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会计信息采集后不需要继续教育 会计继续教育要采集信息吗

会计信息采集后不需要继续教育 会计继续教育要采集信息吗

时间:2022-05-02 13:13:24

相关推荐

会计信息采集后不需要继续教育 会计继续教育要采集信息吗

一网友发帖说,现在的小学老师是不是什么都不管?一二年级的孩子没穿外套,一点都不闻不问吗?

正好身边一个朋友就是小学老师,小学老师每天都在干什么?

8点来到学校开灯,检查人数,看看有没有请假,催交作业。接着早读,早操升旗,上课,看课间餐,带去课间操,带去吃饭,看午休,看写字,上课,课后托管,看值日,看晚修

有吵架打架,要处理。跟家长沟通,周末周五温馨提示。布置德育作业,做收集反馈。搞各种排座位,各种小组合作。

改作业,出试卷,做教案,收集表格,疫情防控排查,做纸质资料,写奖状,各种会,写反思,继续教育上课和作业。各种教师比赛,准备赛课,磨课。准备学生的比赛,组织学生的活动。跟科任老师沟通。跟生活老师沟通。安排各种值日生。

还有很多琐碎的小事,而且,小孩没穿外套并不一定是老师没提醒,有时候刚说完就又脱掉了有什么办法?难道要追在屁股后面给他随时亲自穿上?一二年级完全知道冷暖了,可以自己穿衣服了,还是家长关心过度了,老师也不等于保姆。

你们怎么看?

[心]教师每年一次的继续教育,效果不敢恭维!看到网友发布《一直在“继续”,从未受教育》的文章,感慨万千!

甚至有网友嘲讽“有一种形式主义叫继续教育”。

但我是,认真学习了,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收集整理并收藏起来。

因为我是自费参加国考后,转任教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爱热心热忱乐于为之!

实践出真知

在系列学党史过程中,我们把实践中一切真知卓见运用在工作中,解决了看似复杂困难的方方面面的事,所以讲永远在表面上,做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近日,在疫情下,我作为党员志愿者又一次在实践中践行了初心使命,接受了再实践、再教育的冼礼,筑牢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体验包保对象居家隔离的人盯人服务、管控、信息采集、评估报告等工作,是一件枯燥、捆人、磨炼意志品质的,但通过两次的体验和实践,我们在体验中向居民解释了政策、协助处理了小区网格化管理事务、辖区内退役军人退役证办理等等工作,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现在的基层工作确实是政府以人民为中心,设身处地为民办实事,处处想着人民、处处为着人民,从而使群众发自肺腑地认可基层干部,拥护地方政府,继而层层推进,形成和谐共进党群局面。(文/汪军超)

最近关于学校校长、副校长等领导是否必须带课话题比较火热,有些省份明确规定了校长副校长的课时量。

领导带课,原则上没有问题,一是学校领导基本上都是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不存在业务能力不行的问题;二是带课能深入一线,了解学校工作真实情况。

但实际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学校非教学任务比较多,学校领导需要对接各部门工作,包括参加各种会议。以我所在单位为例,辖区公办民办单位近二十所,三名副校长,日常工作包括:学校日常管理,党建、德育,教学,教研,师德师风建设,扶贫,学生资助,职称,年度考核,学生体测,安全(安全工作最复杂,包括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校车安全,食堂安全,防欺凌,防性侵,校舍安全,防溺水,用电,食品……),教师培训,继续教育,信访,少年宫建设,社团活动,退休教师管理,工会……加上一直持续落实的疫情防控(排查,核酸检测,值班)。以上还不包括临时安排的各种任务和活动(各种进校园活动,打卡活动,截图活动,投票活动……)。

所有中层都带主课,且多为毕业班,基本上是处于加班工作状态;副校长基本上都是自己上阵收集整理并上报材料,对接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以及整理档案迎接检查。

