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孩子在家里特别霸道 出去的时候怂 该怎么引导呢?

孩子在家里特别霸道 出去的时候怂 该怎么引导呢?

时间:2021-10-21 00:53:24

相关推荐

孩子在家里特别霸道 出去的时候怂 该怎么引导呢?

不少妈妈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自家的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像个小霸王,什么都敢做,什么敢说,表达欲望很强,跳舞唱歌玩的不亦乐乎,乐观、开朗、活泼;但是一出门,到了外面,就表现得畏畏缩缩,甚至躲在大人后面,不爱说话或者不敢说话,就算说话也是小声小气,像一只小绵羊。在家里称王称霸惯了,出去玩就蔫吧了,小朋友跟她争抢东西都不敢大气说一声,只是怯怯地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

孩子看着年幼,其实都聪明着呢,在他已有的行为探索模式中,他也知道家里谁对他更疼爱谁对他有求必应,谁对他严厉。但是到了外面,外界是个不确定的环境,对其不会像家人对他那样和颜悦色、有求必应。另外,如果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家长护子心切急于去跟对方沟通,也会剥夺孩子去探索和他人相处的模式,孩子也会变得依赖性强,羞于去表达。

其实,我觉得家长多改观下,孩子的这种行为就会好很多,比如:

1、首先不能过分溺爱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特别的溺爱,完全没有一点的原则,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要什么就给什么,这就造成了孩子在家里无法无天,蛮横不讲理。但是一旦到外面,就完全得不到这种待遇,这就会造成孩子对外界的一种恐惧。

2、多带孩子去户外跟小朋友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与小朋友学会合作,孩子之所以在外面胆小,其实也是因为与外界的相处接触比较少。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增长见识,让孩子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3、当遇到争吵推搡时,如果没有危险,大人还是不要过多的干预,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4、调整策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家长不能纵容、娇惯孩子,学会摆正心态,把孩子当作朋友,而不是有求必应,其次,家长自己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不要退缩,而要勇敢地面对。想要孩子怎样,首先自己要做到那个样子

5、爱孩子要有度,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学着说“不”,让其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当他明白了他的行为边界就不会那么蛮横了;

6、不要事必躬亲,大包大揽,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家长应该怎么正面引导?

两面派在我们很多人的字典里当然是贬义词,指人们当前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人显然是不真诚不可信任的。

但是他们进入社会中就会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在职场游刃有余,深得领导的器重,另一种则是被人们所唾弃,很难有好的发展。

其实孩子也会有两副面孔,当然和两面派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为孩子都是纯真的,他们的两副面孔并不会带有任何的功利心,只是一种由内而发自然而然的表现形式。不过如果孩子真的是“窝里横、外面怂”,到底好不好呢?

强强的妈妈每次说到这个儿子就一脸的无奈,在家里强强简直是个小霸王,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刻得到,否则就在地上撒泼耍赖。

谁说话他都不听,只要有一点不顺心,立刻就会表现出来,直到父母妥协为止。

但奇怪的是,一出门强强就像变了一个人,周围的邻居都说强强是个乖孩子,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样调皮捣蛋,只是紧紧的跟在爸爸妈妈身边,不乱跑也不发脾气,完全就是一个天使降临。

为什么孩子会有两副面孔?

1、对于安全感的需求

孩子都需要安全感,只有在家里,在父母的身边,不管是周围的环境还是周围的人,都让孩子觉得非常的信任,所以他们才会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才敢对父母发脾气。

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不管发生什么,在父母身边自己都会最有安全感。

但是在外面却不同,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让他们的安全感顿时失去。

这样的场合让他们非常的不适应,所以会显得很拘束,不敢乱说话也不敢乱跑,只有静静的呆在父母身边才能找到他们熟悉的安全感,让人看起来就会非常的听话。

2、教育方式不同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很多,他们有时会通过一些小伎俩去观察周围人的反应。

