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魏晋南北朝时期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人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人形象

时间:2021-01-09 02:21:53

相关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人形象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二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陶渊明擅写田园诗,谢灵运擅写山水诗,陶诗和谢诗又有许多不同。

诗词题材可大致分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五类,而《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代表作,从这两首诗中,就能大致看出陶、谢两人诗词的不同。

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形象

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过县令,但不过八十多天,便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作出《归园田居》五首,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惬意和归隐后心情的愉悦。首句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俗韵”就是迎合俗世,随大流的处世态度,而陶渊明又恰恰是不屑于逢迎俗世的,固下一句认为自己的出仕是“误落尘网”,言外之意是使自己不快乐的缘由,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羁鸟、池鱼”都恋旧,小动物尚且如此,何况诗人呢?必然在世俗尘网和守拙归隐之间毅然选择“归园田”。

诗人对做官时的厌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在诗句间自然流露。“远人村、墟里烟”的静止给人平静祥和的感觉,仿佛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以写意为主,注重物与人的合一,流露出整体的自然美。“狗吠鸡鸣”极为朴素平实,却情景交融,表现了农村环境动态的有生机的美,以动衬静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意境。归隐后的生活是“虚室有余闲”,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令诗人愉快。结尾处的“返自然”既指诗人回归自然生活,又指远离官场内心的自然,达到物我浑然的境界。

全诗恬淡自然,是诗人内心真率的反映,表现出诗人彻底告别官场后的悠闲,虽然陶渊明从小便可闲居在家,但他仍是向往出仕的,否则也不会反复地入仕,“一去三十年”了。但终究是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让他彻底生出归隐之心,在诗歌中抒发人生理想,寄托生命情怀,成为失意士大夫共鸣的对象,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谢灵运的“孤芳自赏”形象

与陶渊明不同,谢灵运虽出身士族高门,才学出众,但自视甚高,导致政治上也不得志。他的《登池上楼》通过描山绘水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以“沉虬”和“飞鸿”开篇,构图和谐,写出自己苦恼建功不得归隐不能的矛盾,自谦“智拙、力不任”,虽有此志,却是才智不及,表面对现实的无奈和进退两难。

诗人“卧疴对空林”,直抒胸臆,真实地写出身心皆疲惫之感。所以登楼眺望时会如此喜爱山水自然,甚至要“倾耳举目”,唯恐错过山水的美,“聆、眺”二字可见诗人用字刁钻,字词锤炼炉火纯青。

整首诗有许多名句,而最受推崇的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眼光锐利,发掘到难以察觉的山水之美。诗人还十分孤傲,以景写情,在诗歌结尾认可自身的“坚持节操”,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寂寞。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同中有异”

谢灵运在诗词中颇有归隐志趣,但与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归隐不同,谢诗的“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恰恰表明独居的痛苦焦灼。此外,谢灵运诗歌逼真“巧似”,可以句摘,是情景交融、声色大开的产物。

无论是陶渊明的山水诗还是谢灵运的田园诗,都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审美价值,陶、谢两位诗人都对诗风嬗变作出了贡献,是一代诗词的集大成者。

如果觉得《魏晋南北朝时期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人形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