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山西家庭农场“长势喜人喜人”

山西家庭农场“长势喜人喜人”

时间:2024-07-22 18:20:01

相关推荐

山西家庭农场“长势喜人喜人”

编者按: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并将其作为提高农户集约化经营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逐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两年多来,我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认定家庭农场的暂行意见》、《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并通过多次举办培训班和参观学习等形式,专门对家庭农场的发展予以引导和规范,同时开展示范创建和扶持服务等多种措施促进发展。特别是今年,还提出了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着手培训1千名农村青年发展家庭农场。可以说我省在家庭农场发展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那么,我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在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为此,本报特推出专题报道予以关注。

秋风阵阵拂田野,五谷浪里飘清香。

随着白露时节已过,晋北的玉米便开始泛黄,硕大的玉米棒子挂在秸秆上显得沉甸甸的,好像在告诉人们自己快要成熟,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可不是嘛,这几天定襄县雨润种植家庭农场场主胡梅花已开始筹划秋收的大事,作为一个农场主,她打理的800多亩庄稼要收获,那还真是含糊不得。

然而,眼下像胡梅花这样的家庭农场在我省已是数以千计。省农业厅经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以来,我省各类家庭农场就蓬勃兴起,好似雨后春笋。到目前全省已发展种植型、养殖型、种养结合型、特色型等各种家庭农场8600多家,可谓“长势喜人”。

种植型农场发展迅猛

我省种植型家庭农场发展最快。省农业厅经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因为在山西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有一个明确的原则,那就是坚持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导,要求农民要围绕粮食、蔬菜等生产来发展家庭农场,切实避免非粮化、非农化的倾向。同时,在和遴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过程中,我省也把选择的重点放在了种植型农场方面,这样的政策引导客观上也促进了种植型家庭农场的发展。当然,还有一个更现实的条件是,搞种植的农民很普遍,建立种植型农场更加便利。

事实也正是如此,种植型家庭农场不但在我省从南到北快速兴起,数量占到农场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他们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经营效益都十分可喜,已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务农致富的样板。

孝义市梁敬义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位于孝义市大孝堡乡文明村,农场以种植玉米为主,农场经营面积367.76亩,其中,家庭承包面积5.26亩,流转面积362.5亩。农场主梁敬义说,虽然家里仅有三个劳力,但家庭农场经营纯收入却达到了15万元。

为了创办家庭农场,梁敬义从村里其他农民手中流转了362.5亩耕地,作为农场的场地。为了解决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梁敬义多方筹集资金40余万元,打了180米深井两孔,并配套提水设备和铺设地下输水管道3000米。为了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实现高产高效,他建设150立方米储粪池一个,将发酵的液态鸡、猪粪强制压入输水管道,随水灌溉,实施了水肥一体化的科学施肥。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耕作下,原本贫瘠的低产田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而玉米亩产竟然达到了1400斤以上。为了做到丰产更增收,梁敬义新建500㎡弓形彩钢粮棚一座,修筑1100㎡砼地面一块,20㎡栅栏式粮仓二十个,使收获后的玉米得到及时晾晒和存储,确保玉米不发生霉烂变质。

梁敬义深知,农场要规模化生产,就必须走机械化的道路。为此,他置办了100-120马力以上拖拉机三台和相匹配的播种机,旋耕机,犁具多台,以适应大农业的需要。特别是他引进的免耕指夹式精量定株施肥播种机,和气吸式定株播种机,不但省籽粒效率高,而且能保证玉米亩定株4500株左右,并且在播种的同时完成机械喷洒除草,使播种和除草一次到位,省时省力。为了降低劳动强度,他购置了一台四行扒皮玉米收割机和秸秆还田机,让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深翻,浅旋诸项农田作业一气呵成。

晋中市榆次区兆丰家庭农场场主张九元,从本村农民手中流转土地556亩耕地开办农场,他将这些耕地全部用来种玉米,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并实施了从春耕备耕到播种及田间管理和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这个家里仅有两个劳动力的家庭农场,实现玉米收入88.96万元。

