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科举考试故事多 总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科举考试故事多 总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时间:2020-03-13 03:44:37

相关推荐

科举考试故事多 总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科举就如同是高高的葡萄架上的一串葡萄,无数士子在树下仰望,虽然也偶然有摘到葡萄的,但那毕竟只是少数的幸运儿,无数的士子仰望那串鲜艳诱人的葡萄,它似乎就在眼前,只要再有一步就能摘到了,但是却总是无法触碰,就这样在葡萄架下苦等了一年又一年,最终熬白了头发、熬花了眼睛,依旧对那串吃不到的葡萄念念不忘。

当然这只是那些对功名过于执着,也有些心态豁达的,眼见葡萄虽美但却吃不到,于是拂一拂衣袖,整一整帽冠,说道:这葡萄虽美,但我却并无能力摘得,何苦为它空耗光阴。于是潇洒的离开。

当然如此豁达之人毕竟还是少数,于执着、豁达之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就像那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一般,安慰自己,功名利禄皆如粪土一般,何必去追逐不休。虽然离开了那个葡萄架,但是心里却是酸溜溜的。

唐代的大诗人孟浩然终生未曾入仕,相比同时代的那些诗人们,孟浩然不能不说是特例,虽然李白、杜甫等也无缘科举,但是唐朝的入仕之路还不想日后那样只有科这一座独木桥,他们大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法曾经担任过一定的官职,但是却是个正宗的“民间高手”,未曾做过一天的官。当然并非是孟浩然不想做官,而是机缘巧合,让几乎吃到的葡萄又飞了。

孟浩然乃湖北襄阳人,40岁之前一直隐居于家乡鹿门山,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闲暇之余便会写一两首诗歌,一来图个消遣,二来还能给自己提升一下知名度。他的那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便传诵千余年。

虽然做隐士日子过得逍遥,但是孟浩然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有点索然无味,自己的才华也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但是没有弄一张进士出身的“国家承认学历”总是十分遗憾。这时候孟浩然的所作的诗也反映了他的心态:“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杨雄,一荐甘泉赋”。于是40岁的孟浩然准备出山求取功名,他收拾行装,准备去长安碰碰运气。

一到了长安之后,孟浩然便像唐朝大多数士子那样,先是四处的交游,以诗会友,可以看得出,虽然孟浩然当了40年的隐士,但是丝毫没有“孤僻症”,交际能力远胜普通人,不久之后孟浩然便结交上了监察御史王维。

王维当年凭借一首曲子,打动公主,得中状元,可谓是少年得志,如今已经升迁至监察御史,位高权重,孟浩然能攀上王维的高枝,再加上自己才华了得,这下孟浩然觉得金灿灿的进士学历证书已经在向自己招手了。

这一天王维邀请孟浩然去自己的办公室内共谈诗文,在二人互相切磋诗词歌赋,谈兴正浓的时候,玄宗皇帝突然亲临视察工作,孟浩然慌张之下躲到了床下去。

玄宗看王维一副慌张的样子,不亚于和小三幽会被妻子撞见的样子,他看见桌子上摊着一沓诗稿,便问王维是谁所作。王维觉得这也许是个向皇帝举荐自己朋友的好机会,于是便对皇帝说:这是臣的好友孟浩然所作,适才臣等正在谈论诗文,恰逢陛下驾到,现在孟浩然就躲在床下。

玄宗皇帝哈哈大笑,既然是诗人那就请出来相见吧,若是一直藏在床下,传言出去,别人会说朕不爱惜人才。孟浩然连忙从床下钻出来,诚惶诚恐的整理衣冠,然后向皇帝施礼。

玄宗开始阅读桌子上的诗稿,一连看了几首都颇为满意,不禁的点头赞许,但是当他读到一首《岁暮归南山》时,却皱起了眉头。诗中写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玄宗皇帝老大的不高兴,说道:既然先生自己说“北阙休上书”,也便是说先生自己不愿入仕途,既然是先生自己不参加科举,怎么能说是朕弃先生呢,应当是先生弃朕才对。既然先生不愿入仕,而是希望“南山归敝庐”,那便随了先生的心愿,先生还是回南山隐居去吧。

这一番话说得孟浩然无言以对,虽然孟浩然依旧是有意科举,但是已经是把皇帝给得罪,自知即使是参加科举,必然也是无功而返,于是便收拾行装,继续做他的隐士了,从此所做诗中大多对功名不屑,一副淡泊名利,相忘于江湖的气度。

谁都知道,孟浩然当初对功名也是充满了向往,只因机缘不巧,得罪了皇帝,只因无缘科举便开始“视功名如粪土”,是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看便知。

想看更多历史故事,欢迎搜索和关注“历史的小辫儿”,每天更新历史趣闻,嬉笑怒骂间感受五千年的历史轨迹。

如果觉得《科举考试故事多 总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