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河南一大叔蹲守故宫六年拍下三万张绝美照片 引来单霁翔为之作序

河南一大叔蹲守故宫六年拍下三万张绝美照片 引来单霁翔为之作序

时间:2022-09-15 02:06:32

相关推荐

河南一大叔蹲守故宫六年拍下三万张绝美照片 引来单霁翔为之作序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受访者供图

因为朋友圈的一篇文章,苏唐诗“火”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在此之前,他默默花了六年时间蹲拍故宫,用三万多张绝美照片,展示着故宫的春夏秋冬,诉说着王朝的兴衰故事,令人感慨“一眼万年”。然而,他并不是一位专业摄影师,而是河南虞城县一位工作近30年的基层民警。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名”,苏唐诗感到惊讶又惶恐,但他还是会尽快恢复平静,继续拍照,记录并传承好古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年去故宫40多次,拍摄超三万张故宫照,他想呈现一个“完整的故宫”】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名为《故宫蹲守六年,他拍下30000张绝美照片》的文章刷屏,文章中所说的摄影师,是来自河南虞城县一位44岁的民警,名叫苏唐诗。

苏唐诗镜头中的故宫,褪去了往日的繁华,以另一种泰然自若的姿态屹立在大地。故宫的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朱门金殿、龙阙凤檐、绿柳红墙……全被苏唐诗一一收进镜头,一眼万年。此刻,故宫不再是威严神秘的,而是温柔包容的,这座穿越历史的古老建筑,静默观望着岁月更迭,散发出悠远的意境。

在这些惊艳的照片亮相之前,人们并不知道,苏唐诗已经用镜头对故宫默默守护了六年之久。近些年,随着故宫开放区域越来越多,各种活动展览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紫禁城中,“高大上”的故宫“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使得苏唐诗看到了故宫的另一面,于是他一心想要呈现一个完整的故宫。

带着相机,以游客的视角,苏唐诗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往返于河南县城和北京故宫之间,多达40多次。“每次来了我就借宿在北京的朋友家里,从他家到故宫需要坐四趟地铁,8号线转14号线,再转4号线,再转1号线,我一般6点钟就起床出发,地铁不挤,况且去晚了故宫游客多,就拍不成了。”

出了地铁口,苏唐诗都会买两个包子和一个鸡蛋,这是他的“标配早餐”,还要再买一杯咖啡,“我需要提神。”中午,他在故宫里的餐馆吃午饭,20块钱就能吃饱,吃完接着去拍,一直到晚上。苏唐诗的儿子在北京读大学,有时候拍完照,他还会顺道去看看儿子。苏唐诗外出拍照,妻子满是支持,“他拍得好,拍得开心,我也跟着高兴。”

每到冬天,为了拍故宫的雪景,苏唐诗都会密切关注北京的天气预报。最难忘的一次,是他得知北京下雪的预报后,在春运返程高峰期间,费尽力气抢到一张站票,站了5个小时去故宫,他的腿都站僵了。幸运的是小雪如约而至,他总算拍了个尽兴。

但他从来不觉得辛苦,他说:“我想拍的故宫,是老百姓都可以看得到的故宫,是大家旅游时忽略了的故宫,我就一直拍,没想到一拍就拍了六年。”

【成长在诗书之家的基层民警,为缓解压力重拾摄影爱好】

苏唐诗与摄影的结缘,并不是偶然。他出生于诗书之家,父亲苏雨才在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且成就斐然,他的大哥苏新诗同样擅长书法、绘画、摄影等,同时还是创造“方正苏新诗柳体”中国字库的第一人。

家庭氛围使然,苏唐诗从小就被传统文化浸润着,“逢年过节,邻居都来找我家讨字讨春联,我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迷恋。”苏唐诗回忆,受家人的影响,自己也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但摄影始终像一个“编外”的爱好,迟迟无法“转正”。

和普通男孩儿一样,苏唐诗有个英雄梦。高考填报志愿,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警校。苏唐诗考上开封警校后,其中的刑事技术课,包括照相和冲洗照片,他学习得非常认真。毕业之后,他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警察,在虞城县公安局当刑警。1996年,刚参加工作不久,他就参与破获了轰动全国的“何长利大案”。

苏唐诗还记得当何长利公捕大会召开时,天上正下着雨,他寻找角度拍摄了一张群众爬到树上、房顶上、墙头上,打着伞看公捕大会的照片,分别被当时的《商丘日报》和《新华社内参》刊发。“这是我拍摄的第一张新闻照片。”苏唐诗说,干刑警需要勘查现场做记录,自己会拍照的技能也就派上了用场。

然而,警察的精神压力大,他在警令部工作的时候,每天不分白天黑夜,手机时刻开机,随时处理接警线索,还要负责编写相应的工作资料,最多的时候,他一年要写超过930篇的信息。

,为了缓解压力,苏唐诗决定重拾儿时的爱好,他攒了两个月的工资,大概4000元,买了一部数码相机——松下FZ30,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摄影之路。

【因为一次比赛,和古建筑摄影结缘】

拍公园的风景,拍家人的情绪,拍清晨的薄雾。刚开始,苏唐诗没想太多,拿着一部相机,拍所有自己想拍的。

在同事许铭君眼里,苏唐诗很有天分,但更多是勤奋。“为了拍黄河故道,他可以连续十几天5点起床,从县城开车赶到黄河故道,在8点上班点名前再开车回到单位。”许铭君说,苏唐诗拍照都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从没耽误过工作,在市公安局绩效考核中,苏唐诗所带领的业务部门连续六年都拿了第一。

