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眼见”就一定“为实”?两则小故事告诉你 眼见还真不一定为实

“眼见”就一定“为实”?两则小故事告诉你 眼见还真不一定为实

时间:2021-06-12 00:20:16

相关推荐

“眼见”就一定“为实”?两则小故事告诉你 眼见还真不一定为实

导读: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所以相信眼睛看到的;而当眼见为实有所偏差的时候,我们又遵从自己的内心;但不经意间,内心也往往有所偏差甚至会欺骗我们。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能轻易地用"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孔子经历的“眼见为实”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困。一行人靠野菜汤充饥,七天都没有吃上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讨要到了一些白米,然后生火煮饭。在饭快煮熟的时候,孔子偶然看到颜回掀开锅盖,用手抓了些锅里的米饭放进嘴里。当时孔子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一会儿,饭煮好了,颜回过来请孔子进食。孔子像是若有所思地说:“刚刚我梦到先人,这一锅米饭还没有动过,把干净的米饭先拿来供奉先人,我们随后再吃吧!”

孔子周游列国图

颜回急忙连连摆手回答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供奉先人了。”接着他解释说:“刚才我在煮饭时,不小心有灰落在了锅里,弄脏了一小块米饭。我觉得沾灰的米饭丢掉太可惜,便抓起来自己吃了下去。”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孔子对弟子们叹息道:“都说眼见为实,但眼见也不一定是事实;都说遵从自己的内心,但内心往往也会欺骗我们。平时,我最信任颜回,可今天见到他抓饭,我还是会怀疑他,可见人的内心也是难以稳定和确定的。你们要记住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是一个“眼见为实”的非常经典的故事。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发现自己错了,马上检讨自己,并举一反三,从而得出更深刻地认识,这正是孔子能够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

孔子授徒

故事从另一个角度,也展现出夫子在教育方面对学生的爱惜之情和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圣人最后的反省和总结,更是全面演绎和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我所亲历的“眼见为实”

和孔子的“眼见为实”不同,孔子是看到别人做什么;而我所经历的“眼见为实”,是别人看到我做什么。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联办中学读书。我语文成绩比较好,语文老师对我特别好,有什么事情喜欢找我商量。我对他非常尊重,他对我也特别信任。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考卷发下来,我便急急忙忙在课桌上快速浏览起来。由于试卷纸比较长,我一只手往下拿着低头向下看。可能我看得比较急,加上姿势不对,老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看见,认定我是在偷看资料抄袭。

学生考试

他两眼紧紧盯着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异常严厉地不点名批评我,他厉声说出的那段话,到现在我依然清清楚楚地记得:“我一直认为全班同学谁偷看你也不会偷看,看来我是看走了眼啊!没想到啊,原来你也会办这事儿!”

我知道老师并无恶意,我理解老师当时的心情。他只是在发泄他对我的失望和愤怒的情绪。他有点后悔高看了我,对我的如此行为颇有点不齿的意味。但他没有像孔子那样给人解释的机会。

他并没有抓我“现行”或做下调查,即便是调查一下我的同桌,事情也会一清二楚。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相信自己的眼睛,武断地认定我是在偷看抄袭,而且采取了最为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

他没有点我的名字,我也没有解释的机会。在当时那种情况和场合下,作为学生的我绝对是弱势的一方,我无法为自己辩解。我想,当时即便我辩解,也只会是越描越黑,无人相信!也只能是徒劳挣扎、自取其辱罢了。老师亲眼看见的,还有什么好解释的?老师和同学是断然不会相信我的。

老师监考

看到老师伤心失望的眼神,我的心在滴血,但我百口莫辩。他那像两道利剑一样目光刺得我抬不起头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两道冷峻的目光,仅是想一想都令我不寒而栗。

当时我面红耳赤,几乎无地自容,如果地下有缝,我想我当时就会钻下去的。我就像一只过街老鼠突然置身于阳光下一般,赤裸着暴露在全班男女同学面前。这件事对我当时年幼的心灵造成的伤害之大,可想而知。

就这样,我们的隔阂一直存在,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随后,我毕业,老师也调走了。我想,他走的时候,心里也一直装着对我的失望吧?而我,心中的遗憾与失望和对他的淡淡幽怨一直存放在心中的某个地方,这个心结一直都在。

长大后,我曾有过数次找老师解释清楚的冲动,但又强制压下:已经“眼见为实”了,解释有用吗?这一想解释清楚的愿望随着老师的离世,也就永远无法实现了……

眼见未必为实

我的清白就这样被玷污了。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大的误会,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但却一辈子都没能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因为“眼见为实”摆在那里,再怎么解释也是做无用功。我深知老师的个性,你向他解释,他也许会应付你几句:“哦,这样啊,知道了”。但他的心里,早已给你打上了抄袭偷看的烙印。再多的解释也是徒劳的。眼见的事实,解释什么?他老夫子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笔者浅见

一定程度上说,我也是“眼见为实”的受害者。由我发表一点意见,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很多人可以做到不听信流言,但却很难质疑自己的眼睛、自己亲眼所见。

眼见未必是实

是啊!这世上,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就此耿耿于怀,做出种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因为亲眼所见,造成了多少误解和误会,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更为可悲的是,有些人至死都不知道,所谓的“亲眼所见”,其实是自己看错了!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能轻易地用"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所以相信眼睛看到的;而当眼见为实有所偏差的时候,我们又遵从自己的内心;但不经意间,内心也往往有所偏差甚至会欺骗我们,这是由于我们受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所造成的。人世间的许多真相要用至真至诚的心灵才能体察得到,当放下自我观念的时候,识别真假的智慧就会自然而出。

凡事如果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而缺少客观冷静地分析与思考,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我们应当从多种角度去分析,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或许你亲眼见到了某些事情,但那可能是表象或者是部分的表象,并不是真正的事实。实际上,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不足事物真相的千分之一。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即使是亲眼所见,也很难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眼见不一定为实

对同一事物,有人看到的是利益,有人看到的是危害。立场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我们戴上了有色眼镜,从而导致眼睛在看人和事物时发生了过滤和偏差。

你找我借钱,我借给你2万元;你找张三借钱,他借你5万元,你肯定觉得他比我更够意思。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张三他有100万元存款,而2万元却是我的全部家底!

现今人们拥有高学历、高智商、高知识,却往往过度仰赖高智商、高知识。正因为此,也阻止了自己在智慧方面的成长。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但圣人可以当下就动用智慧,轻易地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做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做到。

参考资料:《吕氏春秋》

如果觉得《“眼见”就一定“为实”?两则小故事告诉你 眼见还真不一定为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