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时间:2022-09-20 01:23:27

相关推荐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在面对风险时,根据风险的程度和影响,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防范措施的制度。该制度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级评估,确定不同级别的风险管控要求和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1

一、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三、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3.4风险点: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公司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职责

1)厂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同时,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2)安全员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4)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五、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价方法

1、辨识评估

由厂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厂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风险评价方法

(1)、风险等级标准

由厂长牵头组织,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2)、风险评价及方法

本公司采用风险矩阵法对各系统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方法的详细情况参照本《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安全员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公司制定的风险等级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较大、重大安全风险清单。要完善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点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价,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公司厂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较大、重大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较大、重大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公司厂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价出的较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隐患排查的结果,布置风险管控重点。

4、由安全员牵头,各岗位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5、公司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6、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存在较大、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7、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七、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公司要重点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安全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公司所有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八、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九、持续改进

1、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4)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5)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十、考核办法

针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的,根据相关制度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记录、安全风险清单;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

3、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分析记录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

4、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要求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

5、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

十一、附则

1、本制度综合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 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下属公司。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 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 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 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 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 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 负面因素。

(二) 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 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 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 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四) 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 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五条 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第六条 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七条 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

(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 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

(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 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 做到风险可知, 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 承受范围之内。

(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因 过度防范风险而制约公司的发展。

第二章 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

第八条 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管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组 成,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决策。其主要职责为:

1、审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2、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业务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

3、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报告;

4、审议公司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

5、对公司重大项目及投融资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和审查;

6、全面管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

7、对公司重大风险事项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

8、指导、监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第九条 总经理办公室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并在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授权范围内,负责 处置有关的风险事项。其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建立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识别、风险 预警以及风险处理等;

1.建立健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2.制(修)订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二)负责根据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风险管理,组织开展年度风险评估工作;

1、编制公司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及年度风险管理报告;

2、收集、汇总、分析公司各系统、各单位风险管理信息;

3、组织开展公司风险评估及调查;

4、制订并组织实施公司风险管控方案;

5、组织实施公司重大风险事项解决方案,防范、化解风险;

6、调整风险管理关键指标,完善风险监控预警体系;

7、指导、督促公司各单位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条 公司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并按照本办法之规定,对各自负责的风险领域实施管理与监控。

(一)战略风险:由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管理与监控;

(二) 运营风险:由业务部门、品牌中心负责各自所辖业务经营风险的管理 与监控;

(三)财务风险:由财务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风险的管理与监控;

(四) 法律风险:由法务部负责公司各系统行为的合规性及合法性的管理与 监控。

第十一条 稽核审计部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 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

第十二条 公司各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职责分工的设置,分别参照上述规定制定。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收集

第十三条 各部门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第十四条 在战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战略风险失控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 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本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 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

第十五条 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收集与公司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 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 流程或环节。

第十六条 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 要客户和供应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 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分析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第十七条 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公司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公司法律环境、员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八条 公司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 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收集与识别工作,包括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面谈采访法、历史事件分析法等。

第四章 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评估管理组织体系

第二十条 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设立风险评估及管理小组,为公司风险管理具体工作机构,负责评估公司各类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建议和办法,供决 策层决策。

第二十一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与业务单元可以在本制度的框架下制订各自的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设立专人与风险评估及管理小组成员沟通信息,汇报各自在 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二十二条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评估管理公司战略环境风险、决策风险, 并对该等风险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案。

第二十三条 财务部负责评估公司投融资财务风险及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状况,并向总经理办公室通报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

第二十四条 公司法务部负责评估公司的法律风险。

第二十五条 总经理办公室汇总各职能部门及业务单元的风险评估文档,展开相应的评估研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战略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董事长审批后落实。

第二节 风险评估文档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拟提交的风险评估文档(附件一:风险登记文档) 要求 至少具备本章所规定的要素并力求详尽充分。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就其所展开的业务、职能过程分阶段实施风险评估,每一阶段的各个关键点都应该有风险评估文档记载。

