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电影《玛丽和修女》中的人性光辉:教我们如何用爱和世界相处

电影《玛丽和修女》中的人性光辉:教我们如何用爱和世界相处

时间:2019-09-23 03:55:49

相关推荐

电影《玛丽和修女》中的人性光辉:教我们如何用爱和世界相处

文/八月星辰

图/网络

本文2566个字,预计花费您3分钟。

今天我遇到了一个灵魂,一个娇小柔弱的灵魂。透过栅栏,我看到这个被禁锢的灵魂在绽放光芒。

电影《玛丽和修女》是根据发生在19世纪一家法国修道院的真实故事改编。豆瓣评分8.0,它于上映,曾获得过卢卡诺影展广场之夜单元特别奖,在国际权威媒体上也是佳评如潮。

它是一部由尚皮耶·亚莫斯执导、影后伊莎贝卡蕾主演的传记型电影,主要讲述了又聋又哑而且眼盲的小女孩玛丽(从失聪机构海选的爱莉亚娜芮娃饰演),在修女(伊莎贝卡蕾饰演)的帮助下,如何完成成长蜕变的故事。

这部小众的法国文艺片,虽然节奏平缓,台词不多,在票房上也无法与商业片匹敌,但是它带给观众的思考和体悟,却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电影,是如何教会我们用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

1.爱让我们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电影的第一部分,聋哑且眼盲的14岁玛丽,被父亲用绳索,捆绑着送到修道院,期望能够在这里学会穿衣洗澡这些基本的技能。此时这个披头散发、衣冠不整的女孩,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修女,如野兽般粗暴,没有人能够靠近她。在影片开始,玛丽仿佛总是有着用不完的力气来反抗这个世界和所有想要触碰她的人。

玛丽渴望像正常女孩一样安静的生活,想要迫切的了解这个世界,但同时她又觉得自己是不完美的、不被接受的 ,以至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内心冲突的产物。

另一方面,玛丽父母的态度,也使得玛丽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自我的否定。还记得影片一开始,父亲第一次送玛丽来修道院时,是用绳索将她捆绑着的。在修女去接玛丽回修道院时,她的父亲也是用皮质的手铐把她交到修女的手里。

心理学认为:一个孩子是否接纳自己取决于她们是否感觉到被自己的父母所接纳。研究表明,在八岁以前,我们都缺乏构想出于一个清晰的、与父母分离的自我的能力。如果父母吝于传递我们已经“足够好”或者是“被接受”这个信息,那么我们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对于自我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矛盾的。

玛丽的父母无疑是爱她的,只是在面对玛丽的残疾,她们是无奈且无助的。只有修女玛格丽特在第一次看到玛丽时,确定这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灵魂。修女不顾自己严重的肺病,坚持亲自教玛丽手语,只因不想让她承受禁锢的痛苦。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所谓的不完美和残缺,其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内心从未正视过他们。修女用无私的爱和鼓励,让玛丽渐渐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并看到自己闪光的地方。是爱,让我们内心不再空旷;是爱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来接纳、完善和丰盈自己。

2.爱让我们与这个世界和解

如果生命的风景注定漆黑一片,让我们牵着彼此的手勇敢迈步向前。

电影的中间部分,展示了玛丽是如何从抗拒这个世界到融入这个世界的过程。玛丽在最开始,无疑是渴望感受这个世界的,这从她在河边戏水的画面就能感受到。但面对修道院里其他孩子并不友好的“见面礼”,她只能用摔盘子和不梳头来继续和外界作对。 随着修女对她的耐心和爱护,玛丽开始明白,与这个世界和解比对抗更好些。

她主动接过毛巾给自己洗澡,她穿上鞋子和衣服,站在雪地里触摸雪花,这是她接受这个世界的开始。直到她学会用手比划小刀、跟爸爸妈妈表达“我爱你”、用积木方块拼出自己名字的时候,我们知道她真正融入了这个世界。

海伦凯勒:“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版的玛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她同样从小失去了听觉、视觉和语言表达能力。海伦的导师莎莉文,鼓励她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并教会她用手语和家人沟通。海伦的脾气不再暴躁,并且学会了读书和说话。我们并不知道海伦是从那一刻决定与这个世界和解的,但我们知道的是,海伦最后考取了哈佛大学,还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教育家。

如果没有导师莎莉文给予的爱,海伦凯勒如何能够放下恐惧与对抗,去感受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正如她所说:“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无论是影片中的玛丽,还是现实中的海伦凯勒,她们都因收获了无比珍贵的爱,这些伟大的爱,让她们摆脱了人生的黑暗,终于和世界握手言和。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必须接受这份命运的馈赠,学会和世界和解。唯有将过去和现在、甜蜜和伤痛一并深爱,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自在而圆满。

3.爱让我们不惧死亡,让生命得以延续

我好高兴,能再一次见到玛丽,她是我的灵魂女儿,生命之光。

电影的后半部分,在她和修女的情谊日益加深时,修女却因为身体严重的肺病,倒在了病床上。难过的玛丽哭着比划着:“我不允许你死!”修女告诉她,死亡不是终点,“爱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 修女用生命给玛丽上完了人生最后的一堂课,也让玛丽知道了如何将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作家冉克雷维说:“提早认识死亡才会深刻人生。”哲学家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可是在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失的。我们总是避讳谈论死亡,因为它带来恐惧。可是如果死亡终究无法避免,那么我们每一次对死亡的思考,都是对生活本身的反思。爱是唯一能够战胜恐惧的存在,如果我们相信爱的价值,那么对于死亡的恐惧就会消失。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爱,又将爱绵延不绝的传递下去,我们就会明白死亡并不是结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走在和他人告别的路上,如何说再见,才能不留遗憾。如何带着他们对我们的爱,去爱他人,才是爱的终极价值。纵使悲伤无法彻底告别,但我们仍然可以用爱,让我们的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辉,这部电影带来的温暖力量正在于此。

结语

电影的最后, 玛丽手捧着鲜花,在阳光下,缓缓地走向墓园。她跪在修女的十字架前,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我希望和你成为朋友,你和我不仅仅是朋友。”伴随着墓地前的长镜头和独白,玛丽终于学会了接纳自己,学会了与这个世界和解,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终于成为了修女想要她成为的样子。

爱因斯坦说:“ 宇宙中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能量源,这种能量源就是爱。爱是光,爱是能量,爱是上帝,爱是生命力,爱是地心引力,爱是无穷无尽的能量源,爱是最强大的力量,因为爱,我们才活着。

作者简介: 我是@八月星辰han ,专注情感领域的80后,坚信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聆听,欢迎关注我,与有故事的你一起成长!

如果觉得《电影《玛丽和修女》中的人性光辉:教我们如何用爱和世界相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