很多一线教师不太愿意和学校领导一个班,原因就是领导事情多,临时调课。

让领导带课初衷是好的,但要解决好非教学任务,让领导带课真正落实下去,起到真正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 今天刷到一个微头条说:现在最幸福的工作就属教师了吧!假期多福利好,除了寒暑假、双休、节假日、一年上不了几月课,工作轻松自由,课后延时还有延时补。教师有大部分工作都压在学生的家长上,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用手机布置作业,做完后还要检查签字等等……而且现在倡导减负,教学任务也越来越轻松了,退休工资高,随随便便都是七八千的退休金。

讲真,我作为一名老师,真没享受到这位友友所说的幸福。

请先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

有假期不假,有双休日也不假,但哪个老师的假期和双休日是轻轻松松过完的。

这个暑假我们是一天一发安全提醒,按照上级要求让家长给孩子报平安,可是哪次不是三催四请。除此之外还有防疫、读书、劳动等等琐碎的工作。

每周一次的核酸检测也是要求我们在班级群下通知,还要收集核酸检测报告。可家长或许嫌我们多事,对我们的通知无动于衷,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必须单独联系,有时候还不一定能得到家长的配合。

从暑假以来,溺水事故频发,每发生一次,校长就发通知强调一次让我们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除了天天进行安全提醒,还要每周进行一次家长会,还要建立留守学生或家庭特殊学生台账,要求单独联系。

这还是在假期里,在学校里的工作更是琐碎而繁复。我不是在抱怨,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有的友友可能说我说的这些是班主任做的,非班主任老师就很清闲。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这个暑假有暑期教师专题研修,还有每年一次的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强国、教师读书等等。

平时上班每周将近二十节课,还要备课、教研、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学生纠纷、参加各种活动,谁说我们很轻松呢。

假期疗伤

好多老师趁着假期疗伤,不仅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也在治疗心理上的疾病。

有多少老师趁着假期去做本该早做的手术,只是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有多少老师利用假期去做颈椎腰椎的康复按摩,为了开学时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家长们都怕“神兽出笼”,盼望着“神兽归笼”。因为他们的“神兽”就像脱缰的野马,调皮捣蛋根本停不下来,孩子的安全让父母操碎了心。可是老师们呢,在每学期将近五个月的时间里与这些神兽斗智斗勇,还不敢有一点点的过失。否则就会经常受到市长热线、领导传唤的待遇。还有的家长护犊情深,直接指着老师的脸面骂,更有甚者对老师大打出手。

老师是人,不是神

社会总是给予老师过高的要求,什么灵魂工程师,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似把老师捧得很高,骨子里还是把老师看成“臭老九”。

但老师首先是人,他们也不是无所不能,需要尊重、需要理解,请不要只盯着老师的那点工资。

十年前,我们的工资还不够温饱,拖欠严重甚至不发,那时候我们依然教书育人,没有放弃。虽说现在工资有所提升,但也就是一个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有什么值得嫉妒的?

如果真像网友说的那样幸福,也不会经常爆出教师招考遇冷的消息。前段时间,一篇《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的文章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共鸣,也道出了大多数教师的心声。

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

我们的工作远没有个别人想象的那么轻松,不要把我们定义为“钱多事少”令人羡慕恨的典型,给我们教师队伍拉仇恨。我们不希望有些人“管窥蠡测”,更希望被大众所了解,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这是一个普通教育者的心声。#教师#

青年节里想起当代青年遇到的问题

曾几何时,网络上出现了对内卷、躺平、啃老、不敢跳槽、不敢结婚、不敢生育等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当下的青年人看来是遇到了他们难以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的问题了。本应该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他们,为什么多了点暮气、多了点佛系、多了点四平八稳、多了点不敢作为?

这些问题究竟应该引起怎样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或呼吁建议些什么呢?

