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上海名医张伯臾先生用温肾阳 化痰湿 理气化瘀法治多寐医案研读

上海名医张伯臾先生用温肾阳 化痰湿 理气化瘀法治多寐医案研读

时间:2022-01-15 14:52:43

相关推荐

上海名医张伯臾先生用温肾阳 化痰湿 理气化瘀法治多寐医案研读

【名医简介】

张伯臾(1901~1987年),别名湘涛。上海市川沙县人。早年从师于浦东三桥镇王文阶先生,19录取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回浦东家乡行医。1924年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并在仁济善堂任中医内科医师。1925年重返故里开业。建国后参加上海市邑庙区第一联合诊所,1956年进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任内科医师,1978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授。撰有《张伯臾医案》,《中医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经验》等。

【案例】

温肾阳、化痰湿、理气化瘀法治多寐医案

时某,男,52岁。

一诊(1973年2月28日):

患者于解放战争时期曾有脑震荡病史,从1960年起常有嗜睡及不眠之象,症情逐渐加重。近4~5年来,嗜睡与不眠交替而作,眠则30~40天日夜不醒,饮食须由家属呼而喂之,边食边睡,有时小便自遗,醒则十数天日夜不寐,烦躁喜动狂乱,头晕且胀;平时腰酸怕冷,手足逆冷面色晦暗。得病之后曾赴各地,迭治不效。刻下见神倦呆钝,边诊边睡。家属诉纳食尚可,口干便艰解燥屎。苔白腻,舌边紫暗,脉沉细濡。多年顽疾,寒热虚实,错综复杂,恐难骤效。书云“怪病属痰”,痰浊蒙蔽心窍,神志被困。先拟清心涤痰、镇潜宁神法,以观动静。

处方:

炒川连,茯苓,橘红,制南星,广郁金,石菖蒲,灵磁石,当归,勾藤(后下),淮小麦,白金丸(吞服),礞石滚痰丸(吞服),7剂。

二诊(3月10日):

神倦嗜睡之象略见好转,便艰亦顺,然于足依然逆冷,面色晦暗,脉舌如前。审证求因,究其根源,病由肾阳不振,阴霾弥漫,痰浊内阻,痰凝气结所致。法当标本兼顾,改投温肾阳、化痰湿、理气化瘀之剂。

处方:

熟附片(先煎),川桂枝,炒茅术,茯苓,制南星,制半夏,石菖蒲,陈皮,当归,桃仁,川芎,全鹿丸(吞服),礞石滚痰丸(包煎)。14剂。

三诊(3月27日):

投温肾通阳、化痰祛瘀之剂后,已见应手。既往寐则数十天,推之难醒,今服药后2天即自行起床,起床后无烦躁狂乱诸症,且感神情爽朗,四肢转温,苔白腻减而转润,舌暗转淡红、边紫,脉沉弦小。神情已得正常,肾阳不振有恢复之机,痰浊瘀虽化未净。前方既效,毋庸更张,壮肾阳以治本,化痰瘀以治标。处方

熟附块(先煎),川桂枝,茯苓,陈皮,半夏,制南星,石菖蒲,当归,红花,全鹿丸(吞服),礞石滚痰丸(包煎)。

服药后诸症若失,体力日见好转,前方略为出人,续服30余剂,得以收功

本案引自[张伯史.多寐、厥证、腹痛验案・新医药学杂志,1978(9)11~14]

【评析】

患者罹病多年。病情错综复杂,张老在诊治中,据其不寐与嗜睡交替而作,但不寐短于嗜睡的特点,认为嗜睡乃病之真谛,不寐为病之假貌,故抓住嗜睡一症加以辨证治疗。仲景《伤寒论》中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的记载,“阳气虚阴气盛则目瞑,故多眠,乃邪传于阴而不在阳也。”《类证治裁》亦指出:“多寐者,阳虚阴盛之病。”病人兼有腰酸、怕冷、手足逆冷、苔白腻、脉沉细等症,显属肾阳式微,痰浊弥漫;而不寐烦躁,口干便艰,乃阳不入阴,郁热内生,寒热错杂;面色晦滞,舌紫暗,知有留瘀。肾阳不足是为本,痰浊瘀热是为标。故方中以附、桂、全鹿丸等温补肾阳以图本,所谓离照当空,阴自散也。其中取桂枝而不用肉桂者,是因桂枝之温通较肉桂之温守对本病更为贴切。对其标则以导痰汤、礞石滚痰丸等泄化痰热;归、芎、桃仁、红花等化瘀。肾阳得温补而渐振,痰浊得泄化而渐清,从而嗜睡之症得除,浮游之火亦得下敛。此为补同用之法,标本兼顾之方,症既错综复杂,治法亦当复方图之,多年痼疾方才得愈。

【多寐】

即嗜睡,又称嗜眠症,是泛指患者不论白昼黑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眠的一类病证。与古书中的“嗜卧”、“多卧”“喜眠”、“好卧”、“目瞑”、“多眠睡”等称谓概念相同或相近。一般认为多寐的机理是阳虚或阳气痹阻。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果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健康知识,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如果觉得《上海名医张伯臾先生用温肾阳 化痰湿 理气化瘀法治多寐医案研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