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专刊|泉水村的美丽蜕变——宜昌军分区帮扶省级贫困村脱贫纪实

专刊|泉水村的美丽蜕变——宜昌军分区帮扶省级贫困村脱贫纪实

时间:2020-10-20 08:15:01

相关推荐

专刊|泉水村的美丽蜕变——宜昌军分区帮扶省级贫困村脱贫纪实

宜昌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民兵帮助贫困户采摘柚子。

通讯员 尹涛 朱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初,湖北省宜昌军分区会同3家地方单位对口帮扶该市点军区联棚乡泉水村。5年来,他们依托当地的绿水青山,发展“旅游+生态”产业,让泉水村实现了整村脱贫。这个原本大山深处的省级贫困村实现美丽蜕变,先后被评为“宜昌市文明村”“宜昌市健康村”,跻身“宜昌最美乡村30强”。

在泉水村的蜕变过程中,留下了怎样的脱贫故事?日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去探寻宜昌军分区官兵带领该村脱贫攻坚的制胜秘诀。

一条河流带来的环境之变

泉水河畔,橘子花开,香飘两岸。泉水村又迎来了一个美丽的季节。

泉水村,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最偏远的一个村落,三面被大山包围、交通不便,山岗多、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6亩。

山上流淌的泉水在山脚下汇集,形成一条泉水河,河流穿村而过,泉水村由此得名。

该村三组组长赵金华正忙着接待前来踏青和郊游的驴友。受疫情影响,原本红火的乡村田园旅游直到“五一”节前才逐渐恢复。

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的赵金华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靠泉水河挣钱。

如今清澈的泉水河,5年前却是一条让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泉水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宜昌军分区会同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宜昌市直机关工委、宜昌市交旅投资集团等3家地方单位实施对口帮扶。

“过去村里男子娶媳妇,女方不看家当看水窖。”在村里走访调研时,从时任泉水村党支部书记罗雨的话语中,宜昌军分区领导找到该村的穷根——缺水!

住在有泉水的地方还缺水?带着这一疑问,军分区扶贫工作队来到老赵所说的“臭水沟”源头——一个位于该村二组、三组中心地带的泉水溪湾处。该村老支书赵长军介绍,溪湾是泉水河沿线居民生活、农田灌溉的水源地,后因淤泥堆积失去储水功能,50多年来未曾有过清理,水体发臭,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用水,户外游和采摘农产品的外来人员都避而远之。

12月,该军分区党委常委集体来到泉水村,牵头帮扶单位召开扶贫工作现场会,明确启动一系列扶贫建设项目,泉水溪湾及河道整治项目率先开工建设。

整治动工那天,军分区协调驻宜部队官兵和原武警某交通支队调来2台大型挖掘机、1台运输车、4台排污排水设备,组织100多名官兵、民兵,投入清淤作业。历时半个多月,扶贫工作队和支援的官兵、民兵一起集中攻坚,完成了清淤工作,共清淤3500立方米,清理最深处达到6.5米。

4月,军分区又筹集资金60万元,对泉水溪湾及河道周边道路进行改造绿化,新建居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设施、生活娱乐活动区。军分区协调地方将泉水河两岸作为点军区美丽乡村步游道示范点,进行加宽改造,形成环境优美的乡村旅游小道。

泉水溪湾清淤整治和河道改造美化后,清澈的山泉水顺流而下。每逢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而来,徜徉在泉水河两岸游玩。50多家农家乐在泉水村次第开张,村民们自家产的土猪肉、土鸡、山药、水果等成了游客的抢手货。每年仅游客消费,为每个家庭带来的收入就达5000多元。

与赵金华一样,享受泉水河蜕变带来实惠的还有贫困户赵春元。由于环境的改善,来泉水村爬山、捞鱼、摘柑橘的游客多了起来,勤快的赵春元被聘请到村里农家乐当“大厨”,每年仅这一项就能收入数千元。

泉水河的环境之变,让原本贫困的泉水村从“求生存”走上“求生态”的转型之路。

驻宜部队官兵清理泉水溪淤泥。

一颗柚子产生的收入之变

在泉水河的源头,有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村民取名为鸡公岩。

从鸡公岩源源不断流淌出的泉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泉水村人,如今它又承载着这个小山村脱贫致富的新使命。

站在鸡公岩顶放眼望去,一边是日渐繁华的现代都市,一边是烟波浩渺的巍巍峡江。

三峡库区蓄水后,峡江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稍高,又没有霜冻,是一个天然的“水果保鲜库”。村民祖祖辈辈有种植柚子的习惯,但由于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总是卖不出好价钱,村民们收入微薄。

守着优厚自然资源,却过着穷日子。这是在结对帮扶之初,泉水村给宜昌军分区官兵最深的感受。

“泉水村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优质的山泉水,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乡亲们脱贫致富大有希望。”采访中,军分区政委黄桂林介绍,从修缮泉水河开始,军分区几届领导班子都围绕着特色资源谋划泉水村发展蓝图。

为了尊重村民的习俗,保护他们种植柚子的积极性。军分区领导与帮扶单位商量,以村民的种植习惯为突破口,扶持贫困户从种好“一棵柚子树”开始,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3月,在摸清了扶贫的着力点后,军分区领导决定大干一场。他们请来农业种植专家,分析全村山上山下水土的品质,研究适合种植的柚子和柑橘品种。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民代表到福建、重庆、江西等地,学习考察柚子、柑橘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

由于泉水村的柚子多在每年11月份上市,扶贫工作队商量决定为村里引进红心柚和“耙耙柑”等晚熟柑橘类水果,与该村原有种植的柚子错峰上市,填补该村冬季和春季水果生产销售的空白。

