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幸福花开新边疆|兴安盟远新村:特色品牌助推脱贫行稳致远

幸福花开新边疆|兴安盟远新村:特色品牌助推脱贫行稳致远

时间:2023-02-16 05:42:26

相关推荐

幸福花开新边疆|兴安盟远新村:特色品牌助推脱贫行稳致远

“千人走路,一人领头。”放弃年薪40万元工作机遇的博士张骅,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远新村的带头人,他曾是北京林业大学团委副书记、科技处教学科研实践管理办公室主任。底,张骅响应中组部的号召到远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带着满腔的热情,投身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当中。

翻看张骅近几年的微信朋友圈,全都是和“远新村”有关的内容。

远新村位于科尔沁右翼右前旗其西北3公里处,辖区面积1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8户1131人,曾是国家级贫困村。,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群众共58户121人,贫困发生率超过10%。至4年间,虽然脱贫27户62人,但贫困仍是制约村子发展的瓶颈。

如今,这个许多年轻人曾拼命都想走出去的村子,迎来了它的生机。两年的时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带领全村人攻坚克难,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定点帮扶下,借助京蒙合作的历史契机,远新村于12月,以全旗考核唯一满分成绩脱贫出列,底全村脱贫比例达到99%,并且顺利完成远新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更是由国家级贫困村转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党建参观点、“三务公开”示范点、兴安盟脱贫攻坚示范点,并获得“兴安盟优秀基层党组织”“兴安盟乡风文明示范村”等荣誉。

远新村航拍画面 澎湃新闻记者 张力克 摄

话匣子打开才好开展党建工作

张骅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一张小床,刚来时,他几乎每天都睡在这里。他满怀壮志,给村民们上了第一堂党课,本以为会有些反响,不曾想被泼了一头冷水。村里党员反映“张骅书记讲得很好,就是听不懂”。他去农民家里讲政策,村民却说:“拍张照就行了,我地里还有活儿,要是有人来问,我就说您讲的特别好,行吗?”张骅对此很受打击:“我一共才说了三句话,啥都没讲呢。”

张骅在自己的办公室 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摄

张骅想了想自己说的话,看来不是乡亲不爱听,而是他说的太“高大上”,不接地气,大家听不懂。张骅意识到,若要做好上情下达,他必须要说乡亲们能听明白、易接受的“土话”,做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转换器。为了快速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张骅经常到村民家里“拉家常”。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话匣子打开了,工作就好开展了。现在,张骅跟村民打招呼,已是当地方言“十级水平”,“家里的庄稼”“家里的鸡”就是开头话。走在村里的小路上,经常有村民招呼他“好久没来家里吃饭了”。

如今,局面已经打开,张骅开始琢磨起党建工作的开展问题,远新村党员人数偏少,全村1250人中党员仅有30人,党员人数不足全村人数的3%。如何把乡亲们牢牢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成为张骅要破解的最核心问题。他白天入户走访,晚上便整理笔记,已经对远新村贫困村民的情况了如指掌。-,他驻村工作660多天,工作期间累计入户500余次,撰写扶贫日记300余篇,编制远新村发展蓝图,凝练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模式累计10万多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90余件,他成了远新村村民的贴心人,成了群众口碑相传的“博士书记”。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驻村工作队明确村“两委”责任义务,按照乡镇站办所职能进行分工,清晰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关系,杜绝村干部推诿扯皮,村民事无人管,把每个月26号定为党员固定日。张骅了解退伍军人谭景文有振兴村内经济的想法,但是又怕在村内推进不下去的思想负担后,便做他的思想工作。“谭景文一直有顾虑,和他沟通几次之后,他放弃了在乌兰浩特市的优越工作,成为远新村的挂职副主任。现在呀,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怎么扩大生产,怎么把我们的产品全面打入北京市场。”

此外,工作队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喜欢种地的村民组建了微信群相互交流种植经验,跳广场舞的阿姨们也经常聚在一起约着活动。于是,党支部安排优秀党员专人进行对接,对于村民们有需求但还没形成组织的,党支部牵头组建。这两年,党组织牵头组建了远新种植专业合作社、远新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远新秧歌队等,对接了棋类协会、广场舞群等,把乡亲们牢牢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工作队还总结出党支部带领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工作方法,“领”和“动”意义可不一样。“‘领’就是领导,例如要求全体党员在每次大型学习活动前,必须奏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佩戴党徽,明晰党员身份等等。‘动’是带动,一定要让群众真正明白‘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绝不是‘等靠要’来的,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参与到村里的发展中。同时在村内推进党员示范户、示范路、示范田,群众身边好人好事等挖掘一批标杆、榜样,这样大家就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张骅说。