如今,像梁敬义、张九元这样的种植型家庭农场在我省各地数不胜数。

养殖型农场势头喜人

种植粮食能致富,养牛养羊也发财。我省农民因地制宜,根据自然条件和自身的优势积极创办养殖型家庭农场,使猪、鸡、牛、羊四大产业发展加速,养殖农场如雨后春笋。尤为可喜的是,其中的一批农场堪称“高大上”。

张瑞养殖家庭农场在我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内,位于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乡一半村。农场主张瑞充分利用当地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朔州市鼓励发展奶牛产业的有利政策,大胆租赁村里的荒地开办奶牛养殖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成立以来,头脑灵活眼光超前的张瑞就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优质奶牛繁育为突破口,以实现奶牛标准化养殖为目标,立足当地,辐射周边,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发展奶牛产业的致富路径。为此,他建设优质的高产奶牛繁育核心群,为市场提供优质奶牛,带动周边农民饲养奶牛。他常年聘请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朔州市畜牧局等科研院所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专家、教授等作为技术顾问,为农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还与科研院所结成产业联盟,以农场、基地为平台,推广实施现代奶牛繁育技术、TMR饲喂技术、奶牛DHI性能测定等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生产优质牛奶。

在张瑞的倾力经营下,他的农场已由起步之初的二十多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三百多头奶牛。张瑞自己的农场发展了,他不忘帮助周围的乡亲们。农场采用“农场+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把周边养殖户、种植户纳入到奶牛产业体系中,这样既完善了产业链,降低了生产风险,也带动了乡亲们致富。如今,农场发挥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优势,将自己的优势向周边辐射,为养殖户常年提供优质奶牛,带动周边250余户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农场还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民种植优质牧草,使周边地区300户农民种草增收265万元,不但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引领乡亲们实现了增收。

熟知张瑞的人都说,张瑞了不起,是个做农场主的好把式。其实这话还真是不假。目前张瑞养殖家庭农场已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办公、技术培训、化验室600多平方米,标准化奶牛舍7栋4200平方米,挤奶厅350平方米,干草棚500平方米,青贮窖4个3600立方米。农场打机井4眼,购置了饲料加工设备1套、铡草机5台、装载机2台、运输车1辆。现在农场奶牛总存栏300余头,泌乳牛200多头,年产鲜奶1000多吨,全年销售收入可达400多万元,净利润达60余万元。

省农业厅经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张瑞家庭养殖场确实办得有水平,不过,像这样像模像样的养殖农场我省并不是少数。

种养结合型农场表现不俗

一手抓种植,一手抓养殖,以种植发展养殖,以养殖促进种植。我省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种养结合,种养一体的家庭农场。这些农场由于从种到养形成了一种较好的内部自我循环,因此发展势头更抢眼,表现也更加不俗。

张兴宝,51岁,繁峙县杏园乡天成村杜永鑫种养家庭农场场主,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是他率领家中的5个劳力,把自己的家庭农场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说起自己的农场,张兴宝那是如数家珍。他说,农场经营场地有108亩,种植的耕地有600多亩,封山育林地有18000亩。农场圈舍占地750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有500平方米,饲料棚舍(青贮池、黄贮池、干草棚等)共计8000多平方米。农场现在养殖的肉牛有600多头。他之所以要搞种养结合,就是发现这样做更适合农场的运营。农场以种养结合的方式,在耕地里种植玉米600亩,把玉米秸秆作为牛的主要饲料,再辅以玉米、麸皮、干草等进行绿色养殖,就使牛有了充足可靠的饲草保障。反过来,再把600多头牛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又使耕地有了最佳的有机肥,可促进玉米更好生长有更高的产量。这样二者形成一个完美的种养一体产业链,循环发展效益就更好。

事实果真如此。农场从初期年收入只有几万元,发展到去年种植粮食作物、养殖年收入总计达到350万元,实现净利润280万元。这样的经济效益,用不俗二字来表述,可谓是名至实归。