比如在家里,他们最初的哭闹也许只是试探家人对他们的容忍度,如果一旦发现自己哭了之后要求就会被满足,那么他们就会乐此不疲,自然而然的会变得非常霸道。

但是在外面却不同,外面的人不会像家里人那样包容孩子,所以在尝试撒泼几次无效之后,孩子就会变得比较乖。

但是这也许会让孩子压抑,所以导致他们有时回家后会变本加厉的发脾气,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3、寻找自我存在感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关注,而孩子的本身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天生就对父母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

当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忽视之后,便会通过一些方式去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情绪,只是这些表达方式未必完全正确,所以有时会撒泼。

因为他们想要因此判断父母到底爱不爱自己,是否关心自己,只有在得到父母及时的反馈之后,孩子才能够确定自己在父母心里的地位。

但是在外面他们并不需要这么做,所以才会表现出来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呈现出两种特性。

孩子两副面孔的弊端

1、不愿自己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在家里已经习惯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由父母包办。

那么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缺乏,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享受被父母宠爱的感觉,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为自己妥协。

所以在遇到任何问题时,他们都不会去想办法主动解决,而是等着父母为他们搬开绊脚石。

这样的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后很难独立的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更是手足无措,想要逃避。

2、以自我为中心

在父母溺爱为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家里所有的人都会迁就他们,所以会导致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他们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完全忽视对方的感受,这自然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让他们在社会中很难立足。

3、创造力减弱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远高于我们成人,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这种优势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所以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对事物时刻保持好奇心,这会让他们更愿意去探索,否则孩子的能力只会被抑制。

如何让孩子远离两幅面孔?

1、给予孩子安全感

父母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样孩子才能对世界充满信任,相信身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时,他们的情绪自然是非常开心快乐的,所以孩子才会在家里表现的那么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如果孩子在外面变得胆小,那么很有可能是父母给予的安全感不足。

当孩子觉得只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才是安全的,那么这样的安全感其实是片面的,只有让孩子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环境,才意味着他们真正的感到了安全。

2、引导孩子与人分享

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享受一个人独吞所有,所以他们会认为自己有着很大的所有权,甚至认为只要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都能够拥有。

这样的孩子当然不太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这样他们其实会收获的更多,让他们更加的开心。

3、及时和孩子沟通

沟通是父母了解孩子最有效的手段,只有父母愿意花时间和孩子平等的沟通,才能够了解孩子真正的在想什么。

这时父母应该对孩子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对孩子的想法作出及时的反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愿意表达,让父母更好的了解孩子。

4、教会孩子表达情绪

孩子有的时候呈现出两幅面孔,其实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时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尽量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教会孩子尽量控制情绪,也许这些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孩子真的能够做到,无疑会让他们

常常听到好多家长训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里横,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横啊?就是在窝里横出门怂的家伙!

虽然家长经常这样训斥孩子,其实还真是很多孩子在家里飞扬跋扈的,蛮横霸道,稍有不顺心就要发脾气,和父母顶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实了,乖的像一只小白兔,即使有时候遭到别人的打骂和抢东西也不敢出声,不敢反抗。

其实,娃“窝里横,出门怂”,并不能全怪孩子,背后暴露的真相更值得我们反思。

1、“窝里横”,多源于无规则的爱

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有的还是第二代独生子女,家里就一个宝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喜欢的不得了,一家六个人都围着孩子转,宠爱的不行。孩子有什么需求,家里的人马上就满足,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

有一次,我带女儿到朋友家玩。

刚好遇到她儿子在家里闹,非要买跟姐姐一模一样的小猪佩奇玩偶,朋友刚开始不肯买,因为觉得同样的玩具,买一套就够了,姐姐和弟弟可以轮流玩啊。

结果她儿子大发脾气,不停地哭闹,还把姐姐的小猪佩奇摔到地上。朋友连忙哄儿子:“好了好了,我给你买还不行吗!”

儿子哭得更大声了:“我现在就要,你现在就去给我买!”

