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善用乌附——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临床举例

善用乌附——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临床举例

时间:2018-10-28 11:40:43

相关推荐

善用乌附——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临床举例

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烦躁不寐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

李某,女,41岁。失眠一月半。以往可入睡5小时,手冷,足底冷而痛,时有烦躁,经期烦躁明显,情绪急躁,大便3~4日1次,软而不干。舌淡嫩,苔白润,脉细略数。

当归40g 桂枝40g 白芍40g 细辛40g 炙甘草30g 大枣25枚 川芎30g 吴茱萸40g 生姜80g 白酒120ml 生黄芪30g 砂仁20g。3剂。每剂分3服,每日4服。

药后可入睡5~6小时,不觉烦躁,略腹泻。手足冷未减,足底疼痛未减,触腹冷,头昏闷,进食水果则胃脘不适。舌淡,苔白润,脉细。

当归45g 桂枝45g 白芍45g 细辛45g 炙甘草30g 大枣25枚 吴茱萸60g 生姜90g(去皮) 白酒100ml 生黄芪40g 川乌40g 干姜30g 砂仁20g。4剂

药后可整夜入睡,足冷显减,疼痛减轻,继以填补肝肾。

【体会】不寐,总归“阳不入阴”所致。此例手足厥冷、疼痛、烦躁,经期明显,显属厥阴肝寒证。厥阴主枢,今枢机不利,则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故而失眠。首诊曾师即处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量;兼以加用川芎、黄芪、砂仁暖肝通经,除肝寒,调阴枢而获佳效。二诊兼顾中焦脾胃,合用甘草干姜汤、川乌,力扶中下焦之阳而破除沉寒,暖肝通经而治本。此例不寐,曾师从厥阴肝经论治,颇具新意。

腹胀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黄某,女,37岁。小腹胀、不温6年,经暗量少,心烦,冬日肢冷明显。此脏厥——肝厥证,且舌淡、脉沉细亦符。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20g 北细辛30g 炙甘草20g 大枣40g 吴茱萸30g 生姜40g 白酒70ml。3剂

初服时,药下咽不到10分钟就腹泻如稀水便,且人软乏力难以支持,大汗,头昏抽风。急到门诊部咨询,接待者以其不会饮酒,而汤药内有酒解答之。后尽剂来诊,每日腹泻3~4次,人昏软乏力,出汗,怕风,小腹胀上移至脐腹,喉间有痰,舌仍淡,脉细,且素有腰部不适之症。

桂枝30g 白芍20g 生姜20g 大枣20g 炙甘草20g 山萸肉30g 西砂仁20g。2剂,每剂分3服,每3小时1服。汗止,冷热消失时,则日服3~4次。

服药3次后,昏软乏力、脐上胀消失,今日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续与温补肝脾肾三脉善后处之。

曾按:①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为什么会腹泻、身软乏力出汗?本案肝寒日久,冰霜冻结,温阳则冰化冻解泻下,故泻为佳兆;人体正气聚积,解冻化冰致体力不支而身软乏力、头昏。此种难以接受的药后反应多有奇效,有云“服药弗暝眩,非其服也”。②本案处理欠周处:病已6年,当有“五脏之疾,穷必及肾”之变化及脾的病理变化。因此脾肾当有不足,《伤寒论》有脉沉细,不可汗之论(发散),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桂、姜发散,且量大,故汗。若用药照顾到脾肾会更妙。照顾脾肾用什么呢?阴药?阳药?砂仁温宣而面面俱到!

胁下痛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

杨某,男,58岁。胁下痛断续6年之久,此次因劳累、情绪波动引起复发而就诊。腰酸,畏寒肢冷,便溏,神疲,西医诊断为胆囊炎,予住院治疗,症状好转而病终不除。6年间消化功能已低下,食少,体重已减轻十几公斤,舌淡,脉沉细,此肝肾俱虚之候。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20g 北细辛15g 大枣30g 吴茱萸20g 生姜30g 补骨脂15g 淫羊藿15g 西砂仁20g 郁金5g 麦芽15g 山楂20g。6剂

