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4-02 06:15:27

相关推荐

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涤纶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也叫做聚酯纤维,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皱性与保形性、较高的强度、弹性恢复能力以及坚牢耐用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随着社会对美的追求,涤纶纤维的染色工艺逐渐变得成熟完善,但仍需要不断改进。

在对涤纶纤维编织物进行染色的过程中,由于涤纶纤维编织物的结构限制,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涤纶编织物染色过程中,涤纶编织物之间交叉叠加的部分不易被完全暴露到染液中,从而导致涤轮编织物染色后只有表面以及一定深度的内部被染液完全染色,当对涤轮编织物进行剪切以及其他的加工处理时,未被染色的部位暴露出来,影响涤轮编织物的后续加工使用。

(2)传统的涤纶编织物染色过程中,染液容易静置,导致染液的染色成分不均匀,从而使染液的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到涤轮编织物的染色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使用了编织物染色设备,该编织物染色设备包括工作台、染液槽、固定装置与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编织物染色设备对涤纶纤维编织物进行染色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

s1、染液加热:调整染液的液体温度在100~120℃,保持工作温度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s2、编织物处理:在步骤s1对染液进行加热后,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灰尘及油污;

s3、编织物固定:在对步骤s2的编织物进行处理后,通过固定装置将编织物固定,通过染色装置对编织物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染色装置使编织物染色均匀,加快染色时间;

s4、染后处理:在步骤s3对编织物进行染色后,对编织物表面进行处理;

s5、编织物收集:在步骤s4对编织物进行处理后,对编织物进行收集。

工作台上端固定安装有染液槽,染液槽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装置,染液槽内安装有染色装置;其中:

所述染色装置包括电动气缸、小弧形板、拉紧机构、圆柱机构、大弧形板、撑开机构与支撑机构,染液槽下端面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端面固定与电动气缸底部相连接,电动气缸下端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通过销轴与小弧形板一端相连接,小弧形板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拉紧机构相连接,电动气缸正下方安装有圆柱机构,圆柱块下端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通过销轴与大弧形板一端相连接,大弧形板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撑开机构,染液槽内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机构;通过固定装置将编织物两端进行固定,通过电动气缸带动小弧形板向下转动,从而使两端的拉紧机构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对编织物左右两端进行拉伸,使编织物左右方向上的交叉叠加的部位完全打开,有利于对编织物进行染色,此时电动气缸下端继续向下运动,与圆柱机构接触,圆柱机构向下运动带动大弧形板首先向下运动,然后向下进行转动,使撑开机构与支撑机构相配合对编织物前后两端夹紧,最终对编织物前后两端进行拉伸,使编织物前后方向上的交叉叠加的部位完全打开,以达到使染液与编织物完全接触的目的。

