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流传至今 调理脾胃的一个简单方子。 ...

流传至今 调理脾胃的一个简单方子。 ...

时间:2020-01-21 05:48:03

相关推荐

流传至今 调理脾胃的一个简单方子。 ...

流传至今,调理脾胃的一个简单方子。

祖国传统医学所秉承的“天人合一”的观点看,我们的人体,也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清浊二气。人之康健,和这清浊二气是分不开的。

什么是人体的清气呢?所谓清气,就是由脾运化、输布而来的水谷精微。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经过脾胃、肠道的运化消磨和吸收,逐渐成为精微物质。这个精微物质,基本上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营养”。这些精微物质,需要输布到人体各处。靠谁呢?靠脾。脾,在中医理论中,有“升清”的作用,意思是把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头面,然后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血液,然后濡养全身。这个过程,就是人体“清气”上升的写照了。

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脾是当之无愧的原动力,所以我们说,清气源于脾。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人体的“浊气”,

什么是浊气?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通过排泄,使之排出体外的污浊之气。这个浊气,正常情况下,是要往下降的。而它们往下降的动力源于哪?源于我们的脾。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脾主升,而胃主降。胃气一降,则肠胃降泄有常。与此同时,胃气的降,一定程度上也源于脾气的升。因为只有有了“升”,才会有“降”。这是古人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运用。所以你看,很多便秘的人,会胃胀。为什么?因为胃胀,失去了和降之性,这才导致了肠道降泄的失常。

所以我们说,浊气源于胃。

那么,如果说脾胃失常,使得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我们会怎样呢?这就是一身气机的紊乱。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胃胀和腹泻。腹泻源于何?源于清气不升。清气不升而反降,则生腹泻。胃胀源于何?源于胃气不降。胃气不降,滞留中焦,则生胀痛。很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无数慢性胃炎患者,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表现为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

这番道理是谁说的?此论,在《素问》中就有记载。原文道:“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所以说,清气和浊气,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要自然分开的。如果清浊不分,人体气机就会紊乱、郁滞。这就好比天地不开、混沌未启,我们的人体自然会百病丛生。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问了——是什么,导致我们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呢?诸多原因之中,我们今天重点和您聊一聊脾胃虚寒。

没错,就是这个脾胃虚寒,让很多国人出现了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的问题。脾胃虚寒者,往往曾经爱吃凉食,或者饥饱无度,或者吹冷气,或者喝凉啤酒、冰镇西瓜,日久脾胃之气为之损伤。表现出来,就是腹部时常疼痛,遇冷则重,往往感觉到胃胀欲呕,容易腹泻和肠鸣。而随着脾胃虚寒倾向的日益严重,四肢也会逐渐不温、怕冷。这样的人到了老年,就会形成脾肾阳虚,问题是比较棘手的。

那么,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在这里,给您简单介绍一张食疗方剂,供您参考。

组方如下——

准备干姜1到3克,高良姜3到5克,粳米50到100克。

将干姜、高良姜洗净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用水适量,先煮姜片,去渣取汁,然后再入粳米于药汁中,文火煮烂成粥即可。晚上乘温服用,秋冬季节服用最佳。

此方,择选自《寿世青编》。

这个办法里面,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可以温中驱寒,助阳通脉。《珍珠囊》说干姜其用有四。其中第四用,就是“治感寒腹痛”。而另一味高良姜,来头更大,性味大辛大热,为纯阳之品,入脾胃二经,可以驱寒止痛,治疗沉寒痼疾。《本草正义》就说它可以“主中宫真寒重症”。干姜和高良姜配伍应用,可以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的二姜汤,脾胃虚寒者用之最妙。用粳米煮粥服用,可以减缓辛辣燥性对脾胃的刺激。

看官记得,上方,脾胃虚寒者用之最妙。胃阴虚者、胃火壅盛者用之,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清气源于脾,浊气源于胃。清浊不分,则寿命不长。

如果觉得《流传至今 调理脾胃的一个简单方子。 ...》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