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孔融让梨》 到底是传统美德还是道德绑架?仁爱让礼让更美

《孔融让梨》 到底是传统美德还是道德绑架?仁爱让礼让更美

时间:2019-01-16 14:47:03

相关推荐

《孔融让梨》 到底是传统美德还是道德绑架?仁爱让礼让更美

侵权必究

《孔融让梨》,到底是传统美德还是道德绑架?仁爱让礼让更美

你有没有被家长无理地要求过让年幼的弟弟妹妹?当你被迫大方时,你是否觉得委屈和愤怒?小编想起一个故事——孔融让梨,孔融让梨是让给年长者,但是在我小编看来,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因为他们都是教导孩子去做违心的事,其实孔融让梨是一个真实性存疑的故事,因为正史里并没有记载孔融让梨,我们只能在作者不详的《融别传》里看到它,然后这故事就被当做了后世的道德教材,被用来教育小孩子要懂得礼让,但是小编认为当它成为教材时就变了味。

因为孔融让梨的故事里面有三个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孔融考虑到自己食量小吃不完大梨,孔融的让梨没有压抑自己的欲望,只是不贪多而已。第二个条件是他的让梨不是因为他遵守长幼之间的秩序,事实上孔融并不认同中国的传统孝道——愚孝,父母的无恩论和西方亲子观念惊人的相似,但和传统的愚孝背道而驰,很难想象思想如此超超越时代的孔融会成为封建秩序的典范。第三个条件是孔融和他哥哥的关系很好,《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了孔融和他哥哥争死的故事。

孔融的一个哥哥叫孔褒,孔褒有个朋友叫张俭,张俭被官府追逐逃亡到了孔家,孔褒当时不在家,于是在家的孔融便收留了张俭。后来事情败露了,孔融和孔褒被抓了起来,孔融说“收留张俭的人是我,应当由我受罚。”孔褒说“张俭是向我求助的,应该由我受罚。”孔母说“我是一家之长,应该由我受罚。”郡县的长官犹豫不决,写的诏书请皇上来做决定。最后皇帝认定孔褒有罪,并处死了他。孔家人争死不单是因为礼,而是孔家人之间的亲情关系非常浓。所以说,小编认为孔融让梨是有亲情作为核心,假如没有亲情作为核心,空有礼让的皮,那么孔融让梨就仅仅是一个封建礼教教育宣传片了。

没有亲情,只有算计,小编觉得根本就不适合在当代进行宣传。小编认为我们应该宣传的是孔家的浓厚亲情,而不是表面上的让梨。吃梨本来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后世就借孔融让梨宣扬的扭曲的价值体系里,吃梨你就输了。假如弟弟吃了梨,弟弟就会被指责不懂得尊重兄长;假如哥哥吃了梨,哥哥就会被指责不懂得礼让弟弟,这不是很可笑吗?说完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小编是想表达他还只是个孩子,可以成为让着弟弟妹妹的理由吗?礼让这个美得被用来让事情看上去名正言顺,在小编看来,家长的这种做法并不是为了培养哥哥的美德,而是为了平衡事端仅此而已。

小编认为这类家长是在教育哥哥要懂得撒谎懂得虚伪,懂得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做一个表面上爱护弟弟的伪善者。那么问题来了,哥哥这么说不是因为他自发的想法爱护弟弟,只是因为家长的道德绑架,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觉得家长偏心。在现代心理学中,道德被认为是随着个人发展阶段的改变而改变的,人会经历不同的道德阶段,很多小孩在认知不足以理解“礼让”这个词时就被家长教育要礼让,但是怎么能教育不理解礼让的人去礼让呢?小编觉得这只会增加孩子的困惑罢了。

弟弟则知道了只要和哥哥争一件东西,自己必然获胜的一方,而弟弟不知道获胜的代价是被人贴上不懂事的标签,不知道自己做的事和强盗做的事一模一样。他长大以后则成为被家长纵容的熊孩子。当然家长不会认为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和孔融让梨一样,兄弟之间先有爱再有礼让,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呢?对于“让”而言,把东西给有需要的人是美德,把东西跟更坏的人是助纣为虐。如果弟弟在一件事上做错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逼迫没有错的哥哥进行礼让,不应该用逼迫哥哥来鼓励弟弟继续犯错。

小编认为孔融让梨与“他还只是个孩子”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缩影,我们的父母只是把他们受到过的教育观念再传授给下一代,但是一直如此就是对的吗?小编认为与其用这些观念来绑架孩子,不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的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或公平。真正的孔融让梨不是虚伪,不是撒谎,更不是博弈,它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温馨故事。如果你有一天成为了被迫礼让的哥哥或姐姐,请记住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要学会对这些虚伪的大人说不,尊重别人同时也尊重你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觉得《《孔融让梨》 到底是传统美德还是道德绑架?仁爱让礼让更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