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金庸的武侠世界 真正的“侠之大者”只有三个半

金庸的武侠世界 真正的“侠之大者”只有三个半

时间:2019-01-14 04:12:28

相关推荐

金庸的武侠世界 真正的“侠之大者”只有三个半

金庸的武侠世界,真正的“侠之大者”只有三个半

侠,从字面解释,共有三层意思:其一,利用自己的力量、财物、智谋去帮助别人,即佛教所谓的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其二,主持社会公理和正义;其三,不受社会规则的约束,随意而行、率性而为,也就是史书上说的任侠,含有任性的意思。

侠的存在,是因为世间的各种不平事。侠既是现实存在的人或事,也是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期许和精神化现。最早提倡侠客精神的是墨子。墨子在他的著作中,将侠的人格特征概括为三条:重信义,守承诺;义气为先,重义轻利;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侠客的评判标准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这三条标准是判断侠客真伪的试金石。

这三条金科玉律,被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活灵活现地演绎了出来。从侠的角度说,金庸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侠客的形象,他们或者急人之难,锄强扶弱,打抱不平,或者心肠仁慈,或者一诺千金,即使那些因为语言豪迈或者武功高强,而又不为祸他人的人,也都可以纳入到侠的范畴。例如,在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六岁的郭靖在危急时刻掩护哲别,在豹子的血盆大口中救出华筝。六岁的孩子,当然没有多少算计和智慧,他的行为更多出于血性和对规则的内化。

金庸的武侠世界,缔造了一个个让人敬仰和新潮澎湃的侠客形象。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的广泛流行,曾经在几代人的心目中播种下了一颗“侠客梦”的种子。白马轻裘,仗剑天涯,快意恩仇,不知道曾经撩拨了多少男男女女的心弦。

而真正对侠的精神阐述最深刻的,当属梁启超先生的那句经典语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如果从“为国为民”这个角度讲,金庸的武侠世界里的各种侠,绝大多数只能算作“小侠”,而难以被冠之以“大侠”的名号。例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虽然后来在江湖上混出了“神雕大侠”的名号,但纵观其一生所为,为儿女私情纠缠者多,为国家民族利益奔波者少;为情所困,奇异荒诞者居多,有大勇毅、大牺牲、大举措者少。

在情字面前,他重情而堪不破情之为物,其实不过是被情所迷、被情所困、被情所扰。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倡导男儿要绝情断欲,做木石土偶,“无情未必是丈夫”。和杨过极其类似的,当属《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中的胡斐。两个人,都是情种,重情重义,而且武功高强,论锄强扶弱、主持正义有之;论豪气干云,让人心血彭拜有之;论率性而为,狂放不羁有之。但狂热过后细细品味,总觉得他们的人生中,总是缺少了点什么。正是这一点点缺憾,让他们终其一生难以登上“侠之大者”的巅峰。

是丈夫,但也有大丈夫、小丈夫的区别;有情,也要能区分大情、小情,大爱、小爱。在重大利益、重要决策面前,面临国计民生、儿女情长、恩怨情仇的抉择,有无持之以恒的标准?以什么为重?这或许是区别大丈夫还是小丈夫、大侠还是小侠的一个标准吧。

再有就是《鹿鼎记》里的陈近南。从书中字面的意思理解,金庸先生似乎特别尊崇陈近南,在小说里放出了“为人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亦枉然”宏阔语句,将陈近南的声望、江湖地位推到了至高的位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非也。从表象看,金庸似乎特别推崇陈近南的为人以及他所从事的“事业”,但其实在内心深处,金庸先生有意以暗线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表述着自己对陈近南的看法。

证据有二:给一个声望显赫,以光明磊落著称的人物,安排了一个阴毒至极的武功——凝血神爪。这样的武功,因为过于阴狠毒辣,即使在黑道邪派,也非常为人所不齿。虽说武功只是工具,正邪与否,区别在于谁使用、用在什么地方、用来做什么。但在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里,几乎找不出第二个形象正面,却习练阴毒武功的范例。至于《天龙八部》中段誉习练化功大法、虚竹习练生死符,书中到最后都交代出了这些武功的渊源,化功大法源于逍遥派北冥神功,生死符是天山六阳掌的附带功能。这样的交代,其实是暗示读者,虽然功法邪恶,其实根子是纯正的,是光明正大的。而凝血神爪,到底没有给一个冠冕堂皇的出处,其用意似乎可以窥测一二。