二诊:诸症均好转,唯舌仍淡,脉沉不起,于上方去麦芽、山楂、郁金,加甘松15g。

三诊:自觉症状消失,唯舌尚淡,脉已趋正常。

附子40g 桂枝30g 炙甘草30g 西砂仁20g 白芷15g 补骨脂15g 鹿衔草30g。6剂

曾按:肝脉布两胁,胁下痛要从肝论治,或理气解郁,或调理肝脾,或滋阴养血活血。总之,肝是导致胁痛众多因素中的主要方面。本例属于肝寒血虚型胁痛,诊治时抓住肝、脾、肾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补骨脂、淫羊藿补肾填精,桂枝与甘草辛甘合化阳气、补心火以助脾土,砂仁味厚,与桂枝同用而使脾肾先后天得以同补,且方中加吴茱萸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阴兼顾,因而收效显着。

关节疼痛案(当归四逆汤加减)

李某,女,49岁。膝关节痛近半年,不受气候影响,上下楼梯受限,走平路较轻。面部略暗,少神,舌淡,脉沉细。此为关节失润之例。本着肝主筋、柔则养筋之理治之。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30g 北细辛15g 炙甘草30g 木蝴蝶20g。4剂

药后效显,未料到!守方加入肉桂、巴戟振奋肾阳而处之。

当归20g 桂枝30g 白芍30g 炙甘草30g 木蝴蝶20g 肉桂3g 巴戟肉30g。3剂

2个月后,因他病来诊,称药后痛失。

曾按:首诊方以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当归、桂枝一阴一阳入肝,直指病所筋府之地;桂、甘化阳,使阳生阴长,桂、芍调营卫之气,使阳气流畅,阴血不阻;阳虚则寒有湿,用桂、辛温通,木蝴蝶防其燥。药后显效,再加肉桂、巴戟肉温肾而肝肾同补之,病得彻除。

乳房胀痛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

周某,女,31岁。双侧乳房胀痛难忍月余。心烦,乳房冷而时热,神倦,目眶色暗,舌尖有瘀斑,脉沉弱。此属肝寒,予以温肝散寒补肾之品治之。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20g 北细辛15g 炙甘草20g 大枣30g 吴茱萸20g 生姜30g 白酒10ml 川乌30g 黑豆30g 山茱萸30g 肉桂10g(后下)。4剂

药后乳疾解。

曾按:乳房呈现寒热是因寒凝气郁产生之热,此类现象常见,如胸冷、头冷、背心冷,日久不冷反热。

痤疮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甘草汤、麻杏苡甘汤加味)

秦娟,女,30岁。痤疮散在两颊,肢冷,心烦,舌淡。脉两关弱。从肝寒治,予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30g 北细辛30g 炙甘草20g 大枣50g 吴茱萸30g 生姜50g 西砂仁20g 皂角刺5g 狼毒3g 白鲜皮30g。5剂

药后肢冷明显好转,痤疮颗粒变小变软,但心下空慌,食少。改从薏苡附子败酱散、桂枝甘草汤、麻杏薏甘汤治之。

附子40g 薏苡仁40g 败酱草20g 桂枝30g 炙甘草30g 麻黄15g 砂仁15g 炮姜20g 皂角刺5g 狼毒3g 白鲜皮30g。4剂

痛经案(乌头桂枝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

丁某,女,23岁。少腹痛8年,15岁月经初潮,经期则痛。近5年,经前1周始痛,呈胀痛,心烦,至经净为止。神倦畏寒,面色晄白隐现青,舌淡,脉沉细。此为肝寒阳虚之证,予乌头桂枝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佐以温散之品。

川乌30g 黑豆30g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20g 北细辛15g 炙甘草20g 大枣20g 吴茱萸20g 生姜30g 台乌药20g 干姜30g 蜀椒5g(去油) 沉香5g(冲服)。4剂

药后少腹腹胀未减,月经未至,精神好转。药后口不干,二便同前,守方加重温阳散寒之品。

川乌40g 黑豆40g 蜂蜜40g 附子60g 干姜40g 炙甘草20g 肉桂15g(后下) 桂枝30g 白芍20g 吴茱萸20g 炮姜20g 花椒10g(去油) 沉香5g(冲服)。3剂

曾按:方中以乌、附、姜、椒大辛大热之品破解沉寒痼冷,沉香香窜沉降,同椒、桂补命火,助阳气以养神,桂枝甘草汤温养营卫。

月经不调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四逆汤加减/附子理中汤加味)

