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冬至读这些诗词 悟天地之大哲理中国文化之大境界

冬至读这些诗词 悟天地之大哲理中国文化之大境界

时间:2023-08-31 00:05:02

相关推荐

冬至读这些诗词 悟天地之大哲理中国文化之大境界

今日冬至。冬至者,冬天到也,最冬天(最冷之日)也。

按照古代阴阳之说,冬至这日阴气最胜,最冷之时阴气几乎达到巅峰,气为纯阴。因为这日太阳高度是一年之中最低的,日照最为偏南,日照时间也最短,所以最冷。

可最冷之日到来,也标志着阳气即将生成,天气就要开始转暖了,正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所以冬至这日值得纪念,因为这日是冷到极致之时,也是春天最开端的节点。

据历史记载,周秦时期以冬至这月为正月。取的就是新一年的开始之意。古人认为,冬至是下一个冷暖循环的开始,是大吉的日子。与“正月初一”同等重要,也称为“小年”。

将冬至当作节日过,开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流传至今。我们从唐宋诗(词)人们的一些“冬至诗”中,也可窥见古人对冬至日的理解,和文化解读。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冬至,白居易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站,白天眼见当地热闹非凡,如过年一般。自己却因为离家甚远,长夜寒灯独坐,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邯郸冬至夜思家》。从诗句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冬至这夜很长,这是符合冬至当日日短夜长的特点的。冬至日的漫漫长夜,身在异乡,诗人抱膝而作,灯下伴影,想起了家乡亲人。想象着亲人们也在长夜里相聚“送余年”,聊家常,谈论着白居易这位远行之人呢。

如果说这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写的是冬至日“夜长”之事,那他的另一首写冬至的诗歌《冬至夜怀湘灵》则写出了冬至的另一个特点——冷!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这夜,白居易思念着心仪的人儿却无由相见,被褥冰冷无法近身。漫漫长夜,寒冷袭来,一个人的冬至,顿觉身心冰寒之极!

白居易这两首诗写的是冬至夜之长,之冷,再加上独旅(独眠)的思念,读来难免让人心生几分悲凉。可宋代阮阅的这首《减字木兰花·冬至》却给人几分温暖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许——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冬至早晨的云雾散去,寒冷之中太阳出来了,将阳光下的事物拖出长长的影子。从此之后,白天就会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作者希望,冬至之日晚辈给老人赠送罗袜“拜冬”的温暖之举能够代代相传。他还想到:冬至之后,寒意渐少,暖意渐长,事物的日影也将慢慢变短,连晚上值更所带的记时铜漏壶也将减少筹码(夜晚渐渐变短)了。全词漫漶着一股融融的暖意,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小至》诗云: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阳生,刺绣姑娘在赶制迎春的新衣;腊尽春来柳条舒展,山意冲寒红梅绽放;堪可以让小儿斟满美酒,畅饮迎春!

其中“吹葭六管动浮灰”一句,不由让人又想起了宋代邵雍《冬至吟》中的这些句子——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这是冬至最妙的诗意洞察,是自然哲理的经典解读。冬至之日,阳气初起,万物萌动而未生。这是自然之大冷,也是暖春万物初生之前奏。这样的节气,当以净水为酒(玄酒指白水),体味自然大淡之味,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也应当处于完全静寂的状态。这是对冬至最好的体悟。

(相传在古代,玄酒为祭礼时用于代替酒的清水。而音律却是这样发明的:用十二种长短粗细不一的吕管,插于地下。露出地面的一端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下端则插入深浅不一的泥土之中。管中灌满芦灰,管口用竹膜轻轻盖住。到了冬至一阳生的时候,最长那根吕管<插入地表也最深>中的芦灰受到地下阳气的上升便被喷出管外<俗称“飞灰”>,同时发出“嗡”的声音,这种声音称为“黄钟”之音。然后每一个月就有一根吕管喷出芦灰,发出不同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六阳之音和“蕤宾、林钟、夷则、南宫、无射、应钟”六阴之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扛着文字穿过人间

如果觉得《冬至读这些诗词 悟天地之大哲理中国文化之大境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