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海子身为长子的痛苦:什么是幸福?如何孝顺父母?

海子身为长子的痛苦:什么是幸福?如何孝顺父母?

时间:2022-04-22 22:02:41

相关推荐

海子身为长子的痛苦:什么是幸福?如何孝顺父母?

海子是全家人的希望,也可以说,是全村人的希望。也正是身上承载的这些期望,让他心力交瘁。

海子母亲操采菊是个身形瘦小的女人,出身于颇为富裕的地主家庭,小的时候上过私塾和五年小学,此后一直都喜欢文艺,农活再忙的时候,都会坐下来读读书。现在看她的照片,仍能感觉得到她身上优雅的气息,跟她丈夫查振全粗犷的气质差别很大。

海子的出生,带着闪电般的苦难印记

操采菊在生海子之前,还生过两个女儿,第一个女儿长到2岁时夭折,第二个女儿出生后不到7天也夭亡了,直到海子出生后,查家才人丁兴旺,接连有了四个儿子。

海子的出生无疑给了查振全夫妇无比的惊喜,那时他们已经结婚了。30多岁好不容易才有了儿子,那种喜悦是从内而外的。

在农村,生儿子的重要性一般人难以想象,许多人生了女儿就抛弃或送人,没生到儿子就相当于“断子绝孙”,不顾一切也要继续生下去。更可喜的是海子还命硬,抵住了鬼祟邪神的克犯,让手下三个弟弟也顺利出生健康成长。

作为长子的海子,受到了父母格外的疼爱。操采菊经常在忙完农活之余,读书给幼小的海子听。

查振全对海子也是疼爱的,海子在4岁那年一口气背出48条毛主席语录,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天才之后,查振全更是对他感到无比骄傲。自己家的孩子比别人有出息,那必须得骄傲。

海子好友西川与海子父母

据作家燎原对查振全的采访,海子小时候就显得孤僻,不太愿意跟别的小孩混在一起胡闹瞎玩。他喜欢一个人上学放学,喜欢一个人在池塘边钓鱼,常常连回家吃饭都忘记。

这可能与海子刚出生时就遭遇的苦难有关。海子出生后,操采菊却没有了奶水,只能给他吃一些米糊,加上食物缺乏,只能时常眼睁睁看着他在襁褓里哭泣,吮吸手指。

饥饿和营养不足差点没能让海子活下来。

刚一出生就遭遇苦难,这种苦难创伤便深深地印刻在海子的生命体验中,不安全感就像闪电一样,几十年后仍能被记忆唤醒。

很多人说,人这一生能不能幸福,关键在于3岁以内的婴儿期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关爱。显然,海子在婴儿期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的,甚至连生命都受到威胁,这种创伤注定将在他的生命里挥之不去。

海子承载了父母沉重的期望

海子受到了格外的关爱,却也承载了父母的沉重的期望,而期望往往意味着压力。

他在考上北大后,给老家的父母写信说“请爸爸妈妈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为你们争气”。可想而知,海子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争气要努力出人头地,而努力读书就是出人头地最好的途径。

农村家的穷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就承担了大人的志向,就好像他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改变家族的贫穷命运。

小时候的海子非常听话懂事,是典型的乖孩子,即便他年幼弱小,也时时像个大人一样分担父母的心事和负担。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那个饥饿贫穷的年代,父母教导海子要珍惜粮食。

海子弟弟查舜明回忆,有次海子和他学鲁迅笔下的闰土捕鸟,在雪地里用木棍支起筛子,地上洒一些稻谷,人在不远处拉着绳子盯着。不过他们并没有等到鸟雀前来吃谷子,查舜明没耐心等,就说“不玩了吧”。

查舜明走了,海子则耐心地将谷子一粒粒捡起来。父母的教诲,对海子有着深重的意义,遵从父母的期望,是对父母的爱最好的回报,是一个懂事的长子理所应当做的。

上学的时候,海子成绩很好,以至于有的家长怀疑老师偏爱海子,将考试的答案泄露给他。海子的成绩好,除了天生的聪明之外,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刻苦努力。