通过两年的摸索和总结,远新村从原来的党员大会参会人数不足一半,到现在党员活动平均出勤率可达到80%以上,凝练出了“提升基层组织力、提高乡村基层组织化效能”为目标导向,“党支部带领党员,党员带动群众”为模式载体,“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群众发挥示范榜样效应”为抓手措施的“双提双带双示范”基层党建模式,该模式得到兴安盟盟委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盟推广示范。

83岁邱奶奶与她脱贫致富的小庭院

邱凤琴今年83岁,这里的人都叫她邱奶奶,这位邱奶奶有着一头花白的利落短发,腰板却很直,说话声也很响亮。邱奶奶一直和孙子李雪剑两个人相依为命,几年前,孙子独自外出打工,她便仅靠着出租22.28亩耕地过活。,邱奶奶因患肺心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且劳动能力不足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以往多了些贫困补助,但邱奶奶可不喜欢这个“名号”,而是力所能及的想办法自主脱贫。“刚来的时候,看见她一个人蹲坐在园子里边儿,院子里边儿零星地种点玉米,也没啥产出,后院那面墙全是黑的。”张骅皱着眉毛回忆起初次见邱奶奶时的情景。

邱凤琴在自家庭院 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摄

在了解了邱奶奶强烈的自主脱贫意愿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入户,帮邱奶奶想办法、出主意。经过讨论,确定了发展庭院经济的精准帮扶措施,同时为她提供优选黑糯玉米种子和菜苗。张骅解释道:“我当时把所有贫困户都逐户进行了分析,一户一户做的方案,邱奶奶那么大年纪,那么远的路,腿脚也不行,去大田里边儿干活儿不现实。邱奶奶的田地就租给别人,人家给她点钱和玉米,她自己没法儿做但又想去做这事儿,我就想猪、牛这种大牲口不好养,养个小鸡、鹅啥的,符合她家的特点,可以发展庭院经济,不过每户也不一样,像是邱奶奶她家是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

一开始,张骅担心邱奶奶对于新生事物怕是很难接受,没想到邱奶奶主动找到了他,要种他引进的黑玉米。对此,邱奶奶笑着和记者说道:“张骅这小孩儿挺实在的、人好,我就相信了,他也和我说了刚试验可能会失败,我就说万一错了你也错不到哪儿去,不还得有收入呢,何况你又免费给我种子肥料,又给我兜底的。要是这条路走对了,我可就脱贫了!”邱奶奶说的“兜底”,其实是张骅主动给她的承诺,即“赔了算我的,挣了算你的;种出来,我们给你找销路,帮你卖;你想弄个冷棚,我们就给你弄个冷棚”。这话对邱奶奶来说,可是一颗功效显著的定心丸。

邱奶奶拿到黑糯玉米种子和菜苗后,张骅带领驻村工作队经过认真思考,决定探索发挥庭院经济最大价值,让小小庭院的每方土地都能创造财富。根据作物生长周期,确定2.2亩地种植黑糯玉米,0.8亩地交替种植大田蔬菜和水果。在种植方式上采用有机种植。通过一年的努力,庭院经济成为了她家新的经济增长点,黑糯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就全部接到订单,0.8亩菜地分块按时间节点一块地角瓜、小白菜、萝卜轮作,一块地菇茑、草莓、龙葵果轮作;架子上豆角、黄瓜长势喜人,架子下大葱棵棵挺立;还有圈舍里的十只肉鹅,嘎嘎叫个不停。邱奶奶硬是把0.8亩菜地种出了2亩多的收益。今年单单通过庭院,邱奶奶在自给自足情况下,还可以增收7000多元。

“以前包点地啥的也就一年四五千块钱,不够生活的,真是挺难的,现在弄这个庭院经济,真的不一样了,我家就脱贫了。”邱奶奶欣慰地说。邱奶奶家的黑玉米每棒按照0.7元回收,大葱按照高于市场价10%回收,享受“借鸡还鸡”扶贫模式养殖100只小鸡,返还后自留小鸡每只70元回收;在集体经济产业分红上,邱奶奶家可享受每股30元分红和贫困群众特定1000元北林扶贫基金分红;并且在村内成立的劳务分包公司的帮助下,邱奶奶的孙子李雪剑择业成功。此外,还有各种扶贫政策保障。,邱奶奶家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8827元。

