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工作忙没时间陪娃咋办?3招告别“陪伴焦虑” 培养健康优秀的娃

工作忙没时间陪娃咋办?3招告别“陪伴焦虑” 培养健康优秀的娃

时间:2019-10-23 02:27:33

相关推荐

工作忙没时间陪娃咋办?3招告别“陪伴焦虑” 培养健康优秀的娃

每年,中国有593万人成为“新手爸妈”。从“升级”为父母的那一天起,就是幸福与焦虑共存。说起孩子,宝爸宝妈的幸福喜悦之情都溢于言表。大家都希望能够培养快乐善良健康的宝宝,能够给孩子足够的“陪伴”,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龙应台曾说过: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错过了有效期,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有效。时间飞逝,孩子很快就会长大,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期没有给孩子有效的陪伴,必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后果。

很多家长都知道: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是,很多父母却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在老家的父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或者小小年纪就送到托管班,一天到晚,很难和孩子说上几句话。

难道他们不想陪伴孩子吗?不,他们也知道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他们也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肩负着生活的重担,他们也有太多的不得已。

工作和陪娃,真的不能两全吗?当然不是!只要父母们善于利用这3招,就能告别“陪伴焦虑”,培养健康优秀的娃!

第一招: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首先,父母们需要明白一件事:父母作为孩子联系世界的第一人,陪伴的质量能够决定孩子自我认知的最终形成,而陪伴时间的长短和孩子的身心发展并没有绝对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陪伴在“质”不在“量”,"高质量陪伴"才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学会的正确教育方式。

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我们恨不得能够拥有三头六臂,能够一边工作一边陪伴孩子的成长。尽管现实中我们无法分身,但是我们却能够把握有限的陪伴时光。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最优质的陪伴,将有限的时光变成亲子之间独特难忘的陪伴记忆。

既然陪伴的时间有限,家长就要充分利用好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那么,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中科院心理学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导师冯舒愈教授为家长“支招”,大家可以通过以下5个方面,在有限的时间中,将陪伴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

1、用心的陪伴孩子。

因为两边的老人都不方便帮忙带孩子,晓静辞去了工作,全职在家带孩子。但是,单靠宝爸一个人的工资,负担一家人的开销,实在有些吃力。因此,晓静找了一份兼职,成为了一家课外辅导班的在线客服。

晓静工作认真,只要有人咨询,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复。但是,很快就引起了儿子的不满:妈妈整天就知道玩手机(虽然晓静是在“工作”,但2岁多的孩子,哪里知道?),不跟我说话,也不陪我玩游戏。

很多家长会说:“我一整天都在陪伴我的孩子,可为什么孩子还是不满意呢?”因为他们在陪孩子的时候,经常是孩子玩孩子的,他们忙她们的(可能是在做家务,也可能是在做兼职,还有可能在玩手机)。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家庭中并不少见,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隐性失陪,看似家长陪在孩子身边,但实际上他们的心思却专注在其他事情上。

孩子是多么敏感聪明的,他们一下子就能够感觉到爸爸妈妈是否真心在陪伴他们。那些心不在焉的陪伴其实比缺席更严重,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因为你是在用行动告诉孩子,他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还可以分心去做其他事情。

法国儿童教育学家卡特琳娜·盖冈在《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与孩子一起度过一些温暖、快乐、亲密的时光,带给他们活着的乐趣。用温暖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孩子的爱意,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也是他们情感学习的启蒙课。当孩子感觉到被爱,就会在童年或成年后也有能力对别人表达和给予关爱。”

所以,妈妈们,当你陪伴孩子的时候,请把你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暂时停下来,把你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被关注的、被重视的。

某奶粉品牌曾做过一个“陪着≠陪伴”的广告,这则广告真实地还原了平时父母陪伴孩子的各个场景,却细腻地展示了平时我们所忽略的父母陪伴孩子的种种过失,真实又触动内心,让人看了,潸然泪下。

父母只是陪在孩子的身边,并没有去参与孩子的玩耍,也没有与孩子进行互动,只是双方各管各的,互不打扰,这样的表现就是陪着。真正的陪伴,应该是父母与孩子进行良性互动,与孩子共同投入到一件事中,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欢乐。

其实,长时间的陪伴不一定是高质量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时是否用心。是否有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有向孩子表达你的看法,有和孩子进行充分的互动。一分钟的高效陪伴,胜过一整天无意义的相随。

2、注重对孩子心理的陪伴。

陪伴,并不是意味着家长需要二十四小时守在孩子身边,陪伴的关键在于互动和交流,而并非时刻依偎在一起。单一的陪伴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形成俄狄浦斯情结,即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反倒会造成不良影响。

陪伴两个字的核心在于"互动",这强调的是实际上是注重对孩子心理的感知。将现实陪伴的重心向心理陪伴靠近,给予孩子内心足够的安全感,实际上就是最好的陪伴了。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和孩子有充分的互动,要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在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不要去打断,认真听孩子讲完,期间适当地复述孩子说的话,让孩子知道你有在用心听他讲,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有的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对于孩子的想法、要求等一概不理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施加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得不到回应,他就感受不到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的要求总是不能够满足,孩子会受到心理上的打击,孩子甚至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总是不肯答应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想法也总是不被认可。父母对孩子的回应,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边,自己有被重视。

3、拥有"优质时间"很重要。

《斯波克育儿经》中提到:“优质教育”需要“优质时间”。心理学家大卫·帕尔米特曾经说:父母至少每周需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时的特别时间。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优质时间",也就是特意安排的能够提高亲子互动和家庭幸福感的时间。

在“优质时间”里,你要集中精力,全情投入,排斥干扰,陪伴孩子,哪怕每天只有十多分钟时间,都会让孩子满足。

一般来说,这3个时间段适合作为陪伴孩子的“优质时间”:

