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闻中 | 生命功课的三个层次

闻中 | 生命功课的三个层次

时间:2019-03-14 21:48:53

相关推荐

闻中 | 生命功课的三个层次

在这里,我想用三个比喻,来尝试着说明生命当中需要学习的三个层次之功课。

第一个比喻,是拨火棍的比喻。拨火棍的目的是为了让柴火完全燃烧,燃尽,再无余物。好在最后,连它自己也一并烧掉。这譬如善业与恶业,用善业来克服恶业,最后,善业也不可执泥,一起放下,一起烧掉。又如有为法与无为法,以有为法来建立秩序,然后以无为法来破有为法,最后,诸法皆舍。但是很显然,纵然如此,拨火棍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法是重要的,道德所建立的善业是极其重要的,等等,即便最后它们必须彻底烧去。

第二个比喻,是鸟行天空的比喻。用来比喻最上乘的般若智慧,此智慧的关键是不住,其隐含的意思则是自由,它并无固定的路迹可以遵循,鸟行虚空,从无故轨。然不着一事,却不昧一心,虽是等持,亦属明觉;虽是自由的,亦需要发抒,需要发而皆中节,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于疾致其忧,于丧致其哀”,认得此心,乃纯乎天理,无一毫人欲。这非仅仅是得了中道的深度,而且是得了几道的方便,叫做“和”。中是定,和是慧;中是止,和是观;中是出世间的罗汉道,和是入世间的大乘菩萨道。

第三个比喻,则是河流泛舟的比喻。这自然是来自于经验界的现象,泛舟云云,它不但意味着控驭舟船的技术,更意味着一种平衡河流两岸之艺术,不走极端,了解左右,因为其目的是抵达极境,越过河道,进入自由的未来际之生命海。故无论是理入还是行入,大脑,还是心灵;行动,还是理参,皆当求其平衡,不执溺于任何一端,应机应境而定,以于人世沧桑的路途中得以登高、行远。

关于第一个比喻,印度人把它叫做幻论,或摩耶论(Maya)。在《薄伽梵歌》中有云:“尽管我自己不生不灭,尽管我是万有的神主,然而我是以自己的原质,靠自我的摩耶生出。” 在摩耶之世界里面行动,我们唯一需要凭藉的就是摩耶。辨喜尊者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并不反对宇宙如幻说,而且强调了这是对宇宙事实的一种陈述。但他又认为,人既然已在摩耶之中,故无法脱离摩耶而谈摩耶,反而必须藉着摩耶来超越摩耶,这才是最重要的。他的古鲁室利.罗摩克里希纳曾经为我们区分出两种摩耶,一种摩耶让我们走向觉悟,另一种摩耶,则让我们走向了愚昧与堕落:

“在神那里有两种摩耶:智慧摩耶和无明摩耶。智慧摩耶将人带到神那里,而无明摩耶则把人带入迷途。知识、奉献、平静和慈悲,所有这些都是智慧摩耶的表达,我们也只有藉着它们才到达神的居所。”

关于第二个比喻,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的是,鸟行天空虽是不住,虽是可以自由。但在人世的河流当中,它毕竟还是留下了飞鸟的倒影,这其实是圣者的一种真实之慈悲,他们就是这样被世界知道了。故而除了应境,即“事来则应,事去则了”之外,他尚需造境,犹如克利希纳的利拉(lila),或游戏,为了众生,他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在宇宙的大戏场当中,开启了俗世凡辈,令众人亦能尽己尽责,尽到了职分的规定,俾以生出了宏大心肠,心到而境出,在摩耶尘世之永无澄明的世道当中,修得了最真实的自在境界,所谓借假修真,大体如是。

关于第三个比喻,其实说明的乃是平衡之要义,这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是有很多说辞的。但我们也可以用德国的小说家赫尔曼.黑塞写的着名小说《悉达多》为例,来加以说明,婆罗门少年悉达多是一位真挚的求道者,他历经种种磨炼,经验着人世与超世的双重真实,穿过了无数的此岸与彼岸,也穿过了形形色色的宗教,经验各种灵魂的试炼。最后,悉达多在流水当中悟道了,“他看到河水无间断地流转不居,而同时却又恒常不变地存在着;河水永无迁变却又刻刻常新。”

是的,在流水当中,他听懂了存在界深层次的奥秘,从此,他成了河流与道路的一部分,可以摆渡无数活在此岸与彼岸的人们。所以,不走极端的悉达多,正是伟大的中庸精神,是平衡的化身,追求生命的极致,但绝不落入生命的极端,这就是生命的摆渡艺术,他了解了两岸,最后行走于两岸之间的河流,非偏非倚。

也惟有是致力于此种根基的纯粹,那神奇的造化,倒是于斯得以借力发力,转眼之间,已是轻舟远飏,臻入了言语道断之真生命的绝妙境界,成了人类精神的最好化身,对于我们,启示意义尤其重大。

如果觉得《闻中 | 生命功课的三个层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