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于立忱 于立群:爱上同一个男人 相隔40年 两姐妹均自杀身亡

于立忱 于立群:爱上同一个男人 相隔40年 两姐妹均自杀身亡

时间:2024-06-06 23:57:46

相关推荐

于立忱 于立群:爱上同一个男人 相隔40年 两姐妹均自杀身亡

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名人郭沫若逝世已经30余年,但对他的评价,很多方面都尚未定论,特别是关于他的感情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所在。

郭沫若有着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婚外情人四五个,著名文学家夏衍曾用“绝代风流绝代痴,不痴哪得情如丝”来评价他。

郭沫若的特别之处在于,和他沾边的女性下场几乎都是悲剧。特别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和其姐姐于立忱,在相隔40年的时间里,姐妹二人相继自杀,直到现在,大家对她们自杀的原因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图 | 前排是于立群,已寻不到姐姐于立忱照片

于立忱和于立群是一对姐妹花,出身贵族人家,伯祖父于式枚是李鸿章的枢密,外祖父是清末最后一任两广总督岑春煊。

母亲岑蕴文与父亲于孝侯的婚事门当户对,婚后她一连生了五个女儿,于立忱是长女,于立群是三妹。因为接连生女儿,岑蕴文在夫家十分没地位,好在最后总算生下个男孩来。

于家的这种情况和张家四姐妹相似,都是母亲接连生了好几个女儿后才生下男孩。但和张家四姐妹无忧无虑、生活富足的童年比起来,于家姐妹们的童年却是黑色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顺心。

父亲于孝侯是没落贵族的典型,他赌博、喝花酒、夜不归宿,把家产挥霍殆尽,还经常对妻子家暴。

母亲迫于无奈,把唯一的儿子和稍大两岁的五妹过继给一位姓刘的世交,自己带着小女儿投奔了上海的岑氏亲戚。

大姐于立忱蔑视父亲的自甘堕落,结果也被逼出家门。那时她还未成年,靠摆摊给人写春联赚取学费,用两年时间修完高中的全部课程后,考取了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北师大。

母亲和大姐离家出走后,三妹于立群便成了父亲发泄无名怒火的主要对象。她读完四年小学就被迫辍学,后来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想要学唱戏,却被父亲大骂“有辱家风”,被抓回了家。

1931年年初,黎锦晖主持的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来北京招生,大姐于立忱支持三妹再次背着父亲去考试,于立群顺利通过考试,成功逃离了没有温度的家。

于孝侯很快得知了于立群的去向。他追到上海,找到名存实亡的妻子,联名由律师出面,宣布把进入演艺圈的于立群逐出家门,从此她步大姐后尘,与家中脱离关系。

图 | 网传此图为于立忱,但实则为名画家关紫兰

于立忱聪明好学,有才有貌,她毕业后当了教师,平常除了教书还关心时政,后来因为参与政治活动被捕入狱。

获释后于立忱进入天津《大公报》,担任妇女版块副主编,同时兼任摄影师和记者,她把妇女版块搞得红红火火,是《大公报》不可多得的一员女干将。

1934年于立忱得到《大公报》津贴,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此时郭沫若也因为被蒋介石通缉,正在日本流亡。

于立忱从小就爱读郭沫若的著作,对《女神》一书尤为欣赏。 她景仰郭沫若渊博的学识,还曾专程去郭沫若住处请教过诗文,两人算是旧识。

图 | 郭沫若在日本留影(前排中)

异国他乡再度见面,于立忱十分欢喜。她性格外向,多情敏感,与郭沫若互相欣赏,渐生情愫。

一次郭沫若带着郁达夫去访问于立忱,她写了一首《咏风筝》给他们看,用"半缕轻丝”隐喻对郭沫若的情思。郭沫若当场和了一首《断线风筝》,被于立忱盛赞“格调真高”。

但郁达夫始终觉得“断线”两个字不吉利,劝郭沫若改一改,没想到这也成了于立忱和郭沫若感情结局的写照。

1937年,《大公报》主编张季鸾写信给于立忱,要她回国,不然就停止发放津贴。无奈之下,于立忱于3月返回上海,回国后贫病交加、精神抑郁,5月便自缢了,留下绝笔“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个人,无能为力矣”。

