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闲话老北京果脯 它真的挺好吃!

闲话老北京果脯 它真的挺好吃!

时间:2020-10-07 22:55:17

相关推荐

闲话老北京果脯 它真的挺好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凌洲业话,ID:lingzhouyehua】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

春天到了,我想大部分人的心情都应该是喜悦的吧!不光是因为天气变暖,也因为万物复苏。草要青了、树要绿了、花儿要开了,带来的是美景,也带来期盼,待到夏秋成熟季,又有新鲜的水果吃。其实现在科技进步了、物流发达了,一年四季我们都有水果吃。但过去的人们,这个季节恐怕没有这方面的喜悦。因为经历了一个冬天,秋收时节存下来的水果大概也吃完了,即便没完,受存储条件的限制,恐怕也坏的差不多了,所以这个时候没什么可吃的水果。但是,古人聪明,虽然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但可以经过加工处理,吃到比鲜果还甜的水果制品,那就是蜜饯。

蜜饯是学名儿或统称,北京人更习惯叫它果脯,其实这个字正音应该年“府”,但人们说出来叫果“谱”。老北京果脯出自皇宫御膳房,当年、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御厨们就绞尽脑汁的想主意,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帝后妃嫔们随时食用。后来这种制作方法从皇宫里传出来,北京就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刚才说了,蜜饯是统称,因为蜜饯不一定全是水果,用生姜、冬瓜等蔬菜也可以制作,而且蜜饯制品还有其他工艺,因此老北京果脯是蜜饯的一种,所以也叫京式蜜饯。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都城,也就是说从元朝开始北京才有“正经”皇帝。但说北京果脯出自御膳房,并不等于是元朝发明的,因为我国唐朝就有蜜饯了,再早叫蜜煎。蜜煎是指人们将新鲜果品放在蜂蜜中煎煮浓缩,以去除果品中的大量水分,即增进风味也利于久存,因此而得其名。如果再往前追溯,东汉人赵华所撰《吴越春秋》一书中有"越以甘蜜丸报吴增封之礼"的记载。有人考证,这里所说的甘蜜丸就是类似蜜煎的食物,而越国与吴国,那是东周早期的事儿,要是这样说,“果脯”的历史就又往前推了上千年。

进人唐宋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果品和养蜂、制糖业的发展,使蜜饯加工得到长足的发展,质量大幅提高,品种也大为增加;到了元明时期,加工技术和品种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至清代时工艺日益成熟,也逐渐的普及和出名儿,不仅闻名于国内,而且走向世界,19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蜜饯曾荣获金奖。这点其实跟茅台一样,至于奖项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是否就算“享誉海外”?咱就先不管了,总之也算走出国门了。

果脯属于蜜饯的一个分类,是将果品经过糖水或蜜水的煮制、然后烘干而成,成品表面不粘不燥(其实也稍有粘性)、无糖霜析出、且有透明感。除了果脯类,蜜饯还包括话类、糖渍类、返砂类、果丹类等等品种。我们常吃的话梅、话李、九制陈皮等干态制品就属于话类,可加或不加糖,也可不加、或加甘草,比如甘草金桔等,干山楂片儿也算话类。糖渍类是果肉加糖共煮,成品浸在浓糖液中的那种,比如老北京炒红果、炒榅桲、以及蜜饯海棠、冰糖桂花等均属此类。返砂类好理解,就是表面挂有一层糖的那种,比如老北京人都熟悉的、糕点里常用的、特别是“神一般存在”的五仁儿馅儿里包含的、如今很多人接受不了的:青丝红丝、就是返砂类,还有糖桔饼、糖莲子、以及表面有一层糖的那种山楂条儿、都算。

果丹类最著名的要数果丹皮,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叫“果丹”,简单的说:就是将果品经糖熬煮、浸渍或腌,干燥后磨碎,然后制成丹丸儿,比如百草丹、陈皮丹等,还有刚才提到的,越国送给吴国的“甘蜜丸”也属于果丹类。可果丹皮它也不是丸儿呀?其实严格说来它应该属于果糕类,是先将果品加工成酱,经浓缩干燥制成各种形状,跟酸角糕、山楂糕等属于同一类,那它为什么叫“果丹皮”呢?这个说来话长,留着以后单聊吧!单说老北京果脯,品种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桃脯、杏脯、梨脯、苹果脯、金丝蜜枣等。要经过选料、去核、熏硫、糖煮、烘干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很讲究,那才能做出既好看又好吃的上等果脯。

拿选料来说,不是随便拿来个水果就能做,老北京果脯不但讲究品种、也讲究产地。比如杏脯,容易变软变绵的“水胎”和“绵胎”品种就做不了,那种色泽金黄、肉质细腻且有韧性的,易离核儿的、耐贮存的品种才是首选,当年昌平一带出产的山黄杏就是好原料,又叫金玉杏;还有一种、一说出来老北京人、特别是上岁数的您肯定特熟,叫“吧嗒杏儿”(也有写叭达、或八达的),当然跟八达岭没关系,学名儿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旧时海淀西山脚下出的品质最好。再比如桃脯,除了与杏一样、要求不水不绵以外,最好是用白肉品种,如平谷出的“快红桃”、“大白叶”都很适用。

苹果脯则要求鲜果含水量低、肉质疏松的,因为煮制时容易吸收糖液,不易煮烂,过去多采用“怀来苹果”。还有蜜枣儿、要求鲜枣个儿大核小、皮薄肉厚、果肉疏松、含水量小但含糖要高,过去平谷、顺义出的“大糖枣”最理想,昌平、房山出的“泡枣”也很适合。刚才咱还提到了炒红果,也就是蜜饯山楂,北京周边山区几乎都有红果出产,以昌平、怀柔、密云、门头沟等地为代表,不过红果分两种:一种果形大、叫山里红,另一种果形较小,那个才是山楂。关于山楂与山里红的区别,之前咱们说过、就不赘述了,用到蜜饯里也有区分,前者的加工品、称为蜜饯红果、俗称炒红果,后者加工的成品、俗称炒榅桲,学名叫蜜饯榅桲(其实严格说来,榅桲并不是山楂,也不清楚老北京为什么这么叫)。

此外,海棠、桂圆、荔枝、藕片儿等等都可以制作成老北京果脯。种类如此之多,如果只买一两种,口味太单一;但要是每样儿都来它个半斤八两的,又太多吃不了;于是商家就特意将很多果脯掺在一起卖,叫杂拌儿。当然这属于高级杂拌儿,过去也叫宫廷杂拌儿或细杂拌儿,这东西在过去可是高消费,富贵人家才吃得起,官宦富贾之间也常将细杂拌儿装成富贵大吉盒作为节礼相互馈赠。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了国营果脯厂,五六十年代,在北京百货大楼等大型商店开始盒装果脯,有纸盒的、也有铁盒的,包装很精美,味道也可口。

单种口味的一般就印果脯俩字,多种口味的、则赫然写着“杂拌儿”三个大字。很多外地来京旅客常会购买、作为北京特产带回去,北京当地人当然也会买,不过价格、反正不能算便宜。当然了,现在您走进各大商场超市,几乎也都有果脯出售,依然作为北京特产,只是如今商品极大丰富了,人们对它没先前那么重视了。不过笔者小时候很爱吃,到如今依然时不常的买点儿解馋,抛开记忆中的味道、和所谓的情怀不谈,其实它真的挺好吃的。

如果觉得《闲话老北京果脯 它真的挺好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