其二,或直接或间接地夸赞康熙的仁德。陈近南及其集团,最高的行动纲领就是反清复明,最大的对手就是以康熙为代表的满清统治者。对一个非常应该被攻击、丑化的角色,金庸却不惜大量的笔墨,在小说中讲述康熙在推进满汉一体、民族融合,安邦定国,调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种种努力和成效,将之成功塑造成了一个仁德、聪明、贤能的帝王形象。

虽然说康熙的英明是历史事实,不容诋毁。但熟悉该小说的人都清楚,金庸在表扬康熙的同时,也在极力揭露陈近南侍奉的主子——前明遗臣(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代的种种丑恶与歹毒。更在小说中讲述了明朝末年朝廷的种种腐败、荒诞和无道。

这显然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其实就是要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一个仁圣睿智、开明贤能的皇帝你不敬奉,你却唯一个歹毒、狭隘、为争权夺利不择手段的主子马首是瞻,这不是愚忠是什么?曾经的王朝让百姓流离失所、国破家毁人亡,你不去反省,不去追责,不去声讨,而新的王朝刚刚有了安定繁荣的气象,而你却带领一帮势力,上下其手、混淆视听,故意制造事端和祸乱,伺机颠覆,为了一个毫无生机甚至邪气重重的小集团利益,或者仅仅是心中的一点点执念,弃天下苍生的安危于不顾,极力再陷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行为说是“愚行”都稍显轻微,准确地说,其实是狭隘自私,唯恐天下不乱,祸国殃民,荼毒百姓。

就凭这两点,足可断定陈近南绝不是金庸心目中的大侠,甚至一个“侠”字,都岌岌可危,不堪重负。但若单独论“义”,陈近南的确是义薄云天,豪气干云。但“义”必须以“正”所谓限制,正大光明的目的,正大光明的标准之下,这样的“义”才值得称颂和光大。

看乔峰这一生,几乎是在各种矛盾冲突对立的夹缝中挣扎的。他是契丹人,却生在汉人堆里。汉人既对他有养育、授业、成就的恩情,也有杀父、杀母的深仇大恨;契丹是他的种姓、根脉所在,既有与耶律洪基结拜的情谊,但也有时刻不忘席卷中原、祸害苍生的图谋和野心。他为保护百姓和国土安危,屡立战功,汉人却质疑他的忠诚;他重情重义,对朋友忠信、对下属呵护,却被自己的生死兄弟排挤和背弃;他深爱自己的未婚妻子阿朱,却因为误会让心上人死在自己的掌力之下;自己的血脉至亲萧远山,却是屡屡杀人并嫁祸给自己,逼得自己走投无路、乃至绝境的元凶……

种种纠葛、矛盾,让他无法选择,又不得不选择。乔峰所有的悲剧都因为这种种矛盾的对立和威逼。这样的纠葛和重压,随时可以让一个平凡人濒临崩溃,也可以让乔峰这样一个武功绝伦的人,在报复心理的驱使下成为杀人狂魔。更何况,他后来成为辽国的南院大王,手握重兵,有生杀大权,有足够的能力和理由实施血腥报复和屠杀。但乔峰并没有这样做。非不能也,乃不愿也!甚至为平息战乱兵戈,以身犯险,犯颜进谏,让自己一度陷入牢狱和死亡的阴影里。

少室山藏经阁里,慕容博以让乔峰报仇为筹码,提出了让乔峰兴兵南下,挑起战乱,自己从中渔利的交易。按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与私有理;奉辽主之命起兵,也是臣子本分,与理有据;汉人的各种逼迫和诬陷,与情可原。但乔峰断然拒绝了这个交易。

为此,在小说中第一次露面,并代表着《天龙八部》整部小说武功巅峰的扫地僧,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赞颂乔峰的,他说:“萧居士宅心仁厚,以天下苍生为念,真乃菩萨心肠!”这一句话,就非常直白地把“菩萨”这个概念点了出来,并将之与“侠之大者”的艺术理念结合了起来。