于立忱自杀死亡47年后,生前好友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上发了一篇长文,称郭沫若在日本追求于立忱,在她怀孕之后弃之不顾,逼迫于立忱借盲肠炎手术之名去打胎,致使其自杀身亡。

本来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未掀起什么水花,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篇文章被找出来并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自此,郭沫若背上了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的罪名。

图 | 著名作家谢冰莹

事实上,这并不是谢冰莹围绕于立忱之死写的唯一一篇文章。在于立忱离世时,谢冰莹得知消息后立刻写了《痛心的回忆——吊立忱》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和47年后的那篇《于立忱之死——是郭沫若害死她的》结合起来读,再加上《大公报》为了纪念于立忱曾三次发文,便可以发现前后有几点颇为矛盾。

第一点人物存疑。按照谢冰莹的说法,于立忱并不是患盲肠炎而是去医院打胎,当时陪在她身边的只有自己一人。

这条对比谢冰莹之前写的《痛心的回忆——吊立忱》一文,便可看出矛盾点。《痛心的回忆——吊立忱》中描述了自己和《朝日新闻》社的竹中繁子及其他朋友在病房里探视的情形:“你害了盲肠炎躺在庆应大学的病院时,天天有许多中国朋友去看你,但女性中以我和竹中最勤……”

时间地点人物清晰明了,那么谢冰莹在40多年后的回忆中声称“仅自己一人在场”的说法便完全不成立。

第二点时间存疑。于立忱做盲肠炎手术的时间,可参考1937年5月29日《大公报》的说法:“不幸女士东居甫及一年,即患盲肠炎。”于立忱是1934年去的日本,那么手术时间毫无疑问是1935年。

而《于立忱之死——是郭沫若害死她的》文章里提到的手术时间为1937年,实际上1935年4月14日谢冰莹在日本被捕,被关押三星期后,于5月17日离开东京回国。

既然两年前谢冰莹就已经离开日本,并且再也没回去过,那么她是如何在1937年去日本探望做手术的于立忱呢?

图 | 谢冰莹

第三点嘱托存疑。按谢冰莹在《于立忱之死——是郭沫若害死她的》的说法,于立忱对她还有个嘱托:“我有个妹妹于立群……我没告诉她和郭的这段丑事,你将来有机会见到她,就请把这件事告诉她吧。”

这个“嘱托”来得更是莫名其妙!

于立忱和妹妹素来关系亲密,于立忱生病回国后,都是于立群在身边照料她直至离世,姐妹二人什么掏心窝子的话不能说,偏偏要通过谢冰莹这个第三者去转告呢?

假如这件嘱托是真的,那么在1937年的淞沪抗战期间,谢冰莹曾和于立群一起在嘉定劳军,于立群在《战地剪影》记下了这段经历:“出发的时候……我便跟着冰莹姊去看看她们随从的军中情形,郭先生打趣地说:‘小心点成炮灰呀!’”

这么近距离接触,谢冰莹却对于立忱的嘱托守口如瓶。退一步说,即便她当面无法说出口,还有大把机会可以通过写信之类的渠道告诉于立群。

然而“比立忱还要愤慨”的她什么都没说,反而在所有知情人如郭沫若、于立群、于立忱的日本友人竹中繁子等均已去世后,才写了篇文章将害死于立忱的罪名强加给郭沫若。

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整篇文章都是谢冰莹女士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自己虚构出来的。

根据当时友人的一些回忆,“因肺病导致的抑郁情绪骤然加剧,痛不欲生,精神迷离”、“可惜她病着并且忧郁得很厉害”、“在最终身亡前便几次轻生。”可以推断出来,于立忱之死应该是因为抑郁症。

虽然郭沫若不是害她死亡的直接凶手,但于立忱精神抑郁的突然加重和郭沫若脱不开关系。她回国后,曾听到谣言说郭沫若在日本当了汉奸,她"五内俱焚",但反复琢磨后又认为传言不可信。最后这个多情的女子被悲观的情绪笼罩,抑郁症加重,加速了她的死亡。