为解决贫困户种植成本的问题,从引进红心柚和新柑橘品种树苗开始,军分区会同帮扶单位出资30多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购买2.8万棵红心柚和“耙耙柑”幼苗免费发给贫困户,并邀请农技服务站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种植方法,最大限度提高种植水果品质。

“品种改良要3至5年的过渡期,这期间我们吃啥呢?种植现有的柚子虽然卖不了几个钱,至少能保证不饿肚子……”正当军分区从福建运回改良柚苗时,贫困户闵泽福的一席话给扶贫队员们浇了一盆冷水。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缓解柚子和柑橘改良期间贫困户收入减少的问题,军分区协调其他帮扶单位,又为每个贫困户制定了脱贫“双保险”:设立专项扶贫资金,每年为每个贫困户提供4000元专项资金;协调宜昌市退伍老兵农业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家庭提供板栗薯幼苗,在柚子改良的田间套种,并签订保底收购价。

军分区司令员黄长清多次上门动员帮扶户何兴安,鼓励改良柚子品种,并保证为他找销路。终于,一人带动两人,两户带动三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参与到柚子和柑橘品种改良队伍中来。

以前,泉水村的柚子和柑橘都在11月、12月这两个成熟季内采摘。去年红心柚、“耙耙柑”开始挂果后,乡亲们的柑橘采摘时间从前一年11月份一直延长到第二年的3月份。红心柚和柑橘系列水果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村民每亩果园的收入从不到2000元提升到1万多元。全村有80多户贫困家庭形成了以柚子和柑橘为主的种植产业,每年仅种植这一项,贫困家庭人均收入就超过5000元。

一颗柚子树带来的收入之变,让泉水村民的生活从“求温饱”到“求环保”转变,满山遍野的柚子树和柑橘树让泉水村的山变绿了、人变富了。

贫困户闵先翠(右二)经过帮扶实现脱贫,住进了新房。乔迁新居后,宜昌军分区负责人到她家中走访。

一条道路引出的发展之变

今年50岁的泉水村村民闵先翠,日子曾过得紧巴巴:生病的丈夫需要长期吃药,唯一的儿子在镇上读高中。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身体有残疾的闵先翠在家附近的厂子干些手工活,挣点小钱维持家用。丈夫的医疗费、孩子的教育花费花去了微薄收入的大头。,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从小生活在农村,闵先翠张嘴都是直白话:“以前我在村子里呆的时间少,也不知道享受了哪些具体扶贫政策。我只知道村里路修通拓宽后,现在每天进出的小轿车、大货车就没断过。”

闵先翠朴实的话语,说出了这几年泉水村的变化。

优美的自然环境,引来了无数自驾游客;香甜可口的泉水柚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这一进一出的背后,是一条路带来的变化。

进出村的唯一公路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窄处不到4米,两车相遇时只能相互退让,成了限制泉水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乡村旅游、泉水蜜柚种植慢慢形成规模后,该军分区又联合帮扶单位打响了扶贫攻坚的第三场战役:修路。

军分区拿出100万元作为专项修路资金,又协调军地帮扶单位设法筹措经费1100余万元,用于村级道路改造建设;军分区还协调地方借力乡村路网提档升级的政策,将泉水村作为全区第一个农村路网改造试点村,进行政策性扶持。

资金到位,修路工人进驻,村里忙得热火朝天,村民们也纷纷自愿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贫困户有的主动让出自家的果园用于拓宽路基,有的主动参加修路施工,有的把自己的院子腾出来作为施工场地……不到半年,泉水村连接外界的公路全部硬化、刷黑,路基宽度由原来的不到4米拓展到9米。帮扶单位按照旅游公路的标准,还对公路沿线6座桥梁进行了美化设计。

公路通车那天,村民们像过年一样,自发走出家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庆祝通车。

“村里的路修好了,柑橘种植产业发展起来了,生态环境美化了,泉水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军分区副司令员柯尊斌介绍,泉水村帮扶单位趁热打铁,帮助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聘请三峡大学旅游学院阚如良教授帮助设计泉水村旅游发展规划;每年柚子和柑橘成熟季节,军分区会同帮扶单位在村里组织策划采摘节活动,邀请旅行社组织游客进村开展乡村一日游、走进贫困户果园开展柚子采摘等活动。

一条路让泉水村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5年前,三分之一的年轻人靠外出务工为生;如今,大家纷纷回到村搞起种植和乡村旅游。年轻人回乡创业,成为带动泉水村发展的主力军。

截至去年底,泉水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全村400多户、1600多人过上了甜蜜的日子。

扶贫感言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宜昌军分区政委 黄桂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资源。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把扶贫工作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紧密结合,富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相互融通,就能做到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

在有关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泉水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脱贫攻坚中靠“山”“水”搭台,抓生态产业,大力开展山泉水保护、河道整治、村庄环境美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山水绿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种植养殖等生态产业,并依托蜜柚和柑橘种植产业,打造集户外游、采摘、民宿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一条绿色农产品产销链串起所有贫困户,实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有产业”的生动局面。

如今,村里漫山遍野的果林更绿了,山泉水更清了,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绿水青山回馈乡村振兴的效果更加显现。

泉水村的脱贫实践再一次充分证明,环境就是民生,碧水蓝天就是幸福。只有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金山银山才能做得更大。

依靠特色生态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泉水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正如习主席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泉水村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不断奋进。

本版图片 刘海龙 摄

如果觉得《专刊|泉水村的美丽蜕变——宜昌军分区帮扶省级贫困村脱贫纪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