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大&小青龙汤 如何区分?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大&小青龙汤 如何区分?

时间:2023-11-25 17:19:44

相关推荐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大&小青龙汤 如何区分?

关于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有很好的论述,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也很大。其主要的论述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

对痰饮的证治,本篇列有数首方剂,如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及肾气丸等。

其中,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结合泽泻汤证的“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小半夏加茯苓汤证的“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以及苓桂术甘汤证,均有眩症(眩晕)。

这个眩是由于脘膈间有水,水饮上逆,蒙蔽清阳,冲击清空所致。

“心下有支饮”的水饮表现,有“胸胁支满”、“心下痞”、“卒呕吐”等。

这个水,当然有宿水,但发病的关键在于新受之饮,其水液不能输化而诱发。新饮引动宿饮的机理,与《伤寒论》五苓散证的“水入则吐,名曰水逆”的机理相似。

《金匮要略》五苓散证亦有“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的症状,这就说明了是新饮引动宿饮。

由于脾胃阳虚,饮入之水,不能输化,水停心下,积在胸膈间的水,引动宿饮上逆所造成。

这种水饮,属于外饮,古人所谓“外饮治脾”,所以在治疗上采用苓桂术甘汤等健运脾胃,以通阳气,茯苓、泽泻行水,半夏降逆蠲饮,总不出“以温药和之”的原则。

而肾气丸所治的水饮,属于内饮。由于肾虚不能镇水,以致水气上凌,古人所谓“内饮治肾”,用肾气丸温肾,通阳行水。

所谓外饮,即新饮入水,由于脾阳不运而停聚脘膈,引动宿饮,冲击清空所致;

所谓内饮,即宿饮之水,由于肾阳衰微,或疲劳过度,外感或其它治疗不当,导致肾不镇水,水气上泛所造成。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这一条文叙述简略,在临床上对于何者系苓桂术甘汤证,何者系肾气丸证,很难辨别。

喻嘉言对本条作如下辨别:“微饮阻碍呼吸而短气,当辨之几微。若呼之气短,是心肺之阳有碍,宜苓桂术甘汤通其阳,阳通则膀胱之气利矣;若吸之气短,是肝肾之阳有碍,宜肾气丸通阳,阳通则小便之关通矣”。

在临床上,苓桂术甘汤证,除有短气、头目眩晕、呕吐、心下悸之外,常伴小便不利;肾气丸证,除有短气、小便不利外,常伴有腰酸胀、小腹拘急等。

在病机上,一则以脾阳虚为主,治当崇土而佐以温通肾阳,苓桂术甘汤主之;一则以肾阳虚为主,治宜温肾暖土而佐以通阳,肾气丸主之。

此外,还论述了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在治疗溢饮上的运用。

如本篇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溢饮的证候是“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而“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是其病机,“身体疼重”则是其主要症状。治疗却有大小青龙之分。

考大青龙汤是辛凉剂,治疗外有寒邪束表,内有烦热者。小青龙汤是辛温剂,治疗外有寒邪束表,内有停饮者。二者药性不同,治疗各异。

《金匮要略》、《伤寒论》两书,对大青龙汤治溢饮,尚无明确论证。喻嘉言认为“治饮证必以小青龙汤为第一义也”,这很可能是痰饮证很少表现为大青龙证的缘故。

大小青龙汤均有麻黄、桂枝,似都能发汗,但大青龙汤的麻黄为六两,桂枝为二两,生姜为三两,而小青龙汤的麻黄为三两,桂枝为三两,细辛为三两,尚有白芍、五味子、干姜之守。

论者每以发汗力之大小来区别大小青龙,发汗力小者为小青龙,发汗力大者为大青龙。

其实小青龙汤治痰饮,在临床治疗上很少能达到发汗的效果,却能起到平喘、止咳、降水逆的作用。

《金匮要略》云:“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这个咳逆倚息,自然不排除由于外感风寒所引起,但综观全文,是以内饮为重点的。

《伤寒论》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又说:“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两条虽然指出本证是由于伤寒引起的,但重点仍在内饮。

前人指出小青龙汤证是“寒邪束表,内有停饮”的证候,因而认为小青龙汤是治疗痰饮证的发汗剂。笔者却认为不尽然。

从小青龙汤的立法、方药组成及其加减法来看,是以蠲除饮邪为重,而不是以发汗解表为重。

小青龙汤虽有发汗药,但比大青龙汤少,而且配以固守收敛药。何况小青龙汤加减法有五,其中去麻黄者四,可见其不重在发汗。

再从临床治疗来看,对于咳逆倚息,不得卧,没有表证的痰饮证,投以小青龙汤往往有效。因为麻黄不但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而且也有平喘行水的作用,所以即使无表证,不去麻黄,对痰饮喘咳来说,也是有效的药物。

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均为表里两解的方剂,但大青龙汤治疗重点在表,小青龙汤治疗重点在里。

02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说:“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这里提示着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邪少正虚,或精血亏损的证候,更为重要。这种治疗方法,后世不断有所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

从上述条文分析,“以饮食消息止之”,是以“多热”导致“风发”为前提的。

由于热邪劫夺胃的津液,不能滋养肝脏,液涸肝急,热极生风,大有传为“风消”之势,当急救阳明气津,故后人有“风耗其津,宜滋养胃阴”的说法。

“以饮食消息止之”,就是根据此原则,选用养胃、益气、生津的饮食物,达到既能营养身体,又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甘麦大枣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原方组成为甘草八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脏躁的“脏”字,有人解为“子宫”。黄树增着《金匮要略释义》谓:“脏指五脏而言,脏躁谓五脏之全部或一部,津液阴血不足,发为脏躁”。

笔者同意黄树增的说法。但以肝脏阴液不足发为脏躁者,本方疗效较好。

如果觉得《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大&小青龙汤 如何区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