其实每一时代的青年,都可能遇到那一时代产生的问题。青年人遇到问题并不稀奇,关键是如何研究成因,并找到适合那个时代的解决和引导的方法。

19的“五四”运动,觉醒了一代优秀的中国青年,他们遇到的是如何唤醒民众如何救国的问题,那个时代的青年大多汇入了大革命的洪流,一部分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了鲜血和生命,一部分成为了共和国的缔造者。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遇到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他们成了救亡图存的先锋,纷纷奔赴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他们那代人的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那代青年遇到的是保家卫国的问题,他们以青春、鲜血和19万年轻的生命,为我国赢来了七十多年的和平发展期。

建国之初,青年遇到的是如何建设新中国的问题,他们怀着建设新中国的一腔热情,奔赴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或工作岗位,他们为那个火热的年代,无怨无悔地燃烧了自己的青春。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几代城市青年遇到的是吃饭、失业和再教育的问题,他们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去农村、农场或林场挥洒汗水,为共和国的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中的许多人一样成为了共和国的栋梁。

60后和70后,他们遇到的是如何选择人生的问题,有在体制内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也有在市场大潮中做弄潮儿的,他们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探索。

80后、90后乃至00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同样不负重望,或冲锋在抗疫前线,或活跃在科技前沿,或奋斗在创业阵地,他们在以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担当,诠释着无负青春的誓言。可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更大的诸如就业、房贷、养老、生育等等的挑战和压力,他们与任何一代他们的前辈相比,活得一样或尤其不容易。他们的困扰和忧虑,已经成为时下各方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也应该成为设法解决的新时代课题。

国际竞争的最终领域,仍然在创新领域,制度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决定着国家间竞争的胜负。我们是否可在创新政策与措施上发力,鼓励和引导大量未能就业或就业不满意的大学生、研究生群体向创新领域分流,值得探讨。

比如在国家层面,分期收集、研究和整理出重点课题清单,向全社会重赏招标科研团队,各科研院所、国企、民企及民间科研团队均有权竞标;各地方政府要在国家科技部门统筹下也要收集、研究和整理岀各地方的课题清单,也同样可以向全国科研团队悬赏招标。允许、鼓励并协助各课题或项目带头人根据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及课题项目需要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自由组建科研团队。各地开发区、创业园区或其他可利用场所要为各层次的科研团队提供工作和生活的场地和设施便利。资金来源可分别由国家、各地政府、各类企业及风投基金或自筹资金实施对接。依据科研团队规模或科研能力不同,而竞标承接不同难度的科研课题或项目。这样就可以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并形成老中青的帮带效果;同时,对科研成果的鉴定评定以及成果转化要严格而高效,高的成果转化率和快的产业化速度,还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效益。加强科研团队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与成果转化效益充分挂钩。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多出台一些倾斜青年的优惠政策,多给他们搭建一些平台,提供更多的机遇,让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角色,他们一定会演绎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综合创新力和竞争力,把民族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值此青年节之际,仅以此文向正在拥有的或已失去的青春致敬。

特大新闻,曲协又发文件了,当然还是针对德云社的。看来姜大师对郭德纲真是念念不忘,这次又给老郭增加了一条新罪名。

曲协真算是郭德纲的知音了。这新增的一条罪名,显然是内行人所为。曲协这次把“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和“清理门户”也提上了批判日程。

曲协在文件中,把郭德纲形容成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开历史倒车的旧式班主。看来,曲协再不管管,这郭德纲离黄世仁和南霸天就不远了。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听一个恶霸在说相声,想想都后怕呀。

可是,这个旧式班主的郭德纲给春晚送上了徒弟岳云鹏。还有个徒弟张云雷整天带着大姑娘小媳妇们唱京剧,唱评剧。这有什么不对吗?姜大师新型师徒关系中,有几个徒弟是自己教的,又有几个在说相声?

如果有好事者发文,说姜大师这种新型的师徒关系,阻碍了相声发展,直接把相声带进了坟墓,您是承认呢,还是承认呢,还是承认呢?

