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王唯铭】在“东北人”学做上海人(03.12.10)

【王唯铭】在“东北人”学做上海人(03.12.10)

时间:2018-10-20 20:21:36

相关推荐

【王唯铭】在“东北人”学做上海人(03.12.10)

“东北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种人,它只是一个饺子馆。

“东北人”距离我们所在的高楼大概是二箭之地,但离当年上海滩着名的马勒先生的别墅仅数十步之遥,可以想见,马勒先生假如还健在的话,他是乐意去“东北人”一尝它的味道的。

说到味道,应该承认,“东北人”着实有一些。

它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内容的剪纸,它让我想起我的色彩斑斓的童年。那时,我将街上的锯条一折为二或为三,然后一头磨得极锋利,在铁皮垫板上极富耐心地、细致地“刻着花样”,它的难度在于你要将线条刻得够细但不能断掉。我着迷剪纸中的那些身披盔甲的武士,以及行走生风、驻停如松的好汉大侠,他们的英武和神勇永远地影响了我的精神世界;它的四璧还贴满了年画以及那个大大的忠字,它让我想起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年轻的共和国身处新月形的包围圈,在海上,鬼怪式飞机正在同温层中穿梭往来,在南方,邪恶的吴庭艳正在西贡充满午后阴影的大房里诡秘地踱步;与此同时,每个夜晚,在过街楼下面,伴随着昏暗的灯光,那些比我们年长的男人正在传播着“恐怖的脚步声”,以及,有关李宗仁先生归来时飞机场上那个欢迎者胸佩“梅花”的种种离奇、恐怖的小道消息。

对一度盛行粤菜、杭菜、川菜的上海来说,“东北人”提供了它独特风格的菜肴。喜欢乡情的可以选择“东北拉皮”。热爱乡野的可以挑选“咱家土烧”。素来温良恭俭让的男女,在“东北人”也可以得到各自的快感,譬如,羊肉串香气逼人;又譬如,龙骨汤鲜美摄魄;再譬如,不同馅子的饺子让你尽享一个普通市民那份有些卑微有些琐碎的快乐。还有那高高地挂在空中的大红灯笼,还有那一身东北风情的绚丽衣服,还有那一声叫唤:

哥,要什么?

哥,吃得好吗?

哥,走好。有空再上咱家来坐坐。

这一切很好。这一切很有趣。这一切很迷人因此很让你掉入陷阱。仿佛,你去“东北人”不是为了满足饕餮之欲;仿佛你来到的是你爷爷或姥姥家。

但这一切不能玩的太过头,尤其不能太过火。

譬如:一道菜上来了,你刚想好好品尝,没有料到一男一女来到你的面前,也不管你的感受如何,稀里哗拉地就跳起了东北舞;这也就算了,这也就算是乡情的一种表达。又一道菜上来了,一边立刻围将上来三、四个男女,一式绚丽,一式热情,一式大嗓门:这好,那好,哪疙瘩都好。

这儿兴,那儿旺,哪疙瘩都兴旺。

他们冲着你叫、嚷、吼,那模样,这里成了嫩江平原某个乡村的打谷场,而不是与马勒别墅一街之隔的上海空间。

我想,“东北人”必须理解自己在上海的定位,也必须理解上海对上海之外的意味。

上海是这样一座城市,它一定是海纳百川的,也因此,它才会在同一地域中整合着东北酒馆与马勒别墅。

上海又是这样一座城市,它的气质中海洋性混合着亚热带,这使得它的豪放中有着内敛,它的奔放中有着含蓄。

我没有说“东北人”要做到“安亭别墅”中的那份悄然无声,也没有说“东北人”要达到“海湾大厦”三十楼中的那份优雅细致,这不是“东北人”的定位也不是“东北人”的风格,但它一定要体现上海人,尤其是根在上海的那部分上海人所能微妙意会的那种韵味:生气勃然但又不吵闹异常;热气腾腾但又不嘈杂不堪。

一句话,酒馆就是酒馆,饭店就是饭店,而打谷场就是打谷场。

如果觉得《【王唯铭】在“东北人”学做上海人(03.12.10)》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