所述拉紧机构包括l形杆架、支撑架、滑动轨道、滚筒一、橡胶块与海绵块,小弧形板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l形杆架,l形杆架末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面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轨道相连接,支撑架末端内侧通过销轴安装有滚筒一,滚筒一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块,橡胶块外表面安装有海绵块;小弧形板向下转动,从而带动l形杆架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最终使滚筒一对编织物两端进行拉伸,且电动气缸下端继续向下运动时,还会带动l形杆架向下运动,更加增加了滚筒一对编织物两端的拉伸力,橡胶块增加滚筒一与编织物贴合面积,海绵块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理,且海绵块还可以增加滚筒一与编织物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支撑杆、矩形磁石、c形杆架、弧形橡胶、滚筒二、键槽环与尼龙块,大弧形板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大弧形板连接处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底部设置有矩形磁石,支撑杆末端均匀设置有向中部倾斜的杆,杆末端安装有c形杆架,c形杆架上端杆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弧形橡胶相连接,c形杆架上端杆末端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滚筒二相连接,滚筒二外侧设置有磁石环,滚筒二外表面均匀安装有键槽环,键槽环外表面安装有尼龙块;通过矩形磁石使圆柱机构向下运动时,大弧形板受到磁力与支撑杆连接,因而首先带动支撑杆向下运动,直至支撑杆与矩形槽槽壁相紧贴,使滚筒二与支撑机构相连接对编织物前后两端进行压紧,此时大弧形板向下进行转动,最终使滚筒二与支撑机构相配合对编织物前后两端进行拉伸,键槽环使滚筒二在对编织物压紧的同时,也可以有染液在滚筒二与编织物之间进行流动,尼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以及耐磨性,因此尼龙块与编织物接触后,染液依然可以通过尼龙块与编织物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染液槽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上端面固定与滑动轨道上端面相连接,染液槽内上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海绵板,染液槽的矩形凹槽下方开设有小矩形凹槽,大矩形凹槽与小矩形凹槽之间中部开设有圆柱通孔,圆柱通孔内安装有圆柱机构,染色槽内底部开设有倒t形槽;染液槽内安装的海绵板与固定装置以及拉紧机构相配合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大弧形支架、大滚筒、小弧形支架、小滚筒与海绵环,染液槽左侧上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大弧形支架,大弧形支架中部通过销轴与大滚筒相连接,染液槽中部左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小弧形支架,小弧形支架中部通过销轴与小滚筒相连接,小滚筒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海绵环;通过大滚筒对编织物进行下料与收集,染液槽左端的小滚筒上的海绵环与染液槽内安装的海绵板相配合,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理,以防止编织物表面的油污以及灰尘影响编织物的染色质量,染液槽右端的小滚筒上的海绵环与染液槽内安装的海绵板相配合,对染色后的编织物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加快干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机构包括圆筒块、小滚珠、圆柱块与大弹簧,染液槽的圆柱通孔内固定安装有圆筒块,圆筒块内部均匀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均匀通过销轴安装有小滚珠,小滚珠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圆柱块外表面相连接,圆柱块下端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大弹簧,大弹簧中部设置有与圆柱块固定连接的小圆柱;电动气缸下端与圆柱块接触,从而使圆柱块向下运动,大弹簧在电动气缸工作端向上运动时,给予圆柱块一个反作用力,使圆柱块回复至初始位置,小圆柱对大弹簧进行定位与导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小弹簧、长条板、转动轴、滚筒三与搅拌棒,染色槽内前后两端均匀与小弹簧一端相连接,小弹簧另一端与长条板固定连接,长条板内侧均匀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转动轴相连接,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滚筒三,滚筒三外侧设置有磁石环,滚筒三上均匀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安装有搅拌棒;利用小弹簧的弹力增加长条板的运动范围,在滚筒三受到滚筒二的带动分别向前后运动时,搅拌棒对染液槽内的染液进行搅拌,提高染液的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筒二的长度大于滚筒一长度的一半,滚筒三的长度等于滚筒二;由于编织物在受到拉伸时,面积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滚筒二的长度大于滚筒一长度的一半,滚筒三与滚筒二相配合,因此它们的长度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染液槽右端的大滚筒内固定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电机后端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大滚筒后端相连接;电机带动右端的大滚筒转动,从而对编织物进行收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筒三外侧设置的磁石环外圈磁性与滚筒二设置的磁石环外圈磁性相反;利用磁石的性质使滚筒二与滚筒三紧密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棒与滚筒三之间设置有塔形弹簧,搅拌棒上均匀设置有呈伞状倾斜的细圆柱杆,细圆柱杆末端设置为圆弧状;塔形弹簧使搅拌棒在受到挤压后回到滚筒三内部,以防止干涉滚筒三的转动,塔形弹簧压缩后不会影响滚筒三上的弧形凹槽的深度,末端为圆弧状的细圆柱杆有利于对染液进行充分搅拌,且不会破坏编织物表面以及染液槽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通过拉紧机构、撑开机构与支撑机构相配合,对编织物的横向以及宽幅分别进行拉伸扩大,使编织物之间交叉叠加的部分被完全暴露到染液中,以达到完全对编织物进行染色的目的,通过支撑机构对染液进行搅拌,以达到提高染液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拉紧机构,通过利用电动气缸下端继续向下运动,从而带动l形杆架向下运动,使滚筒一在对编织物进行拉伸后,再次增加滚筒一对编织物两端的拉伸力,利用橡胶块增加滚筒一与编织物贴合面积,通过海绵块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理的同时增加滚筒一与编织物之间的摩擦力。

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撑开机构,通过矩形磁石使小弧形板与支撑杆连接,从而首先带动滚筒二与支撑机构相连接对编织物前后两端进行压紧,最终使滚筒二与支撑机构相配合对编织物前后两端进行拉伸,利用键槽环使滚筒二在对编织物压紧的同时,使染液在滚筒二与编织物之间进行流动,利用尼龙的吸水性以及耐磨性,使染液可以通过尼龙块与编织物接触。

