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黎越常:境生象外 意发其中

黎越常:境生象外 意发其中

时间:2020-03-23 18:44:41

相关推荐

黎越常:境生象外 意发其中

#文化传承#

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范畴,“意”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创造,“境”是对客观物象的反映。意境实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艺术家内在生命与宇宙精神的巧妙契合,形成自然与人的有机融合。

(云山雄鹰 黎越常)

山水画的创作并非如实地描摹自然,而是需要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用心感受自然之美,实现目识心悟,使作品含情寓理,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高度。黎越常在数十年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师法自然”的创作理念。他的足迹踏遍了家乡的山川河流,通过写生搜集到大量山水素材,创作出了一批描绘浏阳美景的山水作品。如《远眺浏阳河》、《浏河放筏》、《浏阳河之源》等。黎越常画风雄浑磅礴,他在研究和吸收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注重师法自然造化,描绘山川景观的同时,彰显出个性化的笔墨语言。

(浏阳河之源 黎越常)

在传统审美领域,山水画是诗画合一的最佳载体,山水审美为两种艺术形式的融通提供了必要条件。诗人和画家们观察美的视角、表达美的方式和呈现美的结果,使山水诗和山水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山水诗精妙地表达出山水画的神韵,山水画则恰当地诠释了山水诗的意境。黎越常的山水画有着蕴涵丰富、气势磅礴、自然洒脱之美。在创作中,他注重笔墨韵味,以诗入画,力求以诗心画骨描绘出引人入胜的意境。他的《隔树犹闻和鸣声》、《秋色入深山》、《山青水绿鸟飞翔》等作品,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诗心画心融于一体,给观者带来“如不可执,如将有闻”之感。

(隔树犹闻和鸣声 黎越常)

山水画的构成,有实处,又要有虚处,有虚有实,才能使作品的意境空灵,深邃。在虚与实的关系认定中,通常虚比实更加重要,“虚无”是自然万物产生的基础,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黎越常山水画中的“空白”代表的是虚景的存在,是大千世界中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无限空间,让画面呈现出沉厚浓郁而又缥缈含蓄的情境。在黎越常作品中,观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画家擅长运用“空白”的处理手段,在一片虚白中幻现出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树一石,诠释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艺术境界。

(远眺浏阳河 黎越常)

黎越常在意境的营造中注重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以情驭笔,融情于景,情景动人,这是他山水画的个性所在。读其《青山云霭图》、《丘园夏色》等作品,会让观者在烟云飞动、流水有声、草木含情的画境中,体味到自然美与情趣美的交融,在“物我合一”的意境中享受着超然物外,物我心中的审美愉悦。

(青山云霭图 黎越常)

在山水画中,“意”是只可神会不可言传的,它产生于画家营造的画面之中,可谓“境生象外,意发其中”。黎越常在山水画创作中,注重师法古人和自然,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诗入画,以情驭笔,融情于景,以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丰富山水画内涵的同时升华了笔墨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当代山水画的新境界与新精神。

(丘园夏色 黎越常)

如果觉得《黎越常:境生象外 意发其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