晚饭后:吃完晚饭后是一家人都最放松的时刻,也是一天中的压轴时间,在这个时候陪伴孩子,不仅玩得愉快,还能提升一天的幸福感,所以家长们最好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

入睡前:入睡前的这段亲子时光实在太重要,亲子关系、孩子阅读的兴趣、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的好习惯等等都能从这个“黄金时间段”里培养出来,而且在睡觉之前,家长可以和孩子相互交流白天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周末:对于职场爸爸妈妈来说,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向来都是十分忙碌,没办法抽出那么多空余时间陪孩子。即使是在周末,爸爸们也经常有聚会,要出去约一约,留下孩子和妈妈在家,这会让孩子非常缺少安全感,所以就算是给孩子做一顿饭也是很好的陪伴。

4、将陪伴和做事两者结合起来。

很多妈妈会说,我上了一天班回来,家里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干都干不完,哪还有时间专门用来陪孩子呀?其实,你完全可以将陪伴和做事两者结合起来,在共同做事过程中实现亲子互动。

比如:邀请孩子一起做家务,将做家务的时间变成一段高质量陪伴的亲子时间。千万不要把做家务当作一项任务,而是一件亲子游戏。在这期间,你多点耐心和细心,提高对脏乱的容忍度,你会发现这是最棒的游戏,不仅能够消磨时间让孩子开心,还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最最重要的是家务也完成了,一石三鸟,岂不美哉。

5、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孩子。试问一个满心焦躁、充满负能量的父母,怎可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陪伴呢?高质量的陪伴是双方都处在一个很舒服的状态下的,如果父母状况不佳,可以暂时离开孩子一会,给自己一个空间,等调节好情绪后,再来陪孩子玩耍。

一直以来,很多父母都走入了一个误区,他们总认为必须要专门拿出很大一段时间来陪孩子,因为找不到这么“奢侈”的时间,又陷入无可奈何的自责境地中。实际上,时间只是陪伴的最基础的条件而已,真正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要投入感情,用心对待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仅是有形的陪同和守候,更是无形的精神激励与思维共振。

千万不要小看碎片的陪伴,抓住陪伴的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终将能够收获到成长路上的必备技能。而陪伴孩子更是陪伴自己,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陪伴都是彼此最好的疗愈时光。

第二招:给孩子充足的爱

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教育专家提倡“陪伴育儿”,是提倡父母给孩子更多关爱,但部分父母却误读为要无时无刻地陪伴在孩子身边。

父母作为孩子联系世界的第一人,陪伴的质量能够决定孩子自我认知的最终形成。但其实,并非是陪伴本身所起到的作用,而是在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将爱和温暖等积极能量传递给孩子,让他们能够感知并学习该如何去和他人,和世界相处。

我们通常说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最容易“安全感”不足。其实,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充足的“爱”。父母用心陪伴孩子的话,孩子就会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重视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孩子内心是很开心的,因为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他的“安全感”也就比较充足。这样,孩子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应该如何去爱一个人,知道要爱自己、爱父母、爱其他人,内心充满爱的孩子是很快乐的,情绪也是积极的。

怎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呢?首先请多给孩子爱的拥抱。父母要不吝啬给孩子爱的拥抱,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着和被需要的。你可以在临出门上班前,给宝宝一个爱的拥抱,让孩子不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焦虑不安;可以在孩子帮忙做家务时,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以示表扬,告诉孩子做得真棒;也可以在临睡前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把孩子拥抱入怀,等故事讲完后,给孩子一个晚安吻,让孩子带着甜蜜的微笑入睡。

其次,是陪孩子玩游戏。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指出:

“和孩子一起玩儿,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

父母每天抽取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来和孩子玩游戏,在游戏中去了解孩子的感受,走进孩子的内心,赢得孩子的信任。而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学会了和他人相处的方式。

第三招:让父亲参与育儿

现代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爸爸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妈妈扮演着“既当爹,又当妈”的角色。可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把陪伴孩子的“任务”压在宝妈一个人肩上,那么,能够给予孩子的陪伴必然是有限的。

而且,对孩子来说,爸爸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宝妈们何不让宝爸也参与到育儿这件事中来呢?美国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成绩更好,在社会上也更容易获取成就。

一项关于爸爸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影响的调查结果说明:在生活中,爸爸对孩子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情商以及品质养成都非常重要,而且爸爸的陪伴更容易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与幸福感。

有时,哪怕爸爸是把孩子放到背上“骑大马”,或是将孩子高举在空中旋转“坐飞机”,孩子都会表现得无比兴奋和快乐。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爸爸的这种“粗野”风格,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而积极的学习情绪。

父亲,带着孩子去爬山,去滑雪,去学习捕鱼,去寻找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去探究恐龙的秘密……这些都是父亲独有的陪孩子的方式。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更加容易养成勇敢和冒险精神。

相比起妈妈,爸爸对孩子在性格、情绪稳定、独立性、世界观等方面会有更大的影响。有父亲陪伴照料的孩子,有着更加宽容的性格,在数学方面也更有造诣。所以,爸爸对孩子从小的陪伴尤其重要。

父亲引导孩子参与的游戏往往较多是运动性、技术性和智能性的。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如热情、宽厚、敢于冒险等来影响孩子,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这就与孩子从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的诸如温和、善良等方面潜移默化地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形成孩子完善的人格基础。

都说父亲像山,给孩子爱的力量,父亲也像一米阳光,给孩子纯净和光明。拥有爸爸陪伴的孩子,人生往往也得以圆满。

如果觉得《工作忙没时间陪娃咋办?3招告别“陪伴焦虑” 培养健康优秀的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