4.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支撑机构,通过利用小弹簧的弹力增加长条板的运动范围,滚筒三受带动搅拌棒对染液槽内的染液进行搅拌,以达到提高染液质量的目的,利用弹簧以防止搅拌棒干涉滚筒三的转动,末端为圆弧状的细圆柱杆有利于对染液进行充分搅拌,且不会破坏编织物表面以及染液槽内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剖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小弧形板与l形杆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圆柱机构、大弧形板以及撑开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滚筒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滚筒三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

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使用了编织物染色设备,该编织物染色设备包括工作台1、染液槽2、固定装置3与染色装置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编织物染色设备对涤纶纤维编织物进行染色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

s1、染液加热:调整染液的液体温度在100~120℃,保持工作温度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s2、编织物处理:在步骤s1对染液进行加热后,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灰尘及油污;

s3、编织物固定:在对步骤s2的编织物进行处理后,通过固定装置3将编织物固定,通过染色装置4对编织物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染色装置4使编织物染色均匀,加快染色时间;

s4、染后处理:在步骤s3对编织物进行染色后,对编织物表面进行处理;

s5、编织物收集:在步骤s4对编织物进行处理后,对编织物进行收集。

工作台1上端固定安装有染液槽2,染液槽2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装置3,染液槽2内安装有染色装置4;其中:

所述染色装置4包括电动气缸41、小弧形板42、拉紧机构43、圆柱机构44、大弧形板45、撑开机构46与支撑机构47,染液槽2下端面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端面固定与电动气缸41底部相连接,电动气缸41下端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通过销轴与小弧形板42一端相连接,小弧形板42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拉紧机构43相连接,电动气缸41正下方安装有圆柱机构44,圆柱块443下端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通过销轴与大弧形板45一端相连接,大弧形板45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撑开机构46,染液槽2内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机构47;

所述拉紧机构43包括l形杆架431、支撑架432、滑动轨道433、滚筒一434、橡胶块435与海绵块436,小弧形板42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l形杆架431,l形杆架431末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32,支撑架432上端面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轨道433相连接,支撑架432末端内侧通过销轴安装有滚筒一434,滚筒一434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块435,橡胶块435外表面安装有海绵块436;

所述圆柱机构44包括圆筒块441、小滚珠442、圆柱块443与大弹簧444,染液槽2的圆柱通孔内固定安装有圆筒块441,圆筒块441内部均匀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均匀通过销轴安装有小滚珠442,小滚珠442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圆柱块443外表面相连接,圆柱块443下端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大弹簧444,大弹簧444中部设置有与圆柱块443固定连接的小圆柱;

所述撑开机构46包括支撑杆461、矩形磁石462、c形杆架463、弧形橡胶464、滚筒二465、键槽环466与尼龙块467,大弧形板45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支撑杆461,支撑杆461与大弧形板45连接处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底部设置有矩形磁石462,支撑杆461末端均匀设置有向中部倾斜的杆,杆末端安装有c形杆架463,c形杆架463上端杆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弧形橡胶464相连接,c形杆架463上端杆末端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滚筒二465相连接,滚筒二465外侧设置有磁石环,滚筒二465外表面均匀安装有键槽环466,键槽环466外表面安装有尼龙块467;

所述滚筒二465的长度大于滚筒一434长度的一半,滚筒三474的长度等于滚筒二465;

所述支撑机构47包括小弹簧471、长条板472、转动轴473、滚筒三474与搅拌棒475,染色槽内前后两端均匀与小弹簧471一端相连接,小弹簧471另一端与长条板472固定连接,长条板472内侧均匀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转动轴473相连接,转动轴473上固定安装有滚筒三474,滚筒三474外侧设置有磁石环,滚筒三474上均匀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安装有搅拌棒475;

所述滚筒三474外侧设置的磁石环外圈磁性与滚筒二465设置的磁石环外圈磁性相反;

所述搅拌棒475与滚筒三474之间设置有弹簧,搅拌棒475上均匀设置有呈伞状倾斜的细圆柱杆,细圆柱杆末端设置为圆弧状;

通过固定装置3将编织物两端进行固定,通过电动气缸41带动小弧形板42向下转动,从而使两端的拉紧机构43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对编织物左右两端进行拉伸,使编织物左右方向上的交叉叠加的部位完全打开,有利于对编织物进行染色,此时电动气缸41下端继续向下运动,与圆柱机构44接触,圆柱机构44向下运动带动大弧形板45首先向下运动,然后向下进行转动,使撑开机构46与支撑机构47相配合对编织物前后两端夹紧,最终对编织物前后两端进行拉伸,使编织物前后方向上的交叉叠加的部位完全打开,以达到使染液与编织物完全接触的目的;

