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天津市西青区毕家村:一村一品特色 全国示范推广

天津市西青区毕家村:一村一品特色 全国示范推广

时间:2022-08-31 21:10:45

相关推荐

天津市西青区毕家村:一村一品特色 全国示范推广

辛口镇毕家村是个拥有1000多口人、耕地面积600多亩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然而却凭借着种植特色冬瓜这一“品”,打出了名堂,创出了品牌,被全国农业部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一村一品”,就是村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毕家村就是如此,该村村民在不耽误应季蔬菜种植的情况下,利用夏季最热的几个月的“闲地”,种植出耐储存、售价高的大冬瓜,不但种出了特色,而且靠着“副业”发了家。

巧打农时差 闲地种出“金娃娃”

毕家村和辛口镇其他村一样,村民大都以种植大众蔬菜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菜农们开始利用塑料大棚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外面的“旱地儿”和坑坑洼洼的零地儿也没让它闲着,种上那些耐干旱、好管理、成本低的蔬菜,挣个零花钱。1992年开始,该村菜农毕士田第一个在畦里种冬瓜。利用冬瓜好活、不喜水、只需一些爬藤架子就能生长的特点,毕士田在5月份至8月份的“空档期”,在撤下塑料的大棚边上种上了冬瓜。8月份收获后,他又利用冬瓜存储时间长的特点,把冬瓜放在家里存了4个月,等到12月份蔬菜涨价的时候再卖,着实让他赚了一把!

毕家村村委会主任毕永顺说:“5月份西红柿拉秧,8月份又该种萝卜、芹菜之类的,冬瓜正好在这个空档里种,我们这叫巧打时间差!”在这期间,大棚的塑料早已撤下,冬瓜正好借着棚架“爬藤”。这样种冬瓜真是省时又省力,它成了名符其实的“天生天养”。

虽然是闲时闲地种植,可是由于冬瓜产量大、好储存的特点,只要妥善处理,放几个月也不会变质,等到12月底蔬菜紧俏的时候再拿出来卖,又是一个高价!

种冬瓜赚钱!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毕家村的菜农纷纷将自己的闲地种上了冬瓜,而且逐渐形成了规模,种出了特色。如今,该村菜农都在5月份至8月份种植冬瓜,种植面积已达400多亩,年产冬瓜700万斤,形成了“家家种冬瓜、户户存冬瓜”的特殊景象。

攀上好“亲戚” 冬瓜不愁卖

一家种冬瓜那叫“俏”,一个村全种冬瓜叫“规模”,再将这种特色形成品牌,才能保质保效。现在,毕家村的冬瓜年产量达到了700万斤,这么多的冬瓜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倾销一空,而且价格不低呢?“这个不用愁,我们攀上了好亲戚。”提起好亲戚,毕永顺脸上乐开了花。他说:“这‘亲戚’不但帮扶我们发展了冬瓜产业,还帮村里修了环村路、穿村路、农田路,治理了村容村貌。”

原来,毕家村一直以来经济比较落后,自西青区开展“城乡手牵手、干群心连心”帮扶活动以来,区财政局与毕家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区财政局结合实际,针对毕家村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集思广益,想方设法帮助该村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冬瓜的销路问题,区财政局干部与毕家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菜农,反复调查研究解决办法。通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才能帮农民把冬瓜卖出去,并且能卖个好价钱。通过与上级农业部门协调,9月,毕家村注册成立了顺子蔬菜专业合作社。

为了让种冬瓜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区财政局积极帮助建设了冬瓜专业种植试验大棚10亩;从广东引进了“黑大哥”、“黑皮”、“黑先锋”等冬瓜新品种进行了种植。这种冬瓜的特点是个儿大,切开没有绿丝、肉厚、瓤少,放在沸水中熟得快。再加上该村像毕士瑞、毕连军、毕士军、毕士田这些喜好研究的农民,从冬瓜的育苗、栽种、管理、收获到储存,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整杈、折枝,各各步骤都研究得科学合理,把冬瓜“养得”个个膘肥体壮。