这次曲协把“师徒关系”拿出来说事,总感觉是背后有人指点。某位让人不齿的叛徒应该就是出力最多的吧。自己曾经瞧不上眼的,竟然成了相声大咖,自诩为相声界的天才,年纪轻轻就被边缘化了,不搞出点动静来,心里实在是不平衡吧?

接下来的内容就更有意思了,指责郭德纲“散布不实言论诋毁他人、赚取流量、违背公平竞争、挤压打击同行、误导大众认知和社会舆论”。这些内容加起来,已经够上刑事犯罪了。

“散布不实言论诋毁他人“不就是诽谤罪吗,收集证据直接起诉不就行了吗,发这么一份不痛不痒的倡议书干啥?这是在警告郭德纲吗,你想他会听你们的吗?

要么是给观众看,再教育他们一下吗?可惜,你们上面已经说过了,观众和舆论早就被郭德纲”误导“了,而且还乐在其中,甚至很多人还花高价买票让郭德纲去误导呢。

在曲协这份倡议书中,充满了怨妇心态。被人打压,被人诋毁,流量也被人家收割,还顺便带偏了舆论。让人越看越好笑,你们自己真是吃白饭的,怎么就这么窝囊呢?自己有实权,有地位,怎么就被一个小黑胖子欺负成这样呢?

自从去年少马爷肯定郭德纲和郭德纲到央视任导师以来,相关德云社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貌似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不知道曲协这篇倡议书背后,又要再搞什么把戏。反正他们都在体制内,有纳税人给出的工资孝敬着。

都是相声演员,自己愣是拿不出像样的作品,还没事找事批评一下别人。这事连我们吃瓜群众都替您感到尴尬。有发文的时间,自己创作个作品,真的那么难吗?@中国曲协:坚决抵制恶俗粗劣表演

天津曲艺团在特殊年代停止演出,演员们都被下放农村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了农村之后先要吃一顿“忆苦饭”。工宣队到村子里收集了一些麸子、谷子皮和荞麦皮,搅和到一起上笼屉蒸,蒸好之后每人吃两个,必须得吃,以便能够忆苦思甜。荞麦皮是做枕头用的,吃到肚子里根本不消化。但是上边命令必须得吃,大家硬着头皮都吃下去了。

相声名家赵佩茹也分了两个,他吃了一个之后实在吃不下去,就把另一个扔厕所了。结果被人发现,报告了工宣队,工宣队得知要赵佩茹做检查,并且全团通报,更要命的是罚他吃一个礼拜的“忆苦饭”。

赵佩茹没办法,只能认罚,但他实在吃不下去,就把这“忆苦饭”搓成一粒一粒的像吃药一样拿水往里送。后来当地驻军的一个领导看不下去了,找到工宣队说这么吃下去肯定得吃出毛病来。工宣队说看他认错态度不错,给他减三天吧。赵佩茹这个时候已经吃了三天了,这三天也没解手。得知给他减了三天“忆苦饭”高兴得够呛,赶紧往厕所跑。

出来之后马三立问他:“佩茹,你有什么收获吗?”赵佩茹说:“我这三天没解手了,还真有收获。”马三立问他是什么收获?赵佩茹说:“我拉出俩枕头来!”

这个时候他也没忘了砸挂啊!#八卦手册# #人物# #故事#

朋友的故事:

老婆从护理学校毕业后,觉得当一辈子护士太委屈自己,遂发奋学习,考上了某大学中文系。所以,她张狂起来,爱说自己跟鲁迅、郭沫若一样,走的是“弃医从文”的路子。尽管她改了行,但“医学背景”在她身上留下不少烙印:她非常讲卫生,我要是某天睡觉前没洗脚,或者吃饭时手洗得潦草,她一准要嘟噜个没完;她爱读医学科普读物,我家常年订阅有三四种此类杂志。她不仅读得认真,还注意保存,到年底就把积攒的杂志装订成合订本;她爱显摆自己懂医。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她既没能成为鲁迅,也没有成为郭沫若,在她42岁那年,适逢报刊整顿,她供职的那家报纸停办了,全体员工买断工龄后自谋生路。她这个年龄,退休嫌小,但要再就业,人家又嫌她老,于是她只得赋闲在家。

