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时间:2019-12-12 01:26:34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 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基本涵义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也可说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不幸,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一句话,感恩即善待了自己又快乐了自己。

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大自然对我们有滋养之恩……所以从感恩的内容来看,感恩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感恩父母的教育。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先要提倡感恩父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着许多传统美德,尤其在孝敬父母方面留下许多佳话,并有二十四孝图传世,孝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感恩实践的最大途径.因此,感恩父母是作为感恩教育的最重要内容。

第二、感恩师长、朋友的教育。师长和朋友都是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在中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和老师以及同学间情感联系的最佳时期,把握好这一阶段,让学生懂得老师给予的这份指导和教育不止是工作,更是融入了其情感与努力的给予过程。

第三、感恩社会与祖国的教育.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特别是灾难面前给予我们的安慰和帮助,作为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感受尤深,我们更应要回报社会,感恩祖国.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

第四、感恩大自然的教育。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大自然,人类的母亲!她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又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珍惜资源爱护家园,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说,感恩自然是生存之基。

二、 初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现在的学生缺乏爱心、善心、感恩之心,感恩意识的淡薄随处可见,并已造成青少年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归结起来,主要的原因如下:

1、独生子女因素是造成感恩意识淡薄的内在原因。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不仅为这些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提供了众星捧月式的生活氛围。不少孩子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造成了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注重自我的感受。他们认为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尊重和珍惜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东西。另一方面,许多90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接触艰苦环境和艰苦教育的锻炼和熏陶,孩子失去了应有实践的磨砺,体悟不到劳动的艰辛,缺乏一颗感恩的心。

2、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市场经济环境中有些人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错误观念,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思想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3、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现状。由于我国考试制度导致的教学目标单一,使社会普遍只重视对孩子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学校和教师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智育上,目前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主要还是分数和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

三、 对初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感恩”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胸怀;“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作为现代的学校教育,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做人,学会做事,如何共同做事,还要教学生学会感恩。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最后,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组都崇尚感恩理念。践行感恩精神,以和谐的感恩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社会.

四、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1、 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2、创设情景,进行情感教育:

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验情境——让学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情境,“今天我来当父母”等情境,学生之间人际互动事件、小品扮演、演唱感恩歌曲等;视频图文情境——利用中学生喜欢歌曲、影视剧的爱好,关心时事热点问题的特点来创设情境。设计感恩情境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感恩教育更生动、具体。

在512地震发生后,我及时搜集了许多关于抢险救灾的生动视频和图片资料,其中有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不顾生命安危赶赴我们灾区指挥,某空军冒着生命危险从三千米高空跳伞对我们茂县进行救援,无数解放军官和志愿者用血肉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通道,一个个生命奇迹的获救,帮我们度过了难关,全国各族人民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等等。我还让同学们自己来讲述所见所闻,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通过创设这一情境,震撼了学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很多学生都热泪盈眶。这样以情感的激发为手段,将学生置于一种充分享受大爱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完成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崇敬的感情激发、情感体验和情感升华的全过程,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化为一种永久的深层的报答之心。

3、要践行于生活实践:

生活实践是促进中学生把各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自身素质的中心环节和动力源泉。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习惯。其实感恩不需要感天动地,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在节假日,亲手做些小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以表感谢之心。这也是学会感恩的一实际做法。每天要学生自问: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4、把树立榜样示范作为感恩教育实施的核心。

初中生年龄较小,还处于他律水平,强化和模仿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所以榜样示范作用尤其重要。首先,学校里的老师要以身示范。比如当学生帮助你时要及时说谢谢,当面对家长时要尊敬家长;其次,要多挖掘学生中的典型和榜样,及时表扬。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感恩教育还需要尊重学生。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接受感恩教育。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助于增加教育的实效,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如果觉得《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