小弧形板42向下转动,从而带动l形杆架431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最终使滚筒一434对编织物两端进行拉伸,且电动气缸41下端继续向下运动时,还会带动l形杆架431向下运动,更加增加了滚筒一434对编织物两端的拉伸力,橡胶块435增加滚筒一434与编织物贴合面积,海绵块436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理,且海绵块436还可以增加滚筒一434与编织物之间的摩擦力;

电动气缸41下端与圆柱块443接触,从而使圆柱块443向下运动,大弹簧444在电动气缸41工作端向上运动时,给予圆柱块443一个反作用力,使圆柱块443回复至初始位置,小圆柱对大弹簧444进行定位与导向;

通过矩形磁石462使圆柱机构44向下运动时,大弧形板45受到磁力与支撑杆461连接,因而首先带动支撑杆461向下运动,直至支撑杆461与矩形槽槽壁相紧贴,使滚筒二465与支撑机构47相连接对编织物前后两端进行压紧,此时大弧形板45向下进行转动,最终使滚筒二465与支撑机构47相配合对编织物前后两端进行拉伸,键槽环466使滚筒二465在对编织物压紧的同时,也可以有染液在滚筒二465与编织物之间进行流动,尼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以及耐磨性,因此尼龙块467与编织物接触后,染液依然可以通过尼龙块467与编织物接触;

由于编织物在受到拉伸时,面积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滚筒二465的长度大于滚筒一434长度的一半,滚筒三474与滚筒二465相配合,因此它们的长度一致;

利用小弹簧471的弹力增加长条板472的运动范围,在滚筒三474受到滚筒二465的带动分别向前后运动时,搅拌棒475对染液槽2内的染液进行搅拌,提高染液的质量;

利用磁石的性质使滚筒二465与滚筒三474紧密连接;

塔形弹簧使搅拌棒475在受到挤压后回到滚筒三474内部,以防止干涉滚筒三474的转动,塔形弹簧压缩后不会影响滚筒三474上的弧形凹槽的深度,末端为圆弧状的细圆柱杆有利于对染液进行充分搅拌,且不会破坏编织物表面以及染液槽2内壁。

所述染液槽2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上端面固定与滑动轨道433上端面相连接,染液槽2内上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海绵板,染液槽2的矩形凹槽下方开设有小矩形凹槽,大矩形凹槽与小矩形凹槽之间中部开设有圆柱通孔,圆柱通孔内安装有圆柱机构44,染色槽内底部开设有倒t形槽;染液槽2内安装的海绵板与固定装置3以及拉紧机构43相配合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理。

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大弧形支架31、大滚筒32、小弧形支架33、小滚筒34与海绵环35,染液槽2左侧上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大弧形支架31,大弧形支架31中部通过销轴与大滚筒32相连接,染液槽2中部左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小弧形支架33,小弧形支架33中部通过销轴与小滚筒34相连接,小滚筒34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海绵环35;

所述染液槽2右端的大滚筒32内固定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电机后端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大滚筒32后端相连接;

通过大滚筒32对编织物进行下料与收集,染液槽2左端的小滚筒34上的海绵环35与染液槽2内安装的海绵板相配合,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理,以防止编织物表面的油污以及灰尘影响编织物的染色质量,染液槽2右端的小滚筒34上的海绵环35与染液槽2内安装的海绵板相配合,对染色后的编织物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加快干燥;

电机带动右端的大滚筒32转动,从而对编织物进行收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使用了编织物染色设备,该编织物染色设备包括工作台(1)、染液槽(2)、固定装置(3)与染色装置(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编织物染色设备对涤纶纤维编织物进行染色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

s1、染液加热:调整染液的液体温度在100~120℃,保持工作温度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s2、编织物处理:在步骤s1对染液进行加热后,对编织物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灰尘及油污;

s3、编织物固定:在对步骤s2的编织物进行处理后,通过固定装置(3)将编织物固定,通过染色装置(4)对编织物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染色装置(4)使编织物染色均匀,加快染色时间;

s4、染后处理:在步骤s3对编织物进行染色后,对编织物表面进行处理;

s5、编织物收集:在步骤s4对编织物进行处理后,对编织物进行收集。

工作台(1)上端固定安装有染液槽(2),染液槽(2)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装置(3),染液槽(2)内安装有染色装置(4);其中:

