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内蒙古乌海市关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

内蒙古乌海市关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

时间:2024-07-30 13:18:36

相关推荐

内蒙古乌海市关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

乌海市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受总体耕地规模制约,基地规模小,农业产业人口少,社会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小;同时,依靠近郊优势,以工补农能力强,农业发展资金实力相对较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相对较高。近年来,乌海农业定位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发展目标,走转移、集中、减少、富裕的发展模式,以“蔬菜、葡萄”两个产业为主导,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引导延伸加工链条,集聚整合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了以葡萄酒加工为主体,以粮食、果蔬和畜禽产品加工为补充的农业深加工产业体系,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效益,进而全面实现乌海市委提出的一、二、三产业相融互促的农业发展战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市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有关精神,为了全面了解乌海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推进乌海市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加快集聚发展,最近一个时期,乌海市农牧业局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调查研究,通过深入企业、基层考察、座谈和查阅资料,初步摸清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乌海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以葡萄酒加工为主,兼顾发展以葡萄为主的果蔬保鲜、特色山野菜加工,以玉米、水稻为主的粮油加工以及以猪羊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等。近年来,乌海市党委、政府依托本地葡萄、蔬菜和规模养殖等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加大投入,龙头带动,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截止12月,全市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达9家,占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的23.1%,从业人员1000多人,占农区从业人口的7%左右,带动农户达到1万多户,农区居民通过农产品加工业人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销售收入五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实现总产值42506万元,其中:500-2000万元企业3家。农畜产品加工的主要产品有葡萄、肉类等,葡萄加工转化能力目前已达到1万多吨,加工水平已达到精深加工水平。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投入每年在15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新产品引进、研发和科技设备购置、技术咨询等,从事科技工作人员达到100多人。

乌海市立足独有的资源禀赋,突出地区特色,以葡萄为主,综合推进的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乌海市农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乌海市农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二、农业加工企业集聚发展主要特点和影响

(一)发展模式及特点

1、以工补农,企业带动,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乌海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支持和引导以葡萄为主的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为乌海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许多工业企业纷纷投资农业。葡萄种植、温室建设和规模化养殖等现代农业项目纷纷上马,种养基地的迅速扩张,推动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壮大。生产经营项目涉及葡萄加工、特色蔬菜、水果加工贮运、沙生植物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各加工企业基本都是采取自建基地为基础,订单带动农户建基地为补充,通过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建立起农企双赢的紧密利益链接机制,有效地带动了乌海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发展。

2、立足特色,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地区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以葡萄、反季节蔬菜和规模养殖为依托,突出重点,均衡推进,努力打造以葡萄为重点,多产业互补的加工业体系。目前,作为乌海地域优势特色产业,葡萄生产、加工、贮藏协调的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产业带动力、抗风险力逐步增强。汉森、西口风、吉奥尼等葡萄酒加工企业纷纷立足自身优势,针对不同的市场消费群体,组织宣传,打造品牌,几年来,汉森公司立足工厂化生产,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代理销售点,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西口风公司以打造乌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为立足点,借助影视媒体,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为拓展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吉奥尼公司立足酒庄酒生产模式,打造葡萄酒高端品牌,形成自己的精品发展模式。据调查,截止12月,全市涉及葡萄种植、加工、贮藏企业30多家,其中,3家葡萄酒加工企业,设计生产能力2万多吨,当前生产能力10000多吨,产值22699万元;保鲜贮运企业10多家,建成库容10万多立方米保鲜库。此外,以云飞、巴音宝、田野等鲜食葡萄和特色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也都以高品质产品赢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赞誉。这些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日益成熟,带动形成了乌海地区以企业基地为主体,辐射农户订单种植的基地集群,为增加农户生产收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科学规划,区域平衡,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乌海市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体现区域特色,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为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是以海勃湾机场路为中心,以葡萄种植为基础,辐射形成以各具特色、产品互补的葡萄酒加工企业和酒庄酒堡为主,以保鲜贮运为补充的葡萄加工产业带;这一产业带,集中了有葡萄经营内容的企业13家,已建成葡萄酒加工企业2家,葡萄保鲜贮运企业5家,有5家企业计划在-间建设自己的葡萄酒庄。二是以海南区巴音陶亥地区为中心,以规模化现代种养业为基础,辐射带动形成以畜禽产品加工为主体,以优质粮油和特色山野蔬菜加工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产业区;截至目前,该区域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3家,山野菜加工企业2家,兼营饲料加工的企业3家,大米生产企业2家,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依托自有基地建设,建设一些小型的保鲜加工设施,以满足基地产品的深加工和贮运需求。三是依托三区近郊,利用紧邻城市的地理优势,以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为基础,形成了以特色农家食品加工为主,以果蔬保鲜贮运为补充的近郊农业产业区。目前,以海勃湾区北部农区和乌达区农业开发区为中心,建成了苁蓉加工、肉蛋奶加工等特色加工业,此外,豆腐、豆芽、手工馒头、腌制蔬菜等农家小食品加工作坊开始纷纷出现,有效地补充了城市农产品市场供应。