第二十八条 每一文档应包括风险评估所存在的假设、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及评估结果。

第二十九条 风险评估文档要求但不限于:

1、正确完备地描述风险过程;

2、为风险识别及分析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依据。

第三十条 风险评估文档的管理要求但不限于:

1、提供公司风险纪录并开发组织信息数据库;

2、为风险管理提供可计量的机制与工具;

3、促进对风险的持续监控并审视考评相关结果;

4、提供风险审计轨迹;

5、共享并交流风险信息。

第三节 风险评估工具、程序及指标体系的一般性选择

第三十一条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六个步骤来进行。

第三十二条 第一步,成立评估小组,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成人员包括董事会战略委员会 成员、法务部风险评估小组成员、财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各业务单元的风险 评估工作由各业务单元负责人(职能部门经理或子公司负责人)负责。

(一) 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 到公司日常活动) 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实行稳健的风 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

(二)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讲,公司可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 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 即公司在经营 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第三十三条 第二步,识别风险、风险来源与风险类别,详细记载识别的风险等级。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公司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本制度所指称的风险来源包括:

(一) 来源于环境的风险,指影响公司实现目标进而对公司生存构成威胁的 外部力量,即影响经营模式变动的不确定性,包括来自于竞争对手、股东关系、 自然灾害、政策法规、法律监管、行业风险、金融市场、资本的可获得性等方面的风险。

(二) 来源于程序(流程)的风险, 指影响公司内部业务程序有效实施而导致 的各种资产损耗、流失和破坏的内部力量,即影响经营模式实施的不确定性。具体可以分为:

1、源于顾客、采购与产品定价、人力资源、产品开发、经营效率、生产能力、折旧/损耗、业务干扰、合同执行、品牌侵害、健康和安全等导致的业务风险;

2、源于领导者才能、权力/限制、绩效考评、意愿转变、传递系统等导致的 授权风险;

3、源于税务、汇率、利率、价格结算、资金流动性和信贷、投融资的信用预算、会计信息的财务风险;

4、源于组织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的权限、整合性、相关性、获得性的信息技术风险;

5、源于领导力失误、员工职权、非法行为、信誉诚信等的授权风险;

6、源于管理或员工串通、欺诈、屈从压力、超越凌驾权限的廉政风险。

(三) 来源于战略决策信息的风险, 指造成战略决策、业务决策和财务决策 信息失真、过时或使用失当的外部资源可能引起的业务重组、价值评估、组织架构、资源分配的风险,即影响做出价值创造决策所需信息的可信性与可靠性的风险。

(四) 来源于公司内部的风险:

1、董事、监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决策、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五) 来源于公司外部的风险:

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三十四条 第三步,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能够充分和全面地评估公司的已经发生的和潜在的风险,以识别和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行动对这些风险实施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以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经营战 略为先导,强化高效运营机制、定义核心业务等目标来区分层次,逐层深入细致 地表述问题,揭示风险及其损失。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五个方面。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方向,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符合上交所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定。具体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影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和综合性指标三种类型。

1、定性指标通常用于获取风险等级的一般性指示信息,使用文字格式或对该等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所导致的后果使用描述性维度,包括当风险不适于定量分析时、当缺乏充足可信的数据来进行定量分析时、当获取分析数据需要投入高成本时。

2、定量指标用于对风险概率及其价值的确定性的数字维度度量表述。

3、综合性指标用于包括当有充足的信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影响进行分析时、当经济活动复杂,需要更高的精确度时、当定性分析方法不能满足管理要求时。

第三十五条 第四步,分析风险,并确认其所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来分 析。风险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组合而成。在风险分析不适宜采取定 量分析的情况下,或者用于定量分析所需要的足够可信的数据无法获得,或者获 取成本很高时,公司通常使用定性分析法。公司对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哪些风险 应当引起重视、哪些风险予以一般关注,对于需要重视的风险,再进一步划分, 分别确认为“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从而为风险对策奠定基础。风险的重 要程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的。

