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冻疮预防应从初冬开始

冻疮预防应从初冬开始

时间:2021-12-13 01:11:56

相关推荐

冻疮预防应从初冬开始

在冬季生活中,冻疮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发作起来真让人痒痛难忍。冻疮虽然常常发生在寒冷的隆冬时节,但是,现代医学认为,预防应从初冬开始。

临床研究表明,预防冻疮首先应从秋末冬初起进行耐寒锻炼。具体方法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开始每天浸泡半小时,以后浸泡一小时。其次是应注意局部保暖,如外出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围巾等,鞋子也应穿暖的,但不宜过紧。另外,还可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狗肉等温性食品,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

局部按摩是预防冻疮最好的方法。一是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二是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三是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双大腿根,一下一上为一次,共擦15~20次;四是臂按摩:右手掌紧按左手腕里边,用力沿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翻过肩膀,由臂外侧向下擦到左手手背,这样为一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与左手相同。

${FDPageBreak}

冻疮 别用热水泡

冻疮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皮肤局限性淤血性红斑性疾病。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及患者末梢循环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本病常发生于初冬、早春季节,多见于妇女、儿童及缺少活动和肢体末梢循环较差者。

冻疮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又缓慢恢复。严重者可有水泡,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

对局部冻伤的急救目的是使冷结的体液恢复正常。因此,若能使患部周围变温暖,很快可以治愈。对局部冻伤的急救要领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能引起感染,最好不要作。也不要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泡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伤的作用。

${FDPageBreak}

冬季来了,寒冷侵袭,冻疮随之而来。在冬天,有很大一部分人群由于皮肤耐寒性差,机体耐寒能力弱,再加上平时缺少锻炼,血气不通畅,自然而然便手手脚脚就长起了冻疮。一旦冻疮长起来了,它便是个难缠的大问题——瘙痒、肿胀、疼痛等感觉令人难受至极。由此,冻疮备受人们的关注。

认识冻疮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是冬天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它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损为瘙痒性局限性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非得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

轻松防治

1.机体抗寒力差的人群可以在入冬前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蜂胶以及蛋白质粉等用以增强免疫力,增强体质,抵御寒气袭体;

2.经济条件允许的可以考虑买些人参,鹿茸等滋补品来服用,因为体质差,虚弱畏寒的人群吃了人参,鹿茸后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活血行气,大大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冻疮不再复发;

3.用药膏治疗冻疮,首先可以选用冻疮膏,其次可以用绿药膏,云香精,正骨水,风油精等涂搽患处,如果患处出现糜烂情况的,应先用红霉素或克林霉素软膏消炎,然后再用十滴水,云南白药粉糊来搽,敷患处。

此外,传统中医中药方面还有不少针对冻疮的方剂:

1.红花20克,桃仁20克,归尾20克,芒硝20克,川楝子20克煮水浸洗患处,一天数次,这主要是针对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

2.当归20克,防己12克,黑老虎20克,红花20克,黄芪20克煮水浸洗患处,一天数次,这主要是针对冻疮引起的皮肤皲裂。

如果觉得《冻疮预防应从初冬开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