朋友一边尴尬地朝我笑笑,一边赶紧让老公出门买去。而儿子在爸爸走后,立马从地上爬起来不哭了。

每一个窝里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规则不清、无限宠溺的父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亲子咨询师杨杰老师认为:妈妈的一味妥协,孩子只会从妈妈身上学到两样东西——

第一,发脾气;

第二,只要自己坚持发脾气,妈妈迟早会妥协。

孩子窝里横,因为他知道,父母永远爱他,窝里横不仅能达到目的,还不会被惩罚。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越是有安全感的环境,越容易无拘无束、显露真性情。大人如此,孩子亦然。

用满满的爱富养孩子当然很重要,但无原则的溺爱孩子却容易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尊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和任性!

过分的爱不如不爱,该拒绝时却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

2、孩子的社交比较少,与外界打交道也比较少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宅在家里,家长喜欢宅在家里,孩子也一起在家里,家里的电子产品吸引了大人和小孩子们,孩子们出去玩的机会就比较少了,很少与外界的人接触,也不能与同龄人多接触玩耍等。

最关键的是,在外面不会有那么多人惯着孩子,孩子继续“横”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可能遭到反击。

大人不在身边,无法提供贴身的保护。孩子此时孤立无援,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更不知道怎样亲近他人,进而产生受挫感。

所以,“窝里横,出门怂”的孩子,内心其实是孤独和害怕的。

3、家庭的氛围不好

家里横可不是孩子的专利,很多人都是专门对家里人横,出门就怂得不得了。所谓是“把好脾气全留给了外人,坏脾气全给了家人”。

在观察一下这样的人,一般他的原生家庭也有这样的问题。

曾听一个妈妈抱怨:她老公就是“影帝”,外人邻居家里有什么事,他总是耐心耐烦的帮助别人,对待家里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所以,窝里横有遗传效果,如果你不想让孩子也窝里横,就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把好脾气留给家人。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些父母在家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的面前吵架,甚至打架,孩子其实是最怕父母吵架和大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怕事,懦弱。但是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是会宠着自己的,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家里横,出门胆小的性格。

4、父母的越俎代庖

我在楼下溜娃时,曾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姑娘想去玩秋千,可是两个秋千都已经有人在玩了。带娃的爸爸,看到女儿想玩又不敢上前,就直接走过去,跟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说:“你们可以让给妹妹先玩一会儿吗?”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像这位父亲一样,当孩子和同龄人接触时,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出头。

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需要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社交中,通过对方的眼神言行、事情的起因、自己的情绪等,学会感受和判断对方的立场,以及选择自己该怎么做。

美国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说:“真正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的人格。”父母越俎代庖,孩子出门只会越来越怂。如何改变孩子的“窝里横外面怂”的情况呢?找到问题的“病根”,就可以试着这样引导娃了。

1、在家中建立明确的规则

不要对孩子继续放纵宠爱了,可以培养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会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同时,对孩子的需求可以选择性的满足,并设置一定的界限。“我可以满足你这个要求,但你要答应我这样!”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以他为中心,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满足的。在制定规则后,只有坚决执行,孩子才会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窝里横’是没用的,爸妈不是‘任我摆布’的!”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敦促。

2、让孩子多出去走走,增加社交的机会

多和同龄的小伙伴们玩耍和接触,让孩子经历一些事情,也许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是“怂”的,但是随着经验的增加,孩子在与人的接触下能够意识到和改变的,在不断的相处中可以总结和反思,改变“怂”的状态。

环境的体验和见识的积累,都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大胆,在公共场所不再胆怯。

3、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发泄情绪

在家“窝里横”的孩子,往往表达能力有限,除了大哭大闹,想不到别的办法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情绪表达和沟通能力就会落后于同龄的孩子。

让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要学会思考自己的感受,考虑自己的做法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

情绪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更何况孩子。

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直接阻止,先学着理解和接纳孩子,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你现在生气,可以发一会儿脾气。”“但****事,我是不会答应的,因为......”

一方面提醒孩子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坚定地告诉他,发脾气不会达到目的。孩子身上,反映的是父母的思想和言行。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后天不会教的父母。说到底,孩子“窝里横,出门怂”的也挺好解决,父母不宠溺,不包办,既给予,也克制,

孩子自然能平衡发展,聪明识大体

如果觉得《孩子在家里特别霸道 出去的时候怂 该怎么引导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