我们是“丁克家庭”,她一旦没有工作可做,就整天无所事事起来。一天,她指着书房里那些合订本,对我说,她准备利用这些资料,编写一本健康方面的书。我当时想也没想,就满口鼓励她去做。从此以后,我就经常见她戴一副蓝袖头,坐在那里抄抄写写地整理资料。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让我看不懂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手边多了七八个小本,上面全是她分门别类收集的健康信息,并将之作为指导我们生活的“纲领性文件”。比如,要做饭之前,她肯定会翻开其中的一个小本,查阅什么季节应该吃什么蔬菜、什么水果,拿着计算器反复计算各种食物的营养,以求这顿饭既不缺乏营养,又不营养过剩。到了晚上,她还要认真总结一天的膳食安排,一旦发现不妥之处,她能辗转反侧,半夜睡不着觉,非要想出弥补措施不可。看她那种认真得近乎机械的劲儿,我又好气又好笑。

吃饭要“引经据典”已够可笑了,更可笑的是她连走路也要量化。人家腰上挂手机,她腰上别个计步器。每天晚上忙完家务,她都要先看看计步器上的数据,如果低于专家讲的运动量,她就会像个困兽一样,在客厅里转来转去。哪怕天再晚,人再累,她也要“达标”,否则即便躺到床上她也睡不安稳。

而且,她还极端注意“与时俱进”“见贤思齐”。有一天,她从微信上看到对一个百岁老寿星的采访,人家的健康秘诀是每天坚持爬楼梯,坚持冲冷水澡。看完文章,她立即开始生吞活剥地效仿,第二天早上买完菜,她一口气爬上我家住的19楼,然后浑身大汗淋漓地冲进卫生间,咬着牙开着冷水管淋浴了10分钟。结果,不到中午她就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连续打了四天吊瓶……

吃一堑,总应该长一智吧?谁知她更加变本加厉了,连我也捎带上了,说:“多年不去医院,这回住了几天院,我才知道黄泉路上无老少。我住院那几天,可能你也看见了,病房里天天往外推死人,那个肺癌患者,死的时候比你还小一岁呢……”从此以后,她就把“健康的阳光和雨露”强行普照到我身上。我这个人呢,吃饭追求的是可口,早餐最爱吃油条,稀饭里爱放糖。她在家看得紧,我就出去吃。她也知道我的小伎俩,过去是睁只眼闭只眼,但现在再也不会如此“开明”了:她要是知道我在外面又吃了油条,喝了放糖的稀饭,肯定会大惊小怪地恨不得立马摁住我洗胃。起初我还申辩,但很快就被她制服了,因为每到我俩相持不下的时候,她就一边流眼泪一边说:“我已经没有工作了,以后全靠你生活呢,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如何是好啊?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我想想呀……”

呵呵,我这老婆够执着吧?为了改变她,什么心理开导法、兴趣转移法、精神暗示法、亲情支持法……有名堂的,无名堂的,能用的我全用上了,效果皆不明显。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她的“病”竟不治而愈了。

去年春天,居委会在我们小区开了一所“外来工学校”,主要是为在我们这儿工作的保安、保姆提供免费的再教育。学校需要愿意尽义务的老师,我老婆是正牌大学毕业生,又赋闲在家,人家就来动员她。

她去讲了两堂课,回来就忙活得连饭都顾不上做了,她对我说:“本想着这些农村小孩没什么文化,我凭着老底子就能应付。不成想,这些小孩提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有水平,我要再不认真备课,马上就得丢人现眼……”

突然吃不上现成饭了,让我觉得很不爽,但我很快就释然了:忙起来的老婆,是没有时间给我做饭了,但也更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自己折腾自己了!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她把课从外来工学校讲到老年大学,整天忙得分身无术。前两天我旧事重提,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人一忙,哪还顾得上想自己……”