(一)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极小可能发生(发生的可能性大于 0 但 小于或等于5%) ”的,该风险就可不被关注。

(二)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或等于“可能发生(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 50% 但小于或等于 95%)”,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小, 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

(三)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或高于“风险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重要风险。

第三十六条 第五步,确定风险对策。(附件二:风险行动计划文档)

公司在进行风险分析后,应该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选择 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一)规避风险:退出产生风险的各种活动。

(二) 减少风险:采取行动减少风险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影响程度或两者同时降低。减少风险一般涉及大量的日常经营决策。

(三) 分担风险:通过将风险转移或者分担部分风险来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四)接受风险:不采取任何行动去影响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 风险分析后,确定风险应对方案时,公司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 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影响,风险应对方案是否与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一致。

(二)对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三)对方案中可能的机遇与相关的风险进行比较。

(四)充分考虑多种风险应对方案的组合。

第三十七条 第六步,建立一个动态监控、审核和防范机制,就有关事项形成风险评估管理文档(附件三:风险处理日程与计划文档),跟踪控制,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共享风险信息。以财务报告风险为主线,设计基于公司经营目标和业务特点需求的内控政策和措施。

第四节 风险预警机制及监控体系

第三十八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对风险监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包括风险变化的原因、潜在影响、变化趋势以及对跨部门风险应对方案的调整建议等, 并将监控及分析结果汇总提交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第三十九条 风险预警考察指标主要包括风险发生的水平及概率,所产生的后果以及现有控制手段是否充分。针对不同业务部门或不同子公司,建立不同强 度的风险预警指标,通过对风险预警指标的管理,体现不同的管控意图。当风险 监控分析结果中关键监控指标达到预警值,各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应积极采取防范 措施,将实施结果及时提交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开展风险监控时,对以下风险信息予以持续关注:

1、关键和重要风险指标的变化;

2、出现新的风险或原有风险发生重大变化;

3、既定风险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

第四十条 风险监控的办法可以是将有关风险根据损失大小设置优先等级,划分类别,力求做到实时监控。

第四十一条 总经理办公室就公司各层次的各类风险评估文档进行分析,提出各类风险的系统界限或函数定义临界值。

第四十二条 各风险管理单位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及监控体系,由总经理办公室统一管理,严密监控风险的发生,当风险值接近阀值时启动预警机制。

第四十三条 公司各职能管理部门和子公司在日常风险监控中,如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按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向总经理办公室报告。总经 理办公室在接到突发风险报告后,及时组织评价突发事件的影响,制定风险应对 方案。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以及需要跨部门协作应对的重大事项,组织 讨论完善风险应对方案,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后组织实施,并提交董事会备案。

第五章 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第四十四条 公司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 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 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

第四十五条 根据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公司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 务流程, 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 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六条 公司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

(二) 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 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 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 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 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六) 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司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七) 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 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八)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 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 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 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第四十七条 公司应当按照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四十八条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考核是指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行持续监督与考核评价,包括对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风险管理工作 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监督或考核的结果,持续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 改进与提升。考核内容包括对风险管理建设工作效果的考核和对风险管理工作绩效的考核。包括:

1、是否按计划完成了本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是否按要求参与了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

3、风险管理职责是否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和落实;

4、重大风险的监控报告和预警应对是否全面、及时、有效;

5、有无超出预警范围的重大风险发生,并对经营目标造成重大影响。

第四十九条 各有关部门和子公司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公司总经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小组。

第五十条 公司稽核审计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监督评价报告和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应直接报送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也可结合年度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

第七章 附则

本制度由董事会制定并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3

各(区)队、科室: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矿 长、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副 组 长: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开拓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生活副矿长 经营副矿长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成 员:安全副总 通风副总 采煤副总 开拓副总

