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韶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启“美颜”模式

韶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启“美颜”模式

时间:2018-11-13 07:21:27

相关推荐

韶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启“美颜”模式

“三化三重”一盘棋 “内外兼修”促发展

韶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启“美颜”模式

初冬的韶山草木芬芳,风清气爽,行走在乡村院落,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延伸,河塘水波荡漾,“家家讲卫生 户户比洁净”“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这里的冬天依然生机勃勃,蕴含着无限希望。

近年来,韶山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治水、增绿、建路为重点,汇民智、聚民力,上下联动一盘棋,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村容村貌不断美化、村民素质不断提升,“内外兼修”促发展,铺就了一张山水相依、红绿交融的生态画卷。

高位推动 规划先行“一盘棋”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26名市级领导联乡镇,115个市直、双管单位和企业联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分级管理机制。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同部署、同推进,强化跟踪问效,将责任、问题、任务转化为考核清单,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坚持规划先行。实行“乡镇主导、村参与”规划的工作模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乡村个性之美,以推进“多规合一”为抓手,突出村庄规划为主,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规划相协调的“大规划”理念,将规划引领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合理划分种植、观光、休闲、研学等功能区域。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均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形成了多点布局、各具特色的规划空间。

依托高位推动和规划先行,韶山市先后出台了《韶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韶山市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韶山市“荣誉值”积分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在全市开展“共建清洁家园 喜迎建党百年”主题村庄清洁行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确保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盘棋”。

“三化”着手 垃圾治理同心干

秉承“小垃圾大民生、小垃圾大形象、小垃圾大治理”的理念,韶山市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着手,早下手,快行动,迅速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并在全国县一级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及付费制全域覆盖。

按照“不搞一刀切,又要切一刀”的思路,出台了《韶山市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推出了垃圾“三分法”“四分法”“四分两桶法”等投放模式。在农村,重点加强保洁员队伍培训,组织保洁员上门入户面对面讲分类、手把手教分类;在城区,以机关党员进社区为载体,将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创建、爱国卫生运动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在景区,重点引导餐饮门店、经营主体实施门前“四包”管理(包门前市容整洁、包门前环境卫生整洁、包门前责任区内设施设备和绿地整洁、包垃圾分类到位),垃圾分类迅速在全市推开。

制定《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服务机制行动方案》,明确“乡镇行政村可按照每户每年100-120元或每人每月3-5元的标准实行垃圾分类付费制”,通过组织推动、党员带头、乡贤支持、政府配套,引导群众自觉缴纳垃圾处理费用,将收取的资金用于购置分类电动三轮车、聘请村保洁员和日常垃圾托运等。通过费用收取,群众参与和监督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目前,韶山新建或改造利用垃圾中转站8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207处,通过引进实体企业或推行外包服务,可回收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对餐厨垃圾、医疗废弃物、建筑垃圾,分门别类由专业单位进行回收处理或再利用,实现了垃圾处理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在居民自家餐厨垃圾处理上,加强对群众的指导,科学采取沼气池、喂养家禽、就地沤肥等方式,实现了生态处理。今年1-10月,全市垃圾总量同比减少19.6%,资源化利用率达84.7%,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重”为续 构良好生态网络

以治水、增绿、建路为重点,分类施策、有序推进,优化生态功能,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生态网络。

以系统思维治水。加快户用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延伸城镇污水管网,目前已覆盖全市42%的行政村。在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建设乡镇污水处理站和小型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在农村屋场居民聚集地建设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率达75%,饮水安全达标率、地表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对分散户实施“厕所革命”,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建立全程监管体系, 推行“五关”“六不建”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等长效机制,卫生厕所普及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污水处理效能大幅提升。健全河长+检察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的“五长联动”工作体系,以乡镇河长办办事员、村保洁员为主体,实行河库保洁网格化管理,对沟渠塘坝全面开展清理整治,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

以立体布局覆绿。大力实施补绿增绿工程,提升绿色生态容量,创成省级森林城市,获评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生态廊道“沿路增绿”。以景观为点、道路为轴、屋场为面,做好韶山“内圈+外圈”的增绿文章,沿国、省、县、乡、村道栽种苗木109公里。依托美丽乡村“见缝插绿”。对全市各村的村组道路、村民庭院、休闲广场和村部等进行绿化补植,完成乡村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沿河道水岸“补妆添绿”。对主要河流沿岸进行绿化补植,推动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59.47%。

以“四好标准”建路。实行公路“路长制”,统筹做好路容路貌整治、道路交通顽瘴痼疾集中整治等工作,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面完成,创建“四好”文明示范路9条,实现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村居民出行更便捷、顺心。

“内外兼修” 促美丽经济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美了,如何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做到“内外兼修”,促美丽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韶山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实效。

强化制度约束。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在乡镇设立了“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委员会”,各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委员会、环保理事会、村规民约执行队“五会一队”,推出“红黑榜”、负面清单等机制,推动村规民约落地落实,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维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同时,创新建设“荣誉值”积分制管理系统,突显农民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地位,既推动农户日常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美化。

划出生态红线。大力推进“三禁三不”工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禁止露天焚烧秸秆,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坚决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打通资源利用的产业路径。大力推广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资源再利用技术,加快发展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鼓励和引导废品回收站做大做强,通过专业设备打包、粉碎、压缩,提升了地膜、泡沫、废塑料等低效益可回收资源的回收率。

强化文明倡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推进“六大文明气质倡树”活动,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道德讲堂、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行“两桶两杯一布”“光盘行动”,引导群众讲文明、改陋习,提升爱护环境、共护家园的责任意识,实现乡村文明提升与环境整治齐头并进,真正让乡风民风文明起来、人居环境美丽起来。

做好结合文章。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养生养老、电子商务等业态,依托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和5500户美丽庭院,培育特色民宿50余家、研学机构8家、家庭农场195家,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产业振兴与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韶山市乡村面貌整体提质,村民素质普遍提升,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乡村振兴活力蓬勃。近年来,先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等数十项荣誉,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攀升。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网_区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如果觉得《韶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启“美颜”模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