查舜明记忆中,海子总是在看书。夏天蚊子多,他就裹着父亲的大外套,只露出个脑袋,趴在高一点的凳子上看书;冬天天气寒冷,他也一边跺着脚呵着白气一边坚持看书。

海子身上强大的自律,仿佛天生的一样,没有其它小孩爱玩爱闹的特点。成绩好,是父母的期望,只要把书读好,就能给父母脸面争光,海子作为长子,如果成绩差,就是对父母的辜负,就是不孝顺。

海子的懂事还体现于不愿麻烦父母,遇到不好的事情总是独自承担默默忍受。

他10岁就开始了独立生活,在镇上的高河中学寄宿,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高考前三个月,由于营养不良,海子的身体出现了异常,全身变得浮肿。高考那三天,海子正闹肚子,但是海子默默忍受,克服了过来。

1982年秋天,海子得了急性阑尾炎,被老师和同学送进医院,但他坚决不让学校通知父母。

因为他怕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担心,父母是能力有限的普通农民,自己出了事情,他们除了担心牵挂外什么也做不了。身为长子,自己应该孝顺,少让父母担心。

毕业后,海子对家人的期望羞愧难当

1979年,15岁的海子一举成为安庆地区的文科状元,顺利考上北京大学,为家里赢得了巨大的荣耀,为父母大大地争了一口气。这在整个安庆地区都引起了轰动,海子就读的学校还被奖励一台当时价值不菲的黑白电视机。

海子高考成绩

海子去世后20周年纪念活动中,父亲查振全回忆起来,脸上还现出了深深的骄傲:那年家里举办了庆祝的酒席,来的人比今天还多哩。

在乡亲们眼里,查家的长子考上了中国的最高学府,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尤其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意味着可以走出贫穷落后的乡村,走向外面的世界,成为吃商品粮的人。有固定的工资领,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了。

何况海子考上的还是北大呢,他必定会成为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成功人士。

学生时代的海子承载了全家的期望,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取得好成绩,让这些期望都得到了满足。

可是大学毕业后,他对家里人的期望却感到力不从心了。

家里的父母兄弟都是实实在在扎根于俗世生活的人,他们期望的是海子功成名就:有钱、有地位、有身份,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

毕业分配时,海子曾咨询过父母的意见,在三家单位中选择一个: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徽省司法厅、中国政法大学。

最终海子选择中国政法大学,可尴尬的是,海子却一直未能教自己所学的法律专业课:一开始做的是校刊编辑,后来调到哲学教研室教马列哲学和美学。

参加工作后,海子把第一次领到的工资大部分(60元)寄回了家里,这在他老家传了个遍。乡亲们终于看到这个天之骄子出人头地了,查家长子终于成为体面的城里人了。查振全和操采菊也感到非常骄傲。

可是查家依然贫困,查振全和操采菊在地里忙活,也只能努力争取温饱。海子的三个弟弟读书上学,也需要钱。

尤其是弟弟查舜明,他连续参加了三次高考结果都落榜,每次复读需要花不少钱。这些钱都是由海子负担的,接济家庭对海子来说决不容辞,可是他也感到了力不从心的无奈。

1988年他在给查舜明的信中说:“爸爸来信说家里的经济又陷入了窘境,我知道实际情况可能更为糟糕,不知道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尝到荤味了。我羞愧难当,想想爸妈苦了一辈子,年级大了没有享受到该有的幸福…”

海子的收入并不如乡亲们想象的那么丰厚,自己也不是如同家人想象的那样过得体面。可是海子还是努力做到能做的一切,孝顺父母,让家人过得更好,甚至跟父母说有一天一定让他们来北京享福。