机电副总 电气副总 地质副总 副总会计师 采煤助

理 开拓助理 运输助理、安全助理、机电助理、调度

室主任、安监站第一副站长、职业健康办主任、技术

科科长、通风区区长、地质科科长、机电科科长、防

尘区区长、培训科科长、宣传部部长、搬家办主任、

考核办主任、工资科科长、九宫派出所所长等。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负责。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4

一、背景介绍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指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该制度通过对不同风险的分级,明确责任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对组织运营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二、目的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全面了解和应对各种风险,合理分配资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通过制定明确的分级标准和管控要求,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范围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适用于组织内部所有部门和职能,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人力资源、生产、供应链、市场营销等。

四、风险分级标准

1.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 高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都较高,对组织目标实现和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 中风险:可能性或影响程度较高,对组织目标实现和运营产生一定影响;

– 低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较低,对组织目标实现和运营产生较小影响。

2. 风险评估方法

为了确定风险等级,组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 定性评估:根据专家判断和经验,对风险进行主观评估,以确定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 定量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对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以确定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估指标

风险评估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风险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

– 风险的持续时间;

– 风险的紧急程度。

五、风险管控要求

1. 高风险管控要求

对于高风险,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控:

– 确定专人负责高风险的监测和处理;

– 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高风险事件的发生;

– 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高风险得到及时控制。

2. 中风险管控要求

对于中风险,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控:

– 指定责任人,对中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

– 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管控措施。

3. 低风险管控要求

对于低风险,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控:

– 建立风险信息库,定期更新低风险的相关信息;

– 提供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对低风险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低风险的持续控制。

六、风险管理流程

1. 风险识别: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识别组织内外的潜在风险;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到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分级: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要求和措施;

5. 风险监测: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管控措施;

6. 风险报告: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状况和管控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七、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执行

1. 组织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执行流程和责任人;

2.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纳入组织的内部管理体系,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3. 组织应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4.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审计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八、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效益

通过建立和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组织可以获得以下效益:

– 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减少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

– 提高组织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绩效。

结语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组织有效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明确风险分级标准和管控要求,可以帮助组织全面了解和应对各种风险,降低风险对组织运营和目标实现的影响。组织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并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以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地目标和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

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地通知》(鲁政办字〔20xx〕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

管控工作地通知》(鲁安发16号)、聊城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地通知》(聊安委办发〔20xx〕16号)、临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地通知》(临政办字〔20xx〕17号)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地思想,实现对风险地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别修订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地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地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地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地物地危险状态、人地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地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地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地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地损失地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 各部门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地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和报告。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地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号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 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生产线地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地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地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地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把握不生产。

第二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 公司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地责任主体。 第九条 公司总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地第一责任人;公司分管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公司安全负责人对排查出地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公司安全科长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察责任。

第十条 公司安全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公司安全科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监察、归档和报告地责任。

第十一条 公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地,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地管理职责。公司对承包、承租单位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地职责。

第三章 隐患排查治理

第一节 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二条 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地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地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地隐患。

第十三条 对查出地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主体。按照安全隐患地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地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难度很大,公司解决不了,须由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地安全隐患。

B级:难度较大,安全负责人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地安全隐患。 C级:难度大,车间解决不了,须由部门解决地安全隐患。 D级:班组、车间、安全负责人能够自行解决地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 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系统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公司安全隐患分类: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节、维修。

第二节 安全隐患地排查治理办法

第十五条 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岗位、班组、车间、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6

为全面落实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此制度。

一、机构设置

1.企业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在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2.公司建立以控股集团副总裁为首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成员至少包括建工集团经理、分管安全副经理、各科室单位负责人,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日常办事机构宜设置在安全生产处。

3.项目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至少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部门负责人。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二、职责

1.公司职责

①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②公司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

③公司应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④负责公司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公司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⑤公司负责对一级风险进行管控,对其他级别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2.项目部职责

