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长善救失什么意思

长善救失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13 15:01:49

相关推荐

长善救失什么意思

意思: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

出自《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译为:贪多而不求甚解);

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卜兆尝辄止(或译为: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另一种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

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取长型察租补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

意思: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出处:《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译文:事物本来就没有不有长;都有缺点;人也是如此。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借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断长续短 [ duàn cháng xù duǎn ]

意思:比喻取别人没嫌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出处:《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译文:礼的人,取长补短,损有余,增加不足,达敬爱的文章,而发展成美好的德行道义的原因。

舍短取长 [ shě duǎn qǔ cháng ]

意思: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出处:《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译文:如果能学习六艺的方法,但看了这九家学说,除了短取长,就可以与万方的谋略啊。

摘 要《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它指出当时作为教师就有“善教”“不善教”之者,更有“善问”“不善问”之分,还有“善待问”“不善答问”之别,启发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做个“善教者”。

关键词学记 善教 善问

如果从理论层面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考察,我们不得不上溯到2500年以前,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对它进行理论提升。孔子死后,其门人弟子各据其所闻而撰写出《礼记》,《学记》是其中的一篇,它是中国最早的体系较为严整的教育专著,“体大思精”,主要记载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我们熟知的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四兴六废说都出自《学记》,而且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从《学记》倡导的教师“善教说”来看,我们的祖先除了强调学生“善学”之外,还特别重视老师必须“善教”。而“善教”理论是与当时不少老师的“不善教”相对提出。这里引出几则,让我们看看那时的语文教学,以便从中找出可资借鉴之处。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要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意思是:如今教书的只知道念诵书本,一味知识灌输,急于追求快速进步,不顾学生能否适应。结果使学生不诚心从心里喜欢学习,教育者也不能因材施教。教育违背了教育规律,学习则违反了学习规律。这样,学生对学习感到痛苦,并且厌恶老师。对学习中的困难感到畏惧,不懂学习的好处。即使勉强完成了学业,学习到的东西很快就忘了。教育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就在这里吧!(多其讯言,一说多问些难懂的问题。)

它指出语文教学的毛病,也就是从反面提出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照本宣科、急于求成、不因材施教、填鸭式教学,教与学都违背其自身规律,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使学生学习感到痛苦以致怨恨老师,非常失败。看来问题在于老师不善于教书。

于是以下提出“善教”的问题。指出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教学得法,对学生循循善诱。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也。”

意思是:优秀的歌手使人自然而然地跟着他唱,优秀的教师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接受他的思想观点,继承他的志愿。教师讲解简约而畅达(透彻),精微而妥帖。打比方虽然不多,却能说明问题,让人明白。这就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跟他学了。

“善教继志”说明教学的真谛,在于“善教”,而《学记》认为重点在讲解语言,或者课堂教学用语要简约而透彻,精微而又妥帖。要言不繁,通达易晓。从微小浅近的地方入手,将道理包含其中,用很少的比喻就可达到明了的效果。如果讲解真的做到简约而透彻了,那么老师要讲的自然也就少了,学生接受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不至于出现课堂上所谓的“语霸”,绕来绕去反而把学生绕糊涂了。如此,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也就会足够多了,何至于把规定的每天六节课硬改成八节课甚至更多呢?何至于学生晚自习老师还要讲课呢?

这里只从语言上说明“善教”,至于有无其他方法,则未明确,现在看来,肯定会有更多其他的好方法,让教师成为善教的人。不过《学记》只是提出一些原则性问题,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丰富。下文还提出“善学”与“善问”的问题,这大概也属于善教的一部分吧!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意思是:善于发问的人好比劈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劈的地方开始,最后才劈坚硬的结疤,这样木头就会自然顺利地劈开。这也就等于师徒之间互相爱悦,义理自然而解。不善发问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就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就小,用力大,钟声就大。不会回答问题的正好与此相反。

他告诉我们,作为老师启发学生时要会问,问问题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问题迎刃而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既显得老师会教,又显得学生会学,还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三个问题。善学与不善学是从学生学的方面立论,善问与不善问既可理解为学生的提问又可理解为老师的提问,善答与不善答同样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来理解。

如此看来,中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起码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那时的好法现在依然是好法,而那时的问题现在仍然是问题,如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等。从好的方面看有“善教”者、“善问”者、“善待问”者,语言表达上,有“约而达”“微而臧”。现在依然如此,依然有人不会教、不会问、不会待问。这都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古文教学如此,现代文阅读教学能否顺畅进行了呢?非也,问题照样存在。所以,《礼记·学记》这部教育专著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如果觉得《长善救失什么意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