所述染色装置(4)包括电动气缸(41)、小弧形板(42)、拉紧机构(43)、圆柱机构(44)、大弧形板(45)、撑开机构(46)与支撑机构(47),染液槽(2)下端面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端面固定与电动气缸(41)底部相连接,电动气缸(41)下端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通过销轴与小弧形板(42)一端相连接,小弧形板(42)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拉紧机构(43)相连接,电动气缸(41)正下方安装有圆柱机构(44),圆柱块(443)下端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通过销轴与大弧形板(45)一端相连接,大弧形板(45)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撑开机构(46),染液槽(2)内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机构(47);

所述拉紧机构(43)包括l形杆架(431)、支撑架(432)、滑动轨道(433)、滚筒一(434)、橡胶块(435)与海绵块(436),小弧形板(42)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l形杆架(431),l形杆架(431)末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32),支撑架(432)上端面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轨道(433)相连接,支撑架(432)末端内侧通过销轴安装有滚筒一(434),滚筒一(434)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块(435),橡胶块(435)外表面安装有海绵块(436);

所述撑开机构(46)包括支撑杆(461)、矩形磁石(462)、c形杆架(463)、弧形橡胶(464)、滚筒二(465)、键槽环(466)与尼龙块(467),大弧形板(45)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支撑杆(461),支撑杆(461)与大弧形板(45)连接处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底部设置有矩形磁石(462),支撑杆(461)末端均匀设置有向中部倾斜的杆,杆末端安装有c形杆架(463),c形杆架(463)上端杆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弧形橡胶(464)相连接,c形杆架(463)上端杆末端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滚筒二(465)相连接,滚筒二(465)外侧设置有磁石环,滚筒二(465)外表面均匀安装有键槽环(466),键槽环(466)外表面安装有尼龙块(4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液槽(2)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上端面固定与滑动轨道(433)上端面相连接,染液槽(2)内上端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海绵板,染液槽(2)的矩形凹槽下方开设有小矩形凹槽,大矩形凹槽与小矩形凹槽之间中部开设有圆柱通孔,圆柱通孔内安装有圆柱机构(44),染色槽内底部开设有倒t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大弧形支架(31)、大滚筒(32)、小弧形支架(33)、小滚筒(34)与海绵环(35),染液槽(2)左侧上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大弧形支架(31),大弧形支架(31)中部通过销轴与大滚筒(32)相连接,染液槽(2)中部左端面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小弧形支架(33),小弧形支架(33)中部通过销轴与小滚筒(34)相连接,小滚筒(34)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海绵环(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机构(44)包括圆筒块(441)、小滚珠(442)、圆柱块(443)与大弹簧(444),染液槽(2)的圆柱通孔内固定安装有圆筒块(441),圆筒块(441)内部均匀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均匀通过销轴安装有小滚珠(442),小滚珠(442)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圆柱块(443)外表面相连接,圆柱块(443)下端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大弹簧(444),大弹簧(444)中部设置有与圆柱块(443)固定连接的小圆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7)包括小弹簧(471)、长条板(472)、转动轴(473)、滚筒三(474)与搅拌棒(475),染色槽内前后两端均匀与小弹簧(471)一端相连接,小弹簧(471)另一端与长条板(472)固定连接,长条板(472)内侧均匀以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转动轴(473)相连接,转动轴(473)上固定安装有滚筒三(474),滚筒三(474)外侧设置有磁石环,滚筒三(474)上均匀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安装有搅拌棒(47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二(465)的长度大于滚筒一(434)长度的一半,滚筒三(474)的长度等于滚筒二(46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液槽(2)右端的大滚筒(32)内固定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电机后端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大滚筒(32)后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三(474)外侧设置的磁石环外圈磁性与滚筒二(465)设置的磁石环外圈磁性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475)与滚筒三(474)之间设置有塔形弹簧,搅拌棒(475)上均匀设置有呈伞状倾斜的细圆柱杆,细圆柱杆末端设置为圆弧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包括工作台、染液槽、固定装置与染色装置,所述工作台上端固定安装有染液槽,染液槽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装置,染液槽内安装有染色装置,所述染色装置包括电动气缸、小弧形板、拉紧机构、圆柱机构、大弧形板、撑开机构与支撑机构,本发明通过拉紧机构、撑开机构与支撑机构相配合,对编织物的横向以及宽幅分别进行拉伸扩大,使编织物之间交叉叠加的部分被完全暴露到染液中,以达到完全对编织物进行染色的目的,在支撑机构在对编织物进行拉伸的同时,利用搅拌棒对染液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染液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朱一赞;孙东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一赞

技术研发日:.11.26

技术公布日:.01.17

如果觉得《一种涤纶纤维编织物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