①项目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班组风险分级管控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②项目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

③项目部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④负责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公司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⑤负责落实一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二级风险管控工作,对三、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3.班组职责

①负责本施工作业班组涉及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人员风险分级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②掌握本施工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③负责本施工作业班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作业班组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项目部;

④负责落实一、二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三级风险管控工作,对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⑤对本班组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管控交底;

4.施工作业人员职责

①掌握本施工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②对本岗位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施工作业班组;

③负责落实一、二、三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四级风险管控工作。

三、风险分级

公司及项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风险矩阵分析法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风险点进行分级,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风险级别,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

1.一级风险,即重大风险,意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二级风险,即较大风险,意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三级风险,即一般风险,意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四级风险,即低风险,意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四、风险分级管控

项目部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次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五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实施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可以采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源公示、班前教育、应急预案等,公司及项目部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危害大小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用上述多项管控措施进行综合管控。

一级风险的管控,由公司制定管控方案,挂牌督办,项目部组织实施;二级风险的管控,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组织监督指导;三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班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部负责监督指导。四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实施,施工作业班组长负责监督指导。

五、文件管理

公司及项目部做好保存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按照山东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规程》纳入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7

一、编制目的

为了使岗位职工知道岗位操作过程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风险、熟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明确相关应急预案及避灾原则和路线,减少违章行为的产生,大力提高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质量,特制定《******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

二、编制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xx]11号);

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煤安监行管[20xx]5号)(试行);

3、《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川安办[20xx]25号)。

三、主题内容

1、按照企业制定的教育培训制度切实认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的教育培训工作。

2、每一年的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中,必须安排有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专门计划或课时和内容。

3、遇特殊情况,可临时增加专门针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教育。

4、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等。

5、每年度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6、各分管部门做好课件、资料、考勤、考试等相关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实施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五、解释权属

本制度由xxx煤矿安全生产部门负责解释并监督施行。

六、其他说明

本制度属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条文若有与相关法规、规范、规程等相抵触的,参照相关法规、规范、规程等的要求执行。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8

为了防范风险,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体系,保证项目安全、健康运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主要包括: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编制清单、制定措施、管控实施、验证效果、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关键控制环节。

2、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时,对每一个风险点覆盖或包括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在划分作业岗位、作业活动或区域基础上,再按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逐一识别,然后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四个逻辑层次逐一考虑,制定实施风险管控措施。

3、应针对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方法、步骤及要求,有组织地有序开展。

二、风险点确定

1、风险判定准则

应结合施工现场可接受风险程度,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及职业健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管控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2、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涵盖建筑施工活动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3、风险点划分方法

根据自身的管理方式、方法、经验,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对风险点进行划分。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4种典型因素进行划分,示例如下:

1)根据风险点的区域、场所、部位等作业环境因素划分,如施工现场功能区的划分、现场周围建筑物构筑物情况、外电防护情况、地质岩土情况、基坑周边市政工程分布情况等。

2)根据风险点的设备、设施、材料等物的状态因素划分,如起重机械安全保险装置完好程度、脚手架管材质量情况、安全防护棚的搭设情况等。

3)根据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行为等人的行为因素划分,如影响高处作业的职业禁忌、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

4)根据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管理因素划分,如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

4、风险点排查

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应对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等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管理情况等进行排查。风险点排查至少应包含《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所涉及的风险点。

2)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项目部应根据承包工程情况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实现“一项目一册”。台账信息应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点位置、风险点范围、潜在事故类型、事故危害程度、风险点风险等级、管控层级、管控措施、应急处置要求等信息。

3)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工程项目部根据类别等级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管理制度规定、以往经验等排查施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项目部实施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场地情况、施工环境、施工阶段、分部分项工程,以及设备、设施、装置、作业活动、管理情况等进行风险点排查。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保障企业或组织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如果觉得《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大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