所以,金庸小说里真正能称为“大侠”的,第一个当非乔峰莫属。奉乔峰为“第一大侠”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惊世骇俗的武功、重情重义的人品以及他的慈悲,更重要的是他能在纷繁复杂、纠葛难清的众多矛盾对立中,能以慈悲与智慧之剑,破开汉辽不两立、恩仇似海深、公私大于天等种种“死结”,果断选择以天下苍生的安危为重。

千断万断,心结难断。世间最大的是非纷争其实都是内心的结。莫说在乔峰所处的情景之下,即使时至今日,能堪破这种种“执念”,拨云见日,直指绝大多数人或者生灵的最大、最根本利益的,能有几人?做到这一点,比练成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九阳神功,比夺得《连城诀》,比朱元璋获取最高权力宝座,不知道要难千倍万倍!佛家修行,讲求的是破除种种无明、妄想、执着,明心见性,而成就万世景仰的“侠之大者”,也是在于面对公私、大小、己他、情仇等等纷争时,有这种“破除”、“放下”的勇气和决心,将“天下苍生”或者“利益一切众生”的理念放在最高的位置,以之作为评判、决断的唯一标准和依据。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还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同样有着乔峰这样的菩萨心和菩萨行。这个人就是丘处机。虽然在小说中对于丘处机着墨不多,而且似乎没有什么壮举。但历史上真正的丘处机,不但声望、贡献远远超过“全真七子”,而且也远远超过其师尊王重阳。丘处机的能够荣膺“侠之大者”亚军的名号,不是因为他的武功,也不是因为他创立全真教龙门派的宗教贡献,而是他以七十多岁高龄,不畏沙漠雪山和兵刀疫病之苦,跋涉近万里路程,觐见成吉思汗,以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和养息学说,劝谏成吉思汗,让成吉思汗限制了“鸡犬不留”的屠城政策。

一个尚武的统帅,一个老迈的道士,一席谈话,不知挽救了多少生灵免遭屠戮。故将丘处机列在“侠之大者”行列,之所以屈尊在乔峰之下,原因有二:丘处机是出家人,做到“放下”相比乔峰要容易一些;其二,虽然他的贡献或者更大一些,但他的牺牲,远没有乔峰那样悲壮和惨烈。

论“侠之大者”,无论如何是绕不开郭靖的。他为了抗击元兵,多年来镇守襄阳,并用一生时间实践“侠之大者”的理念,用一身正气为子女、为下属垂范,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确是侠者的楷模。但相比于乔峰、丘处机,郭靖多了一些固执、古板,少了一些洒脱和豪情;多了职守,少了情怀。用佛教的话说,就是仍然禁锢在“非黑即白”、“黑白对立”的断灭相之中,没有大彻大悟的气象。但即使如此,郭靖依然是“侠之大者”。

乔峰、丘处机、郭靖,这是三个基本完整的“侠之大者”的典范,最后再说一个人。这个人虽然也有侠气、有侠行,但相比这三个人则略有所逊,所以只能称之为“半个大侠”(估计这个说法会让很多人不满,但此文只是一家之言,欢迎方家批判)。这人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主人公张无忌。在小说中,张无忌掌握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等当世最为高妙的武功。他又宅心仁厚,宽仁待人,硬件、软件样样过硬。自古美女爱英雄,如此优秀的青年,自然少不了美女的青睐,周芷若、赵敏、小昭、阿离等等,一大群美女的环绕里,张无忌有些眼花缭乱,意乱情迷。当然,多情并不是让他成为“半侠”的理由。张无忌以自己的武功和斡旋,调停和制止了魔教与中原各大武林门派的杀伐争斗;又用自己的仁慈宽厚,放弃了仇恨,以德报怨,化冤仇为恩惠,的确令人可敬可佩。

但张无忌最后的选择,几乎是他成为“侠之大者”最大障碍。因为不喜欢争权夺利,不喜欢勾心斗角,在天下大局依然混乱、急需力量拯救苍生与水火的时刻,他选择了退隐江湖,选择了逃避现实。这样的选择,多了洒脱和超然,但也少了担当和责任。他的这种“自了汉”式的心态和选择,从佛教修行角度讲,只能证得阿罗汉果,距离那种不畏沉沦、不惧生死、不怕牺牲的菩萨行,相去就远了。

如果觉得《金庸的武侠世界 真正的“侠之大者”只有三个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