一到销售期,来自东北三省、内蒙古、北京等地的买家陆续开车进村,家家户户忙着卖冬瓜。据毕永顺介绍,买家大都开着卡车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开来十几辆车,几乎把整个村子都“塞”满了,一天的交易量就有60万斤。买家们挑冬瓜、装车、过地泵、算账、给钱,菜农们数着钞票,高兴得合不拢嘴。

菜农毕士玉大爷种了2亩多地的冬瓜,亩产量1万多斤。当记者问起毕大爷卖冬瓜的收益时,毕大爷哈哈大笑:“那肯定是赚啊!以前得自己找销路,自从村里有了这合作社,大伙儿不用愁销路了,不用出门就全都卖光啦!我们省了一半的心啊,站在家门口就数钞票喽!”

通过了解,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冬瓜一亩地均产1.5万斤,以均价1元/斤的价格计算,拥有一亩地的农民,利用闲地就可以赚到1.5万元。据毕永顺介绍,底,一等瓜卖了500万斤,农民收入500万元。这里的一等瓜是指外观均匀、分量适当的瓜,其它长得过大或过小的瓜,农民都随摘随卖了,这个赚的钱数就不好计算了。

菜农毕士田告诉记者,以前摘瓜自己销,一年能卖4万斤,参加合作社后,收入增加了近万元。“今年雨水多,很多冬瓜都烂在地里了,要是赶上好季节,我赚得更多!”他说。

据了解,从9月合作社成立至今,社员从开始的1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67户。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合作社的成立,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冬瓜搬进库 年底卖高价

成立合作社在辛口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前瞻意识的中国农民早就明白“抱团儿”发展的好处。村主任毕永顺告诉记者,其实怎么种冬瓜、如何才能种出好冬瓜都是农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们村干部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为村民提供方便,除了帮助农民卖冬瓜,我们还建立了储存库帮农民存冬瓜。这个,当然也离不开“亲戚”的帮忙了。

4月,该村在区财政局的帮扶下,开始建设冬瓜存储库,转年8月份完工,占地1230平方米,投资275万元。库内有摆放冬瓜的货架,还有完善的通风、取暖设备。

“建成后,刚开始没人愿把自家的冬瓜放到库里,”毕永顺说,“这个可以理解,谁也不敢把自己汗珠子砸脚面种出来的冬瓜,放在别人那里看着。一旦出现问题,放烂了卖不上价,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为了得到村民的信任,村委会动员党员代表和老干部率先往库里存冬瓜。经动员,第一批20万斤冬瓜存到了库里。经过4个月的保存,到12月份开始卖的时候,冬瓜完好无损,比自家存的还好!菜农们看在眼里,都希望明年也把自家的冬瓜存到库里。

毕家村种出的冬瓜个儿大,最大的可以长到80斤一个,平均的个头儿也得20斤到30斤一个。往年,冬瓜收获后,菜农们为了将冬瓜保存到春节前能卖个好价钱,在寒冷的冬季只能腾出自己居住的房屋让冬瓜“住”,自己住院子里的小房,潮湿、阴冷,很不方便。而且,很多菜农收的冬瓜数量多,屋内放不下,只好集中上市,以低价销售。由于菜农家里用的是土暖气,屋内温度不好掌握,冷热不均,在自家房屋内存冬瓜不规范,导致冬瓜容易损坏,影响了收入。

毕士田是毕家村第一个种冬瓜的,但第一年往库里存冬瓜的名单里,却没有他。看着人家存的冬瓜那么好,一点磕碰没有,跟刚摘下来的一样,毕士田也动了心。他说,每年冬瓜都放自己家里,满屋的冬瓜,都没有个插脚的地方,晚上还得“抱着”冬瓜睡,而且保存质量没有保证。现在有了存储库,看到库里的冬瓜存得那么好,我也想把冬瓜放在库里,到年底卖个好价钱。

毕永顺告诉记者,如今毕家村的冬瓜已经形成了特色,打出了品牌。从种植冬瓜发家致富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只有抓住当地农业种植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觉得《天津市西青区毕家村:一村一品特色 全国示范推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