1988年,母亲操采菊小心翼翼地带着50个生鸡蛋,到了北京,海子带着她好好游玩了一番。临走时,海子给了母亲300块钱。这是海子向朋友们借的钱,他自己工资不到70元,平时把大部分钱都花在买书和远游上了。

对此,操采菊后来非常愧疚,她说,如果当初自己不要这钱,也许海子就不会死。

1989年2月春节期间,查家开起了豆腐店,生意很红火。父母询问海子,能不能想办法让查舜明去北京做点小买卖。

在父母眼中,作为城里人的海子,有能力让家里的经济条件更好一些。

但是,家里人是完全不了解海子的真实处境的。

海子的处境并不幸福

在政法大学与海子共事过的唐师曾回忆说,海子是个清高的人,对领导不肯逢迎,不屑于旁人乐此不疲的精心算计,就连安排的宿舍床位都是最差的。

海子与同事们出游

结果海子在评职称、岗位调动上总是落后于别人,工资自然也一直微薄不堪。

父母不了解海子的处境,不了解他与领导的关系算不上好,不了解他困居小县城昌平的孤独,不了解他在人际关系中温柔而软弱的挣扎,不了解他在诗歌界受到的尖锐指责,不了解他日子在爱情中破碎的痛苦,甚至不了解他的穷。

海子对于金钱有着本能的排斥。他有着伟大的诗歌理想,致力于成为中国的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大诗人,就像但丁之于意大利、歌德之于德国、普希金之于俄国那样的大诗人。

他关注的是全人类的命运与生存,以及民族何去何从的宏大问题,自然不屑于世俗生活中的蝇营狗苟。

人们说君子固穷,读书人注定是要贫穷的,读书人中的诗人更是得穷到底了,虽然贫穷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海子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便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只要有书读,有饭吃,就可以了。

然而,作为长子,这样一来便无法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无法让父母真正享福。这是追求自我理想与孝道之间的冲突。

从小到大,海子承载了太多的父母的期望,上学的时候,满足这种期望相对简单。他只要把书读好,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

毕业之后,满足父母的期望却太难太难,因为需要赚足够多的钱。而赚钱,不是海子所喜欢和追求的,何况海子也缺乏足够的赚钱能力。

什么是孝顺?自身幸福才能更好地尽孝

海子二十五年的生命里,有多少时间是真正为自己活的呢?

很少…小时候被教育要懂事争气,幼小的心灵早早地承担了父母的心事和期望,工作后仍得为了一家六口的生存尽最大的努力。

什么是孝顺?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样,但是更多的人以为孝顺就是努力赚钱让父母享福,就像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老大那样。

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父母的生养之恩,一辈子也报答不尽。

可是有一点,儿女只有活着才能尽孝,只有自己活得好才能更好地尽孝。如果不计一切,忽视自己的幸福去尽孝,带来的只会是痛苦了。

每个人长大的标志,是在心理上与父母最终告别,让自己的人格变得成熟独立,不再依附父母。

海子其实是个没长大的小孩,他喜欢黄色的绒毛狗布偶玩具,被四川诗人尚钟敏批判后会跑到骆一禾面前他痛哭,给恋人写的诗里常有天真顽皮的句子。

没长大的小孩,只能依附父母,不顾牺牲自我去孝顺父母,这种挣扎痛苦可想而知。

时至今日,还有评论者说海子自杀是对父母的不孝。的确,生命是最可贵的,必须珍爱生命,海子的极端行为会让父母多么心痛流血。

可是,海子在作出选择前,真的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

不是,他在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里还温情地眷恋父母兄弟。只不过,在自由理想与孝顺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前者。这是受尽百般痛苦纠缠之后的选择,是对天堂和自由的终极向往。

海子不是不孝顺,只不过他作为生命个体,找不到在现实中存在的意义了。

生命是个过程,从一个点到运动成圆,从圆到更大的圆,从更大的圆到无穷大,成为全世界、全宇宙。海子在《四姐妹》中写道: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如果觉得《海子身为长子的痛苦:什么是幸福?如何孝顺父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