现在,邱奶奶不仅甩掉了“贫困户”帽子,还成了村里脱贫的典范。邱奶奶表示,她还要把经验告诉其他人,要让大家一起富起来。

“邱奶奶能成为典型就在于她的内生动力很强,动力源自于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倡导的,应当引导树立的典型。如今,生活好些了,她的精神状态也好了,邱奶奶去年还翻墙了呢。”张骅笑着说。

说到这儿,两人相视一笑,村子里大家都知道,张骅和邱奶奶可是忘年交,每次见面,两个人围绕着庭院经济总是有唠不完的嗑。83岁的邱奶奶,她像亲人一样的信任张骅,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张骅出谋划策,邱奶奶总是言听计从。

张骅和邱凤琴在交谈 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摄

就这样,博士书记烧起了脱贫“第一把火”,随着庭院经济、集体经济等陆续发展起来,村民们惊喜地发现,小山村开始变样了,脱贫致富的路正越走越宽。

打造属于远新村的品牌

以往,远新村都是以种植黄玉米为主,亩产纯收益也就300多元,产业发展十分落后,就像邱奶奶说的,“那黄玉米谁家都种,能赚着钱吗。”张骅首先想到了发展经济林,并发展“林禽”“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当真的入户走访时,发现乡亲们都不支持这个,他们大多家底薄,很多人家都有外债,每年就指着种点玉米还利息;而林业收益周期长,大家伙儿‘等不起’也‘不敢干’,我也知道了大家的难处,那就得换条思路。”

顶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张骅遍访了村内30多家种植大户,调研全国玉米市场,希望找到高附加值的玉米新品种。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以发展“黑色系农产品”为切入点,在远新村来一场“农业供给侧改革”。可是方向明确了,谁来干?每户农民单打独斗吗?可这样,他们既缺乏议价能力,也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3月,张骅筹划组建合作社,可在注册的最后一步,当要有真金白银入股时,最初决定参与的13位社员大都打起了退堂鼓,“他们有些误解我了,都说这小子,刚来远新就想捞钱”。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张骅感到委屈,想过就算了吧,但打起精神后,他又开始积极争取志同道合的人参与,“当然想得到大家的信任,我就决定自己投钱不要股,我来承担种植风险。也真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合作社在一个月后才能正式成立”。

驻村工作队带领全体村民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远新村户籍451户1308人逐户核定股权,4481股量化到人,确保每位村民利益都能在改革中得到保障。苍天不负有心人,远新成立了兴安盟第一家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远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明确了市场身份。还没好好休息一番,张骅便马不停蹄,继续带领合作社攻克黑糯玉米种植难题,想要打造属于远新自己的品牌。

如今,“远新”牌五谷杂粮卖到了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环保局和北京的社区。其中,黑糯玉米还被“兴安盟那达慕大会”作为指定食用玉米定点采购。,合作社完成销售额62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4个,带动30多位贫困群众脱贫,100余亩土地的亩产值由800元提高到2400元左右。

为了远新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驻村工作队牵头编制了《远新村-产业发展规划》,为远新村确定了“‘颜色农业’安家、食品加工富家、田园综合体兴家”的三步走模式,“我们想给远新产业发展指条明路、指条富路,要让远新村实现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的目标!” 张骅坚定地说。

今年年初,张骅任职到期,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远新村的农产品陷入滞销困境,张骅主动向组织请缨,要求“再留一年”。张骅说:“扶贫工作刚有起色,一旦农产品大量滞销,会严重打击村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得想想办法,再送一程。 没有资金,我就自学如何当主播,没有资源,我就打电话去推广。”

张骅组织了“我在草原等你来、逛吃助农乐开怀”的大型直播助农销售活动,第一场直播进行了3个半小时,吸引20万人围观,销售额达30余万元,这可是出乎张骅意料之外的。

看到直播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张骅决定要把互联网这条路走到底,他便按照“互联网+农业”思路发展电商平台,推进培育远新品牌的战略,绘制合作社社徽及系列产品商标。

目前合作社门户网站已经运营,远新品牌商标成功注册,电商平台投入使用,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远新村稳步走上了产业兴旺的康庄大道。

如今,远新村阳光正好。(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如果觉得《幸福花开新边疆|兴安盟远新村:特色品牌助推脱贫行稳致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