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世纪家庭农场,是由回乡大学生李文华创办。他的农场采取也是种养结合模式。李文华在承包的100土地上,拿出60亩搞种植,栽植黄瓜、西瓜、草莓、韭菜、茄子、青椒、葡萄等高效益作物,拿出40亩地搞肉鸡养殖。由于他自身素质较高,家庭农场走的又是科技兴场之路,同时又是种养两手抓,因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李文华说,蔬菜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亩产1000公斤左右,年产新鲜蔬菜20万公斤,销售收入60万元;农场的葡萄为国内最新品种,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在5000斤左右,预计销售收入120万元;养殖方面搞白羽肉鸡,存栏13万只,年出栏78万只,销售收入可达1940万元。听听,这效益哪里是一个不俗所能表示。

特色型农场一枝独秀

我省是特色农业大省,小杂粮、中药材、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在农业中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家庭农场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快速兴起了一批专门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特色型农场,而专打特色牌又使这些农场表现的一枝独秀。

神池县龙泉镇戎家梁村村民高四娃,创办了丰润种植家庭农场。他通过流转土地的形式,集中土地228亩,专门用来进行山西小杂粮的特色种植。他种植莜麦75亩、谷子40亩、红芸豆50亩、黑豆30亩、豌豆33亩,几乎把农场搞成了小杂粮大全。很多农民觉得小杂粮产量低又费工,赚不了几个钱,但高四娃却有自己赚钱的诀窍。

首先是搞科学种田。他每年都要拿出20多亩土地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田,试验示范成功后及时在大田里推广。这样一来,他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和收入都比别人高。他种植40亩谷子,都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全部种植“张杂6号”新品种。40亩谷子,平均亩产达450公斤,亩毛收入达2500元,创全县最高。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小杂粮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他就想方设法用现有农机具实施替代作业,减少使用人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现在小杂粮生产基本做到了机械全程作业,从而以节本换来增效。高四娃为自己算了一笔账,搞小杂粮生产农场一年能纯收入近13万元。

左云县黄芪茂盛家庭农场专门种植道地药材黄芪。农场自筹资金130万元,利用荒山荒坡种植黄芪1000亩。农场主高兴地说,按目前“人种天养”模式种植方法,黄芪采刨周期一般为6-8年,届时按每亩产芪2000斤计算,每斤回收9元,毛收入每亩1.8万元,按7年计算,平均每年每亩2400元,那经济效益可是不得了。

也真是,特色就是效益。

短评

扶上马还需送一程

家庭农场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分工分业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为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现实问题,进而确保农业健康发展,由政策鼓励培育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就我省来说,两年多来家庭农场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势头喜人。但是客观地看,因为其处于发展初期,因此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需要扶上马送一程。

要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换句话说,一家人的生活、增收、甚至是致富,就全靠农场来实现。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现在每一个家庭自身拥有的承包土地很少,根本不能解决一家人的生计,更谈不上致富。要创办家庭农场,就必须进行土地流转,通过整合他人的土地资源,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以规模来换取效益。而怎样才能顺利地流转到土地呢?这就需要政府来帮忙,提供土地评估、流转鉴证、纠纷调处等相关服务机构,形成一个完善的流转市场,以确保流出方转得放心,流入方转得安心。

要帮助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美国,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与农场主们有较高的素质不无关系。现在,我省要发展家庭农场,就必须通过强化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素质。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种田本领,让他们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成为懂科学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让他们学会如何优化生产要素节本增效,如何创建品牌与市场对接,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善经营懂市场的能人型农民。

要为农民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并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家庭农场虽然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单位,但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全能,它同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得到农技、植保、防疫、保险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而这些服务则需要政府主导或引导市场来实现。同时,要将家庭农场列入现有惠农政策的扶持对象,并在奖励和各种补贴上予以倾斜,在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让真正在种田而且能种好田的农民,因农产品贡献较多而得到的扶持多,拿到的实惠多,从而调动他们一心务农的积极性,真正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角色。

如果觉得《山西家庭农场“长势喜人喜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