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在中国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 需进行癌胚抗原监测

在中国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 需进行癌胚抗原监测

时间:2022-02-20 07:39:01

相关推荐

在中国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 需进行癌胚抗原监测

导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现如今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的最常见的肿瘤;在中国,结直肠癌也是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五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十几年来,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增加;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但其死亡率却呈现下降趋势。

一、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与多种因素有关,还需对肿瘤进行早期的检测

1、疾病概述

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与患者饮食结构、体重过重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但在发达国家出现结直肠癌死亡率的下降可能与这些发达国家采用积极的癌症治疗和完整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有关。因此,对肿瘤的肿瘤早期检测、病程监控以及预后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由于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诊断,而且后续治疗和病情监测中大多进行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免疫组化等,但这些检查手段具有昂贵、对医生和医院设备要求较高、不一定能准确取到组织或者操作过程中风险大、不良反应多等缺点,所以无法在病程中多次检测。

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前白蛋白均属于一般检测项目,对医生以及医疗机构的设备的要求较低,任何级别的医院均可检测,同时其检测价格便宜、易操作以及可重复性高,可以在病程的任一阶段多次检测,同时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

发现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对肿瘤患者预后以及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甚至优于目前已有的一些全身炎症标志物、炎症评价系统以及单纯依靠癌胚抗原的预测作用。

但是,PFR、AFR在预测化疗疗效的能力方面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因此,我们通过分析PFR、AFR与直肠癌患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与癌胚抗原、CA19-9的相关性以及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探索PFR、AFR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2、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目前在结肠直肠癌患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诊断中,筛查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层可能会因为检查时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而增加,而这些生物标记物单独或作为现有检验及检查的补充,可能会识别出肿瘤疾病的易感性或早期阶段。

在治疗中,其中一些肿瘤标志物目前被发现在治疗和长期随访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对于某些类型的肿瘤,肿瘤标志物也被认为在监测治疗进展、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手术、辅助化疗和放疗以及可能复发的随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同时,除了确定肿瘤标志物浓度外,追踪其浓度的升高和动力学也很重要。

其中,癌胚抗原、CA19-9是目前临床上应用于结直肠癌疗效预测中重要的指标,癌胚抗原最初被认为是对结直肠癌具有特异性的,但后来在其他肿瘤和其他疾病中也检测到癌胚抗水平的升高,如胃癌和胰腺癌以及一些炎症疾病均可引起癌胚抗原水平的升高,并且癌胚抗原并不能有效地区分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结直工作组曾经提议将患者的癌胚抗原基线浓度纳入传统的肿瘤TNM分类中,成为TNM分级中的所谓C分级,并且建议将C级分为Cx、C0(癌胚抗原<5ng/mL)和C1(癌胚抗原>5ng/mL)3个子级,同时经研究证明C分级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由此可知癌胚抗原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术前癌胚抗原水平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有无基础疾病(如心肺系统疾病)和肿瘤分期有关。持续升高的癌胚抗原水平可以提示肿瘤出现进一步浸润、复发或转移,转移的部位最可能是肝脏。癌胚抗原对于根治术后无症状但癌胚抗原水平持续动态增高的患者也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些患者中早期使用化疗。

与复发症状出现后再开始治疗相比,患者预期寿命可以有明显的延长。总的来说,癌胚抗原仍然是结直肠癌患者肿瘤临床特征、术后复发和生存期的最具有成本效益并且最为可靠的预测指标。CA19-9是一种糖蛋白,有研究表明CA19-9水平升高是一个不良的预后因素,但CA19-9的敏感性远低于癌胚抗原。

3、PFR、AFR

PFR、AFR这两个指标因为其较短的半衰期,所以是一个可以显示患者近期较短时间内的炎症状态、凝血状态、营养状态以及免疫状态的指标,其主要提示患者近段时间甚至近几天内体内状态的变化,如果PFR、AFR出现长时间的下降趋势可能提示患者治疗疗效以及预后更差。

并且其经济、简便、重复性高、随时都可以测量以及对医生和医疗设备要求低,所以可以在肿瘤患者的病程中起到监测作用,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也为临床医生在治疗中起到提示作用。

二、纤维蛋白原被认为是人体内凝血过程中的标志性蛋白,导致肿瘤发生

众所周知,炎症反应和患者的机体状态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与炎症、凝血、营养、免疫等相关的介质和血清学指标可以提示肿瘤的发生、进展以及预后。

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比值、白蛋白-胆红素评分系统以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等一些炎症评价系统均可以作为肿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疗效以及预后等方面的预测治,对临床治疗具有协助作用,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有研究认为与肿瘤相关的炎症反应是对恶性肿瘤的一种持续且可能不恰当全身反应,会导致发热、体重下降、出汗、营养不良和一些其他的副肿瘤综合征,而且肿瘤患者自身的机体状态如炎症、凝血、营养、免疫等方面可以影响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分子量为340kDa的同型二聚体血浆蛋白,由6条多肽链(2Aα、2Bβ和2γ)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纤维蛋白原往往被认为是人体内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标志性蛋白。现在看来,它也是炎症环境中的急性期反应物,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还会在肿瘤部位聚集从而形成高表达,并影响肿瘤进展。

在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转移期间,除了肿瘤驱动的止血和血栓形成的系统性激活(特索综合征)以外,也出现了一些凝血相关事件(如纤维蛋白凝块沉积、纤维蛋白溶解)的显著变化。

许多参与慢性炎症的转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后产生肿瘤相关的微环境,它们合成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这些炎症因子通过整合素和非整合素受体与基质细胞和炎症细胞相互作用,触发纤维蛋白原的产生。

导致血清中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并且提高整合素膜糖蛋白IIb/IIIa与纤维蛋白原的亲和力。血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以导致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状,同时促进肿瘤细胞浸润后的粘附和存活,导致肿瘤的发生、进展以及转移。

结语:PFR、AFR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也与患者年龄、肿瘤转移情况、肿瘤分期以及癌胚抗原、CA19-9水平有一定相关性。PFR、AFR可以更加便捷地提示患者所处的状态和治疗情况,利于在临床治疗中进行监测。

如果觉得《在中国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 需进行癌胚抗原监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