图 | 郭沫若在桂林

和光芒耀眼、自信敏感的姐姐不同,妹妹于立群是个性格低调但执着的女孩。她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在歌舞团也属于先天条件不好的那一类。

为了克服自身缺点,她每天跑步、练功、抱着电线杆竖劈叉,还天天持之以恒地学习文化知识,努力追求进步。

1937年于立群与郭沫若初识,见面时于立群把大姐于立忱生前思念郭沫若的诗作交给他,见到故人诗作,郭沫若很是感慨。

1938年郭沫若南下,再次与于立群见面,这次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比郭沫若小24岁的于立群毅然搬到新亚酒店与他同居,并未婚先孕。1939年两人补办婚礼,于立群成为郭沫若第三任妻子,也被称为“抗战夫人”。

图 | 郭沫若结婚照

嫁给郭沫若后,于立群放弃了演艺生涯,担任了郭沫若的妻子、秘书、保姆等角色。她陪同郭沫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同时还要照顾几个年幼的孩子,忙得团团转。

在于立群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郭沫若在重庆时期出现了创作高潮,出版了以史剧为主体的一系列作品,在抗战斗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一次大家在郭沫若家里秘密开会,于立群怀着七个月的身孕,大着肚子到处通知开会,还要给几十人准备饭菜,累得站不住了,就跪在地上做。后来累到腿都浮肿了,用手一按一个深坑。

因长期劳碌,于立群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她不得不远离丈夫和6个子女,单独在外地医院静养了很长时间,身体才终于有所好转,然而悲剧却一件件接踵而来。

1967年,25岁的四子郭民英在中国音乐学院饮弹而亡。

1968年,在北京大学上学的二子郭世英被绑架,当时郭沫若正要出席周总理的晚宴,于立群央求他将此事告诉周总理,救救孩子。但当晚郭沫若坐在周总理旁边,沉默良久,终究未向总理提及此事。

没几天郭世英便从被囚禁的三楼跳下,当场身亡。得此消息后,于立群精神近乎崩溃,一向温和的她对郭沫若大吵大闹,还对着天痛苦地大喊道:“你们这些人冲着我来啊!为什么要冲着年轻人。”她白天强烈地抑制着自己的情绪,晚上一个人在床上悲痛地哭喊,身体和精神越来越差。

图 | 郭沫若全家合影

1978年,郭沫若病逝,于立群强打起精神,承担起郭沫若文集的编撰工作。但在郭沫若去世仅仅八个月后,于立群自缢于北京故居。

官方称于立群死因为“精神和病痛折磨”。但现在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于立群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偶然发现姐姐于立忱与郭沫若有过长达三年的不正当关系。于立群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步姐姐后尘,在愧疚和愤恨之中自杀身亡。”

然而,郭沫若的感情经历于立群知道,姐姐爱慕郭沫若她也知道,在她和郭沫若第一次见面时,曾把姐姐思念郭沫若的诗句拿给他看,因此不存在突然就接受不了进而自杀这种情况。

关于于立群之死,女儿郭庶英其实已经给出了结论。她在《我的父亲郭沫若》一书中提到,郭世英遗体的照片子女们藏了十年,一直都不敢给父母看,怕他们受不了。

“但是工作组不知道母亲的身体情况,将照片连同所有的文字材料都给了母亲。这次看到儿子遍体鳞伤的遗体照片,母亲受到了很深的刺激,我们知道后已经晚了……。”

图 | 于立群与郭沫若

可以想象,两个儿子和丈夫的相继离世使于立群的精神受到了重创,儿子遗体的照片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最终无法承受这种生命之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时心理学在中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未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如果子女能够及时发现于立群的异状并进行心理干预,说不定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于家姐妹的悲剧式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自古红颜多薄命。

文 | 怅雪

如果觉得《于立忱 于立群:爱上同一个男人 相隔40年 两姐妹均自杀身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