4、准确定位,高效宣传,努力打造乌海地方优势品牌。

随着农业投资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以葡萄和特色瓜果蔬菜为主的乌海精品农业市场竞争力日益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意识不断增强。,乌海市汉森酒业公司的“汉森”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巴音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巴音宝”商标获自治区著名商标称号。在全国观光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华北东北赛区及全国总决赛中,乌海地区选送的参展作品再次获得一金、四银和一个优秀奖等六个奖项。乌海特色产业葡萄产业更是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几年来,乌海所产葡萄、葡萄酒在各类评比大赛中屡获金奖,产品种类也迅速增多。乌海葡萄获得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举办的中国第十届农业博览会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乌海市选送的葡萄及葡萄酒制品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乌海地区葡萄酒加工龙头“汉森”葡萄酒,不仅在国内可以覆盖到内蒙古、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福建等国内大部分省、市。办理了葡萄酒出口手续,已与丹麦签约出口葡萄酒。还成为首家入驻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展览会的中国葡萄酒企业,并与加拿大、比利时、荷兰、丹麦等国家签订了订单,初步形成辐射欧洲的营销网络。

5、强化服务,优化服务,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水平。

针对农业企业技术力量博弱的问题,乌海市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不断加强科技服务,相继实施和组织开展了“葡萄科技承包”,“科技特派员活动”、“农业科技点对点服务”,直接服务于企业,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农牧部门牵头,整合农业企业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会及贸易洽谈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着力搭建科技交流与展示产品的平台。,市内各企业引进优良葡萄品种68个,有阳光玫瑰、小辣椒、极高、夏至红、红巴拉多等名优新稀品种。引进优良蔬菜品种10个,试验示范面积400亩。当年,汉森酒业公司有6款专供出口的葡萄酒研发成功。巴音宝养殖公司通过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银川中加纳米技术研究所引进纳米生物技术,并运用于整个养殖过程及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中,不但成功生产出普通富硒鸡蛋和富硒乌鸡蛋,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降低了养殖成本。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

1、有效推进了传统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的转变。乌海市农业是以国营农牧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随着农业大市场的日益完善,农业经营规模小、主体分散、管理粗放的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不利因素。近年来,以海南区巴音陶亥地区为核心形成的粮食饲料产品加工企业,大多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组织带动农区居民种植生产加工原料,如玉米、水稻、小麦等,从种子、肥料生产物资的采买到种植、管理、收获等生产技术的应用,全部统一标准要求,统一组织管理,有效推进了乌海地区大田作物生产技术标准化的推广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为据统计,截至目前,乌海市全市具备一定规模、运作较为规范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及专业协会23个,加入到合作组织的会员达16000人,占全市农牧民总数56%左右。

2、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利润水平。

乌海市农业生产规模小,特别是以猪鸡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起步较晚,畜禽产品主要以供应当地市场为主,一直以来,分散养殖、自产自销的生产经营模式,造成乌海养殖业市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生产经营利润低。近年来,畜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乌海地区的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生产经营水平迅速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形成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家,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户2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3家,此外,规模化肉羊养殖、水产养殖以及特色养殖的企业纷纷上马,为提高城市菜篮子供应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收益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带动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特色农业区域。

作为乌海的特色农业产业,多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地区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一直重视发展葡萄产业,特别是近年来,以葡萄酒加工为主的葡萄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葡萄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良性发展道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种植面积不断壮大,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乌海葡萄品牌,为实现打造乌海葡萄之城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4、引导农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提高了农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实施了农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职业素养培训,促进农区劳动力向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实现农区居民离土不离乡,提升非农产业收入。同时,通过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鼓励农区劳动力创办农家特色产品诸如豆腐、豆芽、手工馒头等生产,依托自产和周边村民所产原料,自主创业,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条,提升居民收入。据调查,培训后务工人员月工资比未接受培训的新转移就业人员普遍高出300—500元左右。农区劳动力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正在成为农区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受基地面积小的制约,乌海市农业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很小,到目前,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2家。特别是一些特色果蔬加工企业和粮食饲料加工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工能力小,市场占有率低,带动作用不足。

2、现行政策支持力度小,投入机制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畅。乌海市政府针对当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农业产业财政支持和补贴力度逐年加大。但资金短缺的矛盾仍然是困扰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中小型加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3、产业集中度低,集群效应还不突出。一些果蔬贮运和农家小食品加工企业,大多依托企业基地或农区材料产地就近建设,比较分散,集中度不够,难以形成市场集群效应。以葡萄为主的加工原材料基地不足,难以满足迅速扩张的葡萄酒加工产能。

4、特色果蔬和粮饲加工产业转化率低,农产品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基本上是加工消化市内原材料,而且还没有做到“吃干榨净”,很大一部分农产品以原料形式外销。

5、整体产业发展不平衡。乌海是工业化城市,农畜产品加工的规模、水平、集约化程度等方面均比较弱,产业结构层次低,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新技术利用和研发方面相对滞后,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资源配置。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优化农业产业各类政府财政资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鼓励各区切实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设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专项资金。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探索出台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政策,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发展的能力。三是优化投融资环境。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新的融资方式,帮助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四是保障土地供应。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扩建项目所需土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优先安排,重点保障。

(二)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全力开展创建精品名牌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自治区名牌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标志;对获奖、获牌企业进行奖励扶助。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展示、研讨活动,推介产品扩大影响;新闻媒体帮助企业搞好产品宣传和推广,不断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3.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围绕葡萄产业,精心筛选、包装、推出一批大型项目,针对国内外大型企业进行重点招商,吸引优质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进入乌海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加强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提高签约项目落地率,促进项目尽早实施并发挥效益。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把乌海市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政策扶持的高地、要素会聚的洼地、人才荟萃的高地、产业集聚的腹地、极具投资潜力的宝地。

4.切实强化领导协作。统一认识,把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放在重要位置,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加强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严格落实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形成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合力。

如果觉得《内蒙古乌海市关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