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院士专家对话青年科学家共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院士专家对话青年科学家共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时间:2019-01-11 09:24:39

相关推荐

院士专家对话青年科学家共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11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五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系列活动之湾区青年科技论坛在东莞举行。院士专家、大湾区青年科学家、企业代表等围绕“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痛点”“大湾区创新创业机遇”话题展开讨论,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注入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旨在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学家与院士专家的对话交流平台,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青年学者及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创业者科学创业、科技创业,繁荣湾区创新创业氛围。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永俊在致辞中表示,东莞是青年创业创新的热土,多措并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广大青年努力成长成才。他希望创业青年在创业道路上继续前行、实现价值;与会院士推动创新,共同弘扬改革开放的进取精神。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备受各界关注,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的“关键一招”,各级政府先后颁布了多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然而,科技成果转化是公认的难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现在需要的东西,可能不是用金钱来衡量,而是真正有创新含量的。”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行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为科技成果转换带来机遇,生态文明技术、人工智能等创新要素,提升学校的安全和形象,吸引人才进来,为大湾区产业创新优势发挥奠定基础。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教授张书彦认为,我国创新能力较强,研发人员、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位居世界前列。一方面,科研应服务企业,大学应用研究与产业需求对接,为企业带来效益;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由企业资助,转化率较高。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秀玉表示,目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科研创新供给侧与需求侧脱节、科研转化平台规模不大等弊端,这需要我们未来重点关注。

“学校现在职称评审的时候有正常的教学系列,有科研系列,有产业转化系列,给了很多出路,这是非常好的机遇。”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副院长、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填烽认为,随着国家政策对学校科研创新项目支持力度逐渐增大,奖励机制也在完善,给专心致力于科学成果转化的学校老师吃下“定心丸”。

如何打通学校科研成果到企业落地转化“最后一公里”?陈填烽认为,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相互配合、相互加强,同时考虑产业发展需求,解决企业成本问题。科研技术传输给企业后,还需要社会加强监督,实现健康成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对于如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李行伟认为,香港、澳门的高校科研平台重点研究领域与广东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是契合的,应打通资源融通、要素互联的闭环,激活大湾区创新创业发展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正值发展‘黄金期’”,陈新滋表示,青年创业者应脚踏实地、满怀信心,尽早把握大湾区区位、交通、人才等优势,矢志创新,实现新的蜕变。

“年轻人不要急于去创业,准备好了,积累好了,有了一定把握后才去创业”。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教授刘科认为,青年创业者应找准方向,不盲目试错;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发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精神。

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如何更好参与世界竞争?

在刘科看来,企业是创新的中心,企业家能够把“政产学研”连接起来,推动大湾区对外开放。

谈及大湾区国际化发展战略,张书彦表示,第一,大湾区应着眼国际市场,从产品设计、从国际市场的角度去做商业模式规划;第二,实现资金国内外融通,有助于加速国际化;第三,引入国际化人才,包括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共享人才资源。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汪万里 通讯员 袁仕联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卢政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童丹

[ 编辑: gzck ]

如果觉得《院士专家对话青年科学家共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