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北京西城:京味遗韵 非遗齐聚庙会记住老北京“乡愁”

北京西城:京味遗韵 非遗齐聚庙会记住老北京“乡愁”

时间:2023-05-19 12:12:23

相关推荐

北京西城:京味遗韵 非遗齐聚庙会记住老北京“乡愁”

庙会,在老北京文化中已经成为一个符号,逛庙会也成为了北京人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节庆民俗活动。红红绿绿,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带有文化的气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讲话中提到,要让人人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那些留在童年记忆中的胡同吆喝、抽陀螺、推铁环、放风筝,而今变成了我们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不正是年轻人在城市生活中要寄托的老北京“乡愁”么?

庙会记忆,冰糖葫芦

(中国文物网编辑 于水秀)庙会,是老北京的文化符号,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保护的内容。“北京的庙会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有历史传承的,庙会作为北京市民俗文化的保护内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传统的庙会中,有不少非遗项目的展示,这使得民众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非遗科科长徐晓辉表示。

93号院博物馆

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好文化根基

93号院博物馆

“习总书记说的记得住乡愁,每个人对于乡愁的理解不一样,在文化层次讲更多地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根基的保护。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根基,是一种无形的遗产,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民族认同感、历史认同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中国人,甚至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有这种文化的‘乡愁’,也就是说都有责任继承与发展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DNA,如果这些根基没有了,那这种‘乡愁’就真的只能活在记忆中。

童年的记忆纸风车

吹糖人

蛋雕

庙会本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庙会当中有很多元素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纸风筝、北京的绘脸谱、拓年画等等,不只是为大众带来节日的气氛,更多地是一种文化传承。现在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习总书记针对城镇化速度加快提出的‘记得住乡愁’实质上也为我们非遗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想指导,越来越多地老城改造,拆迁,是的许多非遗老作坊不得不搬迁,环境的变化对于非遗的发展影响很大,如何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保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住历史文化的根基,也是我们非遗工作者下一步要考虑的内容”徐晓辉表示。

非遗传承人

小庙会继承大文化

非遗传承人

“此次93号院博物馆举办的庙会,虽然场地有限,规模也不算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往北京的庙会除了有民俗特色之外,有些还兼具年货市场的功能,一般的庙会都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举办。但这次93号院博物馆庙有所不同,这次庙会以非遗的展示与体验为主,可以说是非遗文化的集会,也是非遗文化的很好地展示平台。此次庙会邀请的艺术家、非遗传承人都是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这样的活动小而精,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93号院博物馆坐落在老北京的胡同之中,虽然不像大的博物馆有着便利的交通,它的人文环境却是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民间才是非物质文化发展的肥沃土壤,93号院博物馆举办这次庙会可以说是一种接地气的创新,可以提升周围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93号院博物馆所在的地域是老北京文化氛围浓厚的大栅栏琉璃场地区,它举办的一系列展览,包括这次庙会使得更多地文化传统回归到民间,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这样的小庙会继承了非遗的大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提倡的。” 徐晓辉表示。

系统保护魅力西城文化

西城区传统文化资源是很丰富的,同时西城区的每个街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非常重视的,并且找到了自己所属地区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发展,居民参与也是很积极的。“非遗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目前针对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我们有相对完备的管理系统,就是由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自我保护的一种理念。政府主要是提供政策保护、资金支持,场合硬件建设。专家指导主要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非遗传承人的遴选,以及举办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时候会有相关专家进行专业指导。社会参与包括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百姓接触文化、感受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与很多专业的高校合作,发挥他们的力量,为非遗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非遗项目更多地需要非遗工作者自身的重视,他们才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徐晓辉表示。(北京西城文明网综合环球文化网、中国文物网整理报道)

相关新闻

寻找老北京,记住老传统——93号院博物馆第二届迎新庙即将开幕

庙会,是中国的古老民俗活动,《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道:“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随着岁月的推移,庙会逐渐淡化了宗教的色彩,日益显现出文化的味道。在京城,每逢新春佳节,总会有各式各样的庙会,记录着传统,传承着文化。在,93号院博物馆首届迎新胡同庙会的成功举办,让更多人得以寻找老北京,感受老传统,在社会各界广受好评。近日,记者获悉,1月22日至2月1日期间,93号院博物馆将举办第二届迎新庙会。届时,众多非遗传承人将与广大游客一起,度过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寻找老北京,记住老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讲话中提到,要让人人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总是与古老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元素的不断冲击,古老的民俗不断被边缘化,更有甚者,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莫能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中华文化的凝结与集中体现。无法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真正理解传统;无法传播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真正记住乡愁;无法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真正迎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首届93号院博物馆迎新胡同庙会现场

93号院博物馆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不遗余力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传承。在庙会举办期间,会有包括兔爷、脸谱、篆刻、面塑、烙葫芦、堆绣、蛋雕、毛猴、剪纸、绳结、风筝、彩蛋绘制、绒花等传统非遗的技艺体验活动。游客们可以与非遗大师们一起,体验传统非遗的精妙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具有浓郁老北京生活氛围的胡同里,体味真正的老北京文化,相信在93号院博物馆中,您一定会度过一个别具特色的中国年。

首届93号院博物馆迎新胡同庙会现场

据悉,在本届迎新庙会上,所有体验者均有机会获得由93号院博物馆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活动多多别错过

古老民俗今又见

记者了解到,在1月22日的开幕式上,93号院博物馆将举办一系列的传统民俗活动,打花棍、踩岁、跨马鞍、请福字、送窗花、派发灶糖,所有这些民俗活动,无不是对平安喜乐的美好祈愿。

首届93号院博物馆迎新胡同庙会现场

打花棍在中国由来已久,在老北京的大小庙会上,总会看到打花棍的身影。在93号院博物馆的迎新庙会上,当然也少不了这一古老的民俗,打花棍的风采将重现在人们眼前。

踩岁,又称“踩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也是春节风俗中最具特色的祈福形式。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行走之处遍以芝蔴秸撒之,谓之跴岁。”踩碎芝蔴秸,取“碎”与“岁”的谐音,且民间早就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俗语,芝麻秸也是对于美好生活年年登高的的寓意,为的是讨口彩、图吉利。

跨马鞍是我国的传统民俗,“鞍”“安”同声,取其“平安”之义。而平安喜乐,无疑是人们最大的祈愿。

在开幕式现场,篆刻艺术家段京良还将为大家现场演示写福字,在段京良的指导下,游客们可以自己书写福字,为新年添福气。

传统游艺项目:博物馆中嗨翻天

在93号院迎新庙会活动期间,除了传统非遗项目的体验活动之外,还会有一系列游艺项目的体验活动举行。抖空竹、翻绳、翻花、踢毽子、风车、羊拐、升官图、风筝、铁环,这些曾经无比熟悉的游艺项目,再次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游戏的过程中体味传统,当然是融融冬日里的不二之选。(北京西城文明网综合环球文化网、中国文物网整理报道)

传统非遗体验项目一览:

日期 表演项目 指导老师

1月23日 蛋雕 杨晓康

1月24日 烙葫芦 王兆庚

1月25日 毛猴 邱贻生

1月26日 兔爷 张忠强

1月27日 剪纸 周慧岩

面塑 苏栩

1月28日 堆绣 靳明

1月29日 彩蛋 赵伟

绒花 梁大成

1月30日 篆刻 段京良

1月31日 绳结 吴秀莲

风筝 赵铁民

2月1日 脸谱 赵永岐

如果觉得《北京西城:京味遗韵 非遗齐聚庙会记住老北京“乡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