闲适是人生的一种惬意,如何做到既“闲”又“适”,却颇需思量。

新环境下社工开展农村残疾人初期服务的探索

农村残疾人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多样且复杂,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残疾人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能够提升农村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通过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残疾人服务,可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更为契合其需求、问题的专业帮扶。

在新环境下如何开展农村残疾人服务,才能够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当前社工站的实际服务情况,进行了几点经验总结:

1.掌握基本信息,倡导福利政策

(1)社工在开展农村残疾人服务初期,借助街道或社区力量,掌握残疾人基本信息,从而清晰把握各类别、各等级残疾人各方面的特质和需要。

如果在初期走访时,没有提前和街道、社区做好相关了解工作,导致信息不匹配,就会出现社工“白跑一趟”“空手而归”等现象;另外,如果对残疾特质了解不充分,容易出现在交流过程中的在尴尬现象,影响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

(2)社工要非常熟悉并能够准确落实残疾人的相关福利政策

走访初期,在与服务对象交流中,社工不熟悉残疾人相关福利政策,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等,这可能就会出现“攀比”现象,进而就会导致福利政策落实不到位,残疾人没有得到完整有效的福利政策扶持。

2.运用访谈技巧,了解残疾人真正需求

(1)建立信任关系,去标签化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中,在与服务对象进行访谈时,需要掌握当地方言,打破沟通壁垒,建立信任关系。在社工开展残疾人服务初期应该多与村民接触,熟悉当地方言,学会基本用语,拉近与村民的关系,进一步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有助于方便社会工作活动的开展,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和成效。

与残疾人接触时要注意平等与尊重,尽量保持对等的关系。不要将残疾人看作是失能者,给他们贴上失能标签。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援助,提升残疾人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信心。

(2)做好问题应对措施,保证服务契合需求

社工开展农村残疾人工作要做好问题预估。比如访谈过程中出现服务对象不配合,或是访谈提纲与服务对象实际情况不相符等问题。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借助村居工作人员的力量,最大化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及需求。社工要做好被“拒之门外”的心理准备,在入户访谈开始前,要整理好开头话术,清晰表达身份,语气亲切有感染力;另外社工在进行访谈中,要根据服务对象口头表述、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反应,对访谈问题、方式及语气做出相应调整。

笔者在进行入户访谈时,服务对象Z某对于家庭成员等问题表现出眼神闪躲、表达模糊,所以笔者及时调整谈话技巧,舒缓服务对象的不适感。

社工开展农村残疾人服务要从残疾人真正需求出发,要贴近服务对象生活,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笔者在入户访谈时,了解到部分残疾人还是愿意参与公共活动或者进行再就业,但是苦于没有平台,社工应协助服务对象搭建参与平台,真正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3.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建立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并充分运用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是保证残疾人服务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点。社工要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在增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支持能力,推动就业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加大残疾人的亲友支持力度,注重就业服务水平专业化的提升等方面建立残疾人专属社会支持网络。

笔者在与服务对象交谈时,了解到服务对象有就业的意愿,作为社工应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积极链接资源,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例如以社区为依托进行就业培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就近就业招聘公司收集整理适合残疾人的就业信息在社区进行发布等。

提升社工自身专业能力和精神要求,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社工自身能力影响服务开展质量。 开展农村残疾人服务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的意识。

一是加强继续教育。在具体服务中反思欠缺的地方,进而针对性的学习、深化。社会工作者可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针对性的选择再学习,以提升其专业能力。

二是要有扎根基层,做事务实的精神。开展农村残疾人服务要长期扎根残疾人领域,这样才能保证服务摸得透、做得深,服务质量才能更加有保证。

农村残疾人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多样且复杂,需要更多社会工作者投入其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满足农村残疾人需求,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保障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作者:济南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 朱亚青

如果觉得《会计信息采集后不需要继续教育 会计继续教育要采集信息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