李某,女,20岁。月经不调,4年来数月经来1次,量少、色黑,小腹不痛,腰酸,神可。近3月来,肢冷,心烦,多梦,脉沉迟细弦、尺不显,形色正常。先从肝寒治,予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30g 北细辛30g 炙甘草20g 大枣25枚 吴茱萸30g 生姜50g 白酒70mI 西砂仁20g。4剂

先后诊治4次,原方剂量不变,共服20余剂,肢厥、小腹冷始解,可见沉寒之深之重,且方中先加川乌30,河车粉4(冲服)。4剂未效,后改川乌50g,生黄芪80g,白酒100ml,服4剂后肢冷才彻底解除。

附子100g 干姜30g 肉桂20g(后下) 生姜40g(去皮) 菟丝子20g 补骨脂20g 淫羊藿20g 肉豆蔻30g 西砂仁20g 生黄芪80g。5剂

月经如期而至,量较少,转以温脾补肝而治。

附子80g 红参20g 炒白术20g 干姜30g 炙甘草30g 西砂仁20g 法半夏20g 桂枝30g 生黄芪40g 当归10g。4剂

后访病愈。

黎明腰痛案(当归四逆汤)

于某,男,45岁。精神差半月,眠差,腰酸痛,尤以将起床时疼痛明显,起床活动后缓解,小腿无力,足跟疼痛,时有烦躁,触双手冰凉,舌淡白、边齿痕,脉沉细。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30g 北细辛30g 炙甘草20g 大枣25枚 木通10g。4剂

药后腰痛显着减轻,精神好转,舌淡白、边齿痕,脉缓。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30g 北细辛30g 炙甘草20g 大枣25枚 木通10g 生黄芪50g。3剂

再诊,略腰酸痛,精神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当归30g 桂枝30g 白芍30g 北细辛30g 炙甘草20g 大枣25枚 木通10g 生黄芪70g 枸杞子20g 菟丝子20g 补骨脂20g。4剂

后访病愈。

曾按:“黎明腰痛,从肝论治,多属肝寒血虚,肝阳不升所致。当归四逆汤散肝寒、养肝血、通肝阳,是为正治,常获佳效。”凌晨3~5时,乃厥阴肝经主时,少阳之气将出而用事。若本肝经气血亏虚,肝寒血虚,则经脉气血不利,不荣则痛,故值此时腰痛明显,起立活动后经脉气血得以通利,故而疼痛显着减轻。此例正是如此,曾师前后三诊,处以当归四逆汤,首诊即获佳效;二诊加用生黄芪,补益经脉之气;三诊再加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本“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而补肾填精,肝肾同治,药后病愈。

四肢厥冷,尿频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缩泉丸/回阳饮加味)

杨某,女,39岁。四肢厥冷,尿频,每夜小便5~6次,腰胀,心烦,神倦,便秘,舌淡,脉沉弱。曾以一般剂量偏大之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治之,效不显,曾遇患此证的20岁之女性,前后服20余剂始解。考虑有辩证确、用方准、量不足、效不显之教训,今则按原方剂量用之。

桂枝50g 白芍50g 炙甘草30g 大枣25枚 吴茱萸50g 生姜100g(去皮) 北细辛50g 当归50g 西砂仁20g 白酒70ml 淮山药90g 益智仁90g 乌药90g。3剂

二诊:药后手足温,畏寒消失,夜间小便仅1~2次,精神好转,尚身软,上楼提物劳累明显,腰胀消失,大便稍干,白带正常,月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附子100g 炙甘草20g 肉桂10g(后下)炮姜20g 生姜40g(去皮) 砂仁20g 生黄芪80g 淫羊藿20g 菟丝子20g 补骨脂20g。4剂

【体会】初诊患者四肢厥逆怕冷显属肝寒,夜尿频繁、腰胀痛则肾虚使然。肝肾虚寒,曾师首先处以当归四逆加生姜吴茱萸汤原方剂量,合重剂缩泉丸,温肝散寒为主,温肾收纳为辅,首诊而获良效,并叹曰:“有言‘药量亦方之秘’,诚信也!”首诊显效,为后续补肾扫清障碍;二诊以重剂回阳饮加补肾填精之品,温补肾元,以固其根。此例认证准确,治疗先后有序,原方原量重用,扶阳为重,固肾为本,颇具火神派风格。

如果觉得《善用乌附——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临床举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