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七绝圣手王昌龄亲临边关 写出了诗家天子的气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七绝圣手王昌龄亲临边关 写出了诗家天子的气派

时间:2022-10-04 13:19:49

相关推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七绝圣手王昌龄亲临边关 写出了诗家天子的气派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在长安城找不到出路的王昌龄,效仿汉代班超投笔从戎。他离开了长安,西出玉门关,来到了遥远的西域。从此,一个唐朝特有,并且带着强烈爱国色彩的流派——边塞诗派横空出世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什么是英雄气魄?什么是家国天下?王昌龄寥寥14字,便写尽了千古英雄梦。

但为了写出这14个字,26岁的王昌龄,以太原书生之身,西去长安9000里。与大唐边军同吃同住,亲自走访边民,现场观摩战阵。

这种身临其境,感召力极强的边塞诗,在王昌龄作品影响下,迅速风靡了整个大唐。在王昌龄之前,历代边塞诗合计不足200首;在王昌龄之后,仅仅唐朝就涌现了2000首之多。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数百年边塞之事,一轮明月、一座雄关,秦、汉便在王昌龄笔下娓娓道来。龙城飞将是卫青还是李广?我个人认为两者兼有:《史记》中卫青奇袭龙城,打赢了反击匈奴第一战;“飞将军”李广常年镇守边关,在文、景两帝时期,在防御匈奴时相当出色。

一个善守一个善攻,一个是老前辈一个是新青锐。“龙城飞将”是以卫青、李广为象征,代表了汉文帝到汉武帝三朝,英勇抗击、反击匈奴的汉军。他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护卫边疆,才使得自白登山之围以来,匈奴威胁的衰退。

而“不教胡马度阴山”,才是王昌龄表达的夙愿。王昌龄生活的盛唐,唐朝疆域空前辽阔,边军强硬善战,有那股秦汉气势。因此,王昌龄《出塞》一诗,明着是写秦汉之边军名将,实际是在歌颂唐军,保卫百姓的艰辛。

许多人说“不教胡马度阴山”太柔,将前三句的高昂气势压了回去,应该是反攻之语才能表现唐军的英勇。真应了那句——“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王昌龄所在的时代,已经是唐玄宗“开元之治”,唐朝的鼎盛时期。盛唐自建国以来,先后已灭十数国,得地何止数千里?但农业社会背景下,大量的荒漠、草原,并未给唐朝百姓带来丰富的物资,反而增加了、兵役力度。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兵车行》

杜甫亲眼见闻,写下的《兵车行》,就是唐玄宗连年用兵的写照。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毁了盛唐。但“安史之乱”的爆发,不这是唐玄宗时期矛盾积压、爆发的结果吗?

和边军同吃同住数年的王昌龄,显然不是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歌功颂德、耀武扬威的人。他清楚地感受到了边军士兵,对家人深深地思念: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个新婚少妇,抱着封侯的念头,将丈夫们送上疆场后。数年、十年,乃至数十年,都再无音讯时,才明白生活的意义。

从长安到西域,迢迢万里之遥,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没有任何运输设备,没有任何医疗条件。曹操一次南征,都能病倒那么多人,缺少物资、水土不服的边军就更不用说了。唐军要在当地巡逻、生存、战斗,多少人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多少人又满头青丝去,满头华发归?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既悲悯边军之艰辛困苦,又感念他们守护百姓的武德。这就是《司马法》中,“不好战又不忘战”思想的体现。

一首《出塞》后,王昌龄有了“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名,并成了唐代边塞诗发扬光大最关键的人物。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在疆域辽阔的盛唐,绽放了无限的光辉: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燕歌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两首》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塞下曲》

如果觉得《秦时明月汉时关!七绝圣手王昌龄亲临边关 写出了诗家天子的气派》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