细的听,聆听音乐节奏表现的不同角色的脚步声。第一次听到大力先生的脚步声,选一段低沉的音乐,节奏很慢,一些小朋友用重重的脚步,很笨的表情来表现大力先生很胖,走起路来很响、很重的样子;第二次听到皮球小姐的脚步声,选一段轻柔、优美、抒情的乐曲,节奏比第一段音乐稍快一点,一些小朋友伴随着轻快的乐曲来表现皮球小姐走路姿势的优美和温柔的神态;第三次选一段节奏较为欢快活泼的乐曲来表现小灰老鼠的脚步声,充分表达小灰老鼠见到小伙伴时的欢乐喜悦之情。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到音乐情节当中,用自己的动作与表情来表达故事,体会音乐节奏所表现的故事的寓意,寓教于乐。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非常有益。

三、在对音乐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创造力。

幼儿的感受性是有差异的。在音乐方面,有的幼儿很小就表现出听觉的高度感受性,能够敏锐地辨别音高、音色和音强;他们对各种声音非常着迷,不但喜欢听音乐,而且在听音乐时全神贯注,有很好的音乐记忆力,有愉快的体验,对熟悉的歌曲,删去歌词也能认出,这都说明他有发展音乐才能的可能性。

小班上学期音乐教学的重点是教幼儿学会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并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下学期可开展一些简单的歌曲创编活动,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改编。例如《两只老虎》这首歌曲: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先教会幼儿唱这首歌,然后启发幼儿还见过什么动物?孩子们会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兔子、猴子”,这时乘热打铁启发幼儿:可不可以把歌词“老虎”改成“兔子、猴子”呢?幼儿受到启发后,很快能把改编后的歌词唱出来,如此反复几次,幼儿还会想出很多种动物,回到家里,把自己家的动物玩具拿出来编成歌曲,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又纷纷唱给老师听,向老师表现他们的伟大杰作。这类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它能使幼儿自身的创作欲、表现欲得到充分的满足,成功体现在把这类改编活动应用到其他场景中。例如:教完改编“动物”歌曲的第二天早晨,早点发鸡蛋,班上的王炎虹小朋友自言自语地编到:“盆里许多的鸡蛋,一个一个拿出来,我们喜欢吃鸡蛋,身体健康多快乐”。可见幼儿创造力方面有很大的潜能。

幼儿音乐教育的落脚点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多的参与幼儿的艺术学习,和他们一起感受美,分享创作的快乐,同时对幼儿进行随机的、及时的点拨和评价,健学习过程与评价有机的融为一体,使幼儿艺术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在和谐的相互促进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

如果觉得《音乐心理减压活动心得体会 体感音乐身心减压(3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