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艾灸:一种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

艾灸:一种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

时间:2024-05-04 17:37:32

相关推荐

艾灸:一种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

艾灸可以治疗失眠你知道吗,现在有不少的人总是因为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到很晚才睡觉,时间长了,就影响了生物钟的正常运作,有很多人因此慢慢成为了失眠一族。而睡眠质量不好又会影响到第二天的正常工作,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那么,失眠要怎么办才好呢?中医养生是如何帮助我们摆脱失眠的困扰的呢?废话不多说,咱们接着来了解一下中医师如何治疗失眠的吧!有失眠困扰的你千万不要错过哦!

现在有不少的人总是因为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到很晚才睡觉,时间长了,就影响了生物钟的正常运作,有很多人因此慢慢成为了失眠一族。而睡眠质量不好又会影响到第二天的正常工作,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那么,失眠要怎么办才好呢?中医养生是如何帮助我们摆脱失眠的困扰的呢?废话不多说,咱们接着来了解一下中医师如何治疗失眠的吧!有失眠困扰的你千万不要错过哦!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或“不得眠”。中医中这样认为,人体进入睡眠关键在于阴气,阴气盛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睡着了。然而我们人体的阴气又是被心神所掌控的,神安人体就容易入眠。如果情绪波动比较大,比如大喜大悲大怒之类的,这些都会影响到心神,从而影响到睡眠。此外,气血、阴液等这些濡养器官的精微物质如果缺乏,也可以导致心神不定使得入夜之后阴气难盛二失眠。另外,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贫血等引起的失眠,也可以参照本病的灸法治疗。

临床表现为夜卧难以入睡,或睡时易醒,醒后难再入睡,睡中多梦,可伴有心悸、心神不安、腰膝酸软、心下胀满、头晕目眩、嗳气不舒等症状。

根据具体临床症状治疗如下

一、阴虚火旺

(一)症状

心情烦躁难以睡着,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口渴,腰膝酸软,或伴有遗精滑精,月经不调症状,舌红舌体尖小少苔。

(二)治法

(1)选穴神门太溪三阴交大陵

(2)定位神门: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内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的凹陷处。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方。

大陵: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处,两条肌腱之间。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2~3穴,每穴只需要15分钟,灸到局部出现红晕温热为标准,量是每日1次,每十次为1个疗程,如果是精神紧张或身体劳累时则可以灸1或2个疗程。

二、气血两虚

(一)症状

夜间失眠,或多梦,或入睡后易醒,醒后难再入睡,伴有心悸、健忘、困倦、乏力、食欲差、泄泻、面色萎黄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脾俞、心俞、神门、足三里(2)定位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神门: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内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3)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小艾炷,每穴5~7壮,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日或隔日1次,临睡前半小时施灸,10次为1个疗程。

艾灸:一种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

三、胃气不和

(一)症状

失眠,心下及脘腹感觉胀满或胀痛,时有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臭秽,或便秘腹痛,舌苔黄腻。

(二)治法

(1)选穴:中脘、丰隆、足三里、公孙

住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向上数8寸,距胫骨前缘2寸。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公孙: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即足大趾后方与其相连的最长的一段骨头)基底前下方。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灸至腹部不适感消失、大便正常后再巩固灸5-7次。

四、痰热内扰

(一)症状

心烦失眠,口苦痰多,头重目眩,胸闷恶心,嗳气喘咳,舌红苔黄腻。

(二)治法

(1)选穴:神门、丰隆、阴陵泉、筑宾

(2)定位神门: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内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

丰隆:腿前外侧,外踝尖向上数8寸,距胫骨前缘2寸。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从踝关节后方,沿骨的边缘向上推行至尽头处即是穴位)。

筑宾:在小腿内侧面,内踝尖上5寸,小腿腓肠肌肌腹(小腿用力时可见明显的轮廓)下端处。

(3)灸法:艾炷无瘢痕灸,每穴6~8壮,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睡眠改善为止。

(二)心神不安

(1)选穴:百会、神阙

(2)定位百会;在头顶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神阙: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凹陷处。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

(三)腹胀

(1)选穴:中脘、天枢

(2)定位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天枢:在腹部,肚脐两侧旁开2寸。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温热为宜,每日1次。

六、注意事项

(1)睡前尽量避免进行情绪激动的活动,如观看内容激烈的影片、听摇滚乐等,可自我按摩或叫家人按摩以放松全身,睡前用热水泡脚,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2)患者可配合中药内服调理,以增强效果。

(3)痰热及阴虚患者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

艾灸的十个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说: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养生中艾灸法治疗失眠的一些相关内容介绍了,大家都学到知识了吗?是不是想不到艾灸这么好用呢?其实艾灸不仅仅可以治疗失眠,其它一些疾病也是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的,平时做艾灸还可以强身健体哦。如果你还在为失眠困扰的话,就来试试艾灸吧,不过,艾灸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失眠上面所提及的注意事项哦!

如果觉得《艾灸:一种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