“拍得很好!”苏唐诗的好友冯尚文和崔枫,比苏唐诗更早接触摄影,当他们看到照片后,赞不绝口,这让苏唐诗备受鼓舞。闲暇时,甚至夜深后,朋友们经常围坐在苏唐诗的电脑前,一起讨论摄影。在多位朋友的鼓励下,苏唐诗加入河南省和商丘市摄影协会,逐渐投稿参加一些比赛。

真正让苏唐诗意识到他对古建筑的钟情,源于的一次古建筑摄影大赛。他在网上看到这个比赛后,投稿了一组在山东单县牌坊街拍的照片,却没想到从几百万张照片中脱颖而出,获得总赛区三等奖,继而被评为“年度古建筑摄影师”。这场大赛,如同一点星火落入干柴,点燃了苏唐诗对拍摄古建筑的热爱。第二年,他接着参赛,拿下了总冠军。此后,苏唐诗对古建筑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

为了拍山陕甘会馆,他“赖”在景区拍到游客散尽,被管理员屡次催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在五台山显通寺,他趴在香炉脚兽旁等待最佳画面,燃烧的香火掉在衣服上都浑然不知,至今右胳膊还有被烧灼后留下的疤痕。

有了爱好的调剂,苏唐诗的精神面貌逐渐恢复起来,但长年累月的辛劳导致他腰椎病发作,甚至在春节值班期间,右耳突发性失聪。就这样,他迫不得已从一线岗位上退下来。,他被调任到虞城县公安局做工会主席,发展警营文化工作,工作上的调整让他变得稍微轻松一点,有更多时间思考摄影。

因为对古建筑拍摄有着独到的理解,苏唐诗把这些思考整理成文,在出版了《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一书。出书之后,他想要冷却一下,沉下心选择下一个目标。苏唐诗突然意识到,故宫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自己却从没认真审视过。为此,苏唐诗跑到国家图书馆翻阅画册,钻研故宫的文献资料,他要深入地理解故宫,让照片更富有人文价值。

【给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寄画册,意外收获一份书序】

对故宫的拍摄最早从开始,那时候他多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当明确了拍摄故宫的主题后,他便开始乐此不疲地观察故宫的每一个角落。他大清早去故宫排队,常常第一个检票进故宫,趁游客还没到达,快速抢占最佳位置,拍完后立即跑向下一个地点,在故宫一“泡”就是一天,他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他熟知故宫的每条路、每道门,哪里光线最好,何处花开最艳,他把故宫装进相机,也把故宫画在心间。

拍摄故宫开销大不大?“除了高铁、火车这些路费,再有就是门票,淡季40元,旺季60元,算起来的话,去一次故宫大概要花个七八百块。”苏唐诗说,近些年参加比赛挣的奖金就有20多万,完全可以负担这笔开销。为了方便拍照,他还买了故宫的年票,300块钱能去十次。如果苏唐诗的微信运动步数达到25000步左右,占领微信步数榜时,苏唐诗的朋友就知道,他肯定是去转故宫了。就这样,苏唐诗用六年拍了大约三万张故宫照。

当他从三万多张照片中层层筛选出148张,集结成《看见,不一样的故宫》这本画册的时候,连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动,并为这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亲自作序,写寄语。

素未谋面,单霁翔为什么会给苏唐诗作序?苏唐诗拍摄故宫的时间,正好与单霁翔任院长的时间重合,今年7月初,画册基本成型后,有一次苏唐诗和朋友交流时,提出了心中的遗憾:“我拍了这么久的故宫,不知道单院长怎么评价,如果有机会得到指导就好了。”朋友一听,当即给苏唐诗支招,让他邮寄一份画册到单霁翔的办公室试试。苏唐诗抱着一丝期待,将信将疑地把画册寄去,随画册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不认识单院长,只能用这种莽撞的方式联系他。”

令苏唐诗没想到的是,很快,回信来了,“单院长看过画册之后,居然还为画册写了序。”当时,苏唐诗刚下班,正走在从公安局回家的路上,他只记得天快黑了,可自己却如获至宝,被兴奋激动的情绪包围着,“我高兴得不得了,我是真的没想到!高兴得晚上回家多喝了一杯酒。”

【面对“成名”有些无所适从,想尽快恢复平静继续拍照】

单霁翔在《看见,不一样的故宫》的序言中写道:“我被眼前这些有关故宫的照片所打动。我看到了已然落下神坛、走入人间的太和殿广场,格局恢弘依旧,多了些和蔼可亲……故宫之所以称为故宫,便是因为它属于历史,属于人民,属于新中国,属于新时代。它不应藏于深宫,不应站在旧时代的高处,眼神冷漠,俯瞰众生。我们让人民丰衣足食,再让紫禁城走入人间。在人民的心目中,故宫之大美才能恣意绽放……”

《看见,不一样的故宫》,是苏唐诗心目中的故宫,更是他期待大家看到的“另类”故宫,是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故宫。

翻开画册,第一张是风云变幻下的故宫,这是一个神秘的故宫;第二张,是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和妈妈在故宫玩耍的情景;第三张,是一个老太太戴着一个银戒指,用长满老年斑饱经风霜的手,抚摸门钉的姿态;第四张,拍的是夹缝中的石狮子;再往后看,就是故宫的春夏秋冬……

这几天,苏唐诗的手机快被各大媒体“打爆了”,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来自河南小县城的他,好像“火”了,这是他始料不及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名”,他惊讶而又惶恐,有些无所适从。苏唐诗想要尽快恢复平静,“我就是一个平常的摄影师,接下来多多拍照,以后会更多地用我的镜头,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精髓部分,多做一些事情吧。”

(见习编辑 熊子文 实习生 刘梦鸽)

如果觉得《河南一大叔蹲守故宫六年拍下三万张绝美照片 引来单霁翔为之作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