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憋回去!你再哭 我就不要你了!”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憋回去!你再哭 我就不要你了!”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时间:2021-04-02 19:38:44

相关推荐

“憋回去!你再哭 我就不要你了!”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

文:家长慧,叶久久

最近有一条“萌娃批评爸爸”的微博上了热搜。

小朋友一脸委屈的跟爸爸理论:“你管我管的很严,你还天天打游戏,你骂我我还能喜欢你吗?”

越想越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

爸爸语气温和的安慰:“平复一下心情,我们只是在家庭聊天”。

然后张开双臂把孩子揽在了怀里,宝贝慢慢的缓和了情绪,止住了哭泣。

网友纷纷为这位父亲点赞,感叹他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心平气和的安抚孩子。

有研究显示,青少年之所以情绪不稳,更多是因为大脑生理因素,即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叶还没有成熟,前额叶具备处理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功能,到青少年后期才会发育完成。

他们没办法妥善的控制情绪,只好用哭泣抗拒,任性叛逆来表达,来呼唤父母的理解和关注。

每次的情绪失控,都是孩子前额叶发育成长的机会,疏引和教导才是王道,怒骂和打压阻绝成长。

一个能尽情哭泣的孩子,以后才能真正放声大笑。

一、最先需要平复情绪的,是父母

心理学家卡萝拉说: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看过一个网友的分享。

有一次,爸爸答应放假陪他,没想到临时被亲戚约去打麻将。

他又哭又闹,死活不让爸爸走,爸爸一开始劝他听话,后来被哭的没耐心,严厉的凶了他一顿,甩手走了。

爸爸以为他是在任性耍赖,却不知道,爸爸总是早出晚归,他有多想爸爸。

好不容易盼到爸爸放假,他五六点就醒了,高兴的睡不着,就坐在床头安静又兴奋的等着爸爸。

对小孩子来说,时间过得很慢,仿佛等了一个世纪,爸爸终于在十点醒了。

拿拖鞋,递毛巾,挤牙膏,忙前忙后,满心以为马上就能和爸爸在一起了,却被一通电话,浇灭了所有的期盼。

他急的说不出话,只能用哭泣来表达,却换来了父亲的呵斥。

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却不愿意等一等,听听孩子的诉求。

孩子和成年人拥有一样的情绪,只是缺乏清晰表达情绪的语言,和处理控制情绪的技巧。

知乎有个提问:为什么父母打孩子不让孩子哭?

「因为父母觉得哭是一种反抗,潜意识认为是对自己的威胁」

「觉得哭代表你委屈,你错了没有理由委屈,所以不许哭」

孩子一哭,家长觉得权威受到挑战,就要压制,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家庭反而变成争权的角斗场。

父母可以凭借先天优势胜出,却会输掉孩子的心。

可有的时候,父母明明不想这样,又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凶孩子呢?

樊登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平时很温柔,有一次在群里求救,说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忍不住发脾气,孩子哭闹,自己更生气。

樊登问她:“是不是在你学习的时候父母也很严厉?”

她说:“是啊,我爸爸那时候很凶,也经常把我骂哭。”

心理学研究发现:

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

孩子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

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大人需要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

没有爱哭爱闹的孩子,只有不被理解、不被倾听的孩子。

二、不会哭的孩子也不会笑

心理学有“钟摆效应”,原理是当一个人在某种情绪上降低了反应强度时,他在其他情绪的感受上也会相应减弱。

也就是说,如果刻意麻痹自己对负面情绪的感受,那么也会感受不到正面情绪。

郑爽在《我们长大了》里说:“真的很羡慕能大哭的孩子。”

因为妈妈从小告诉她,大哭很招人烦,会让别人很烦躁。

为了不烦到别人,她变得很懂事,“我一般哭,都是自己憋着哭。”

这样的懂事让人心疼,不禁让人想到之前在节目里她和男友的相处。

她总是迁就对方,主动检讨自己的问题,很没有安全感,明明自身优秀却爱的卑微。

压制情绪,情绪会反弹,释放情绪,情绪才会消散。

一个不会哭的孩子,怎么能发自内心的笑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书里讲到一个故事。

可儿和妈妈参加儿童活动,因为妈妈的制止可儿没有得到上台表演的机会。

可儿很生气,拒绝和妈妈说话,妈妈气急推了可儿一下,可儿终于忍不住,崩溃大哭。

看到商场的人投来关注的目光,妈妈觉得很难堪:“你再哭,我就打你,信不信!”

可儿第一次看妈妈发那么大的火,紧紧闭上了嘴。

从那以后,妈妈找到一个轻易制服女儿的办法:“再哭就打你”。

渐渐的,女儿不再和她分享心事,也不愿意说话,总是一个人发呆。

父母觉得哭是软弱的表现,觉得烦躁,觉得丢人,就用各种方式制止孩子哭闹:

“憋回去,听见没”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不让孩子哭的父母,亲手毁掉了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孩子再也不愿意和父母表达情绪,因为他们知道,得不到任何宽慰和理解,反而会迎来可怕的指责。

那些小时候被过度压抑情绪的孩子,长大后也不知道该怎样排解。

负面情绪一直堆积在心口,直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只能试图用极端的方式清零重置。

三、疗愈哭泣最好的办法,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理解

哭闹不停的孩子确实很让人头疼,尤其是你越凶,他越是哭的厉害。

群里看过一个妈妈分享自己的办法。

每次孩子哭起来,她就会一边跟孩子身体接触,一边说搞笑的话逗他。

孩子听着听着会忍不住笑出来,这个时候她才会问孩子为什么哭,孩子自己就愿意说了。

尹建莉老师也有类似的办法。

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贪玩,直到上床睡觉了,才想起来作业还没完成,急得大哭起来。

妈妈略带惊讶询问:“是吗,你今天没写作业啊?”

没有质疑和批判,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指责。

而是亲了亲宝贝的小脸蛋,语气友好的告诉她:“谁都有忘记的时候,我们现在想想怎么办吧。”

听妈妈这样说,女儿停止了哭泣,和妈妈一起想办法。

教育本身不是为了培养顺从,而是让他们在经历中成长,在泪水之后拥抱快乐。

比起压抑和制止,宽慰和理解才是治疗眼泪的良方。

父母的宽慰和理解是什么?

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情绪,耐心等待。

是帮助孩子感知,他是害怕,还是生气,是难过,还是无措。

是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消化负面情绪。

有远见的父母,允许孩子哭闹,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止是当前情绪的释放,更是在培养他们调节情绪、勇敢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会经历什么,谁也无法预料,起码在这之前,给孩子建立起稳固的心理防线。

如果有一天,要面对巨大的磨难,他们起码不会因为过分悲痛而轻易放弃自己。

鲁迅先生谈到自己:“喜欢孩子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天性,愿他做一个活泼而真诚的人。”

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成一个错误,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苛刻衡量孩子的情绪。

他们本就在一个开心会笑,难过会哭年纪。用泪水洗礼过的眼睛才更明亮,更能欣赏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下一次听见哭声,先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吧。你给他哭泣的机会,他就能学会笑着面对生活。

如果觉得《“憋回去!你再哭 我就不要你了!”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