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品读:中外十大嗜酒名人

品读:中外十大嗜酒名人

时间:2022-05-18 07:19:35

相关推荐

品读:中外十大嗜酒名人

中外十大嗜酒名人

作者:庆纸姐姐

陶渊明,钟嵘称之“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归隐田园的陶渊明要么不诗,诗则必酒。

梵高:钟情苦艾,醉眼星空

如果要为著名的苦艾酒找一个代言,梵高无疑是最佳人选。这位天才画家的自杀,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长期过量饮酒,尤其是热衷于一度被认定具有致幻效果的苦艾酒。有关苦艾酒可以致幻的传言,在梵高的声名大噪之后被推向了高潮。人们很难断定,酒精是否让他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星空,天才的世界我们不懂,但无疑,在那些把酒精视作缪斯的艺术家行列之中少不了梵高。

梵高的超前艺术美感在当时并未能得到世人的认可,这位伟大的画家潦倒一生,那幅《红色葡萄园》是他生前卖出的唯一作品。后期居住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的梵高显然对葡萄酒也存在浓厚的兴趣。

王尔德:“酒喝多了就可以醉”

苦艾酒的簇拥者不止梵高一位,同时代的伟大英语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也是嗜酒艺术家的代表。视苦艾酒为创作灵感之源的王尔德这样描述它:“一杯苦艾酒下肚,你见如所愿;两杯之后,事与愿违;酒过三巡,世间真相如实展现,而这才是最可怕的时刻。”

长久以来,王尔德诙谐而讽刺的语录广为流传,诸如“除了诱惑之外,我可以抵抗任何事物”“我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生活里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等等。关于饮酒,他也曾说过:“我有一个发现,如果饮用足量的酒,就可以产生一切沉醉的效果,”“工作是饮酒者们的诅咒。”奥斯卡·王尔德如是说。

陶渊明:有酒盈樽,归去来兮

中国古文人之不得志常见,不得志退而归隐常见,归隐即与诗酒为伴,亦成风气。在这之中,不得不提到“性嗜酒”的五柳先生——陶渊明,钟嵘称之“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归隐田园的陶渊明要么不诗,诗则必酒,不提20首《饮酒》诗,不说《止酒》而不止的傲娇戒酒诗,饮酒主题几乎出现在它的每一篇诗作中。

陶渊明嗜酒之名,不在于酒量,而是他对于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李、杜等皆推陶之饮酒诗,东坡尤甚,共作和陶诗百余首,恐怕是饮至寂寞时仅有慰藉的灵魂对话了吧。

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的狂放洒脱,满足了中国文化对饮者最美的幻想:要么不醉,醉便要醉得像“酒仙”——可以仗剑,可以挥毫,不羁起来天子不应,任性起来千金换酒。悲情可如太白:“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涤荡千古愁,流连白壶饮。”自信也可似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不知是饮酒成就了诗仙,还是赋诗扬出了酒仙的名,总之,李白就像是酒神赋予中华文化的礼物,千年来成为至美的谈资。

海明威: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产物”

海明威作为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也许迷惘的人生无酒不欢,海明威不仅爱酒,而且懂酒,从葡萄酒到威士忌,再到著名的“艺术家至爱”——都有所涉猎。几乎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对饮酒的描述:

“喝酒,根本无济于事。抛掉烦恼再做一次拼搏,抑或沉醉于酒精而止步不前?”

——《有钱人和没钱人》

“欧洲人认为葡萄酒是健康的饮品,喝葡萄酒就像吃饭一样正常,并且是快乐和幸福的来源。喝葡萄酒并不是一件矫情的事,也不是高贵冷艳的代名词,而仅仅是一种必需品。”

——《流动的飨宴》

“我喝了一瓶葡萄酒。那是一瓶玛歌。能够独自一人慢慢品尝美酒是件快乐的事。一瓶酒的效用就像一个朋友的陪伴。”

——《太阳照常升起》

周恩来:生平只醉3次

关于总理饮酒,坊间流传着许多趣闻,每一则都是席间酒后的必备谈资。

一说,总理爱茅台,一人饮尽茅台镇;又说,总理酒量好,平生醉酒只有3次:第一次醉于新婚夜,第二次在莫斯科“外交醉酒”,第三次为援朝战士庆功而醉……总理性情至真,乐于饮酒,可以为了工作滴酒不沾,也可为了工作连续饮酒,有时兴起自饮,也时常替主席“挡酒”。总理的爱酒故事说不完,也许正如国人常说,“酒品即人品”,人们对于总理饮酒故事的津津乐道,大约更是源于那一种全民的拥戴。

托马斯·杰斐逊:

签名风波创下酒价记录

“葡萄酒是治疗酗酒者最好的药”——杰斐逊可以说是最爱葡萄酒的美国总统。在出任总统之前,他曾游历欧洲,从勃艮第到罗纳河谷,到皮埃蒙特,再回到波尔多,他把顶级的葡萄酒产区走了一遍。不仅爱酒,他对葡萄酒的眼光更是独到,在他的酒窖中,收藏着各大波尔多名庄葡萄酒,如玛歌、拉菲、拉图、木桐等等。

托马斯·杰斐逊对葡萄酒的研究不止于品酒和收藏,更是很大程度上推运了美国本土葡萄酒业的进步。他在任期间,曾积极鼓励美国酒农引进欧洲葡萄品种进行稼接培育,并减轻葡萄酒征税。

最有趣的是,在他死后,民间曾流出一批刻有托马斯·杰斐逊总统签名的“私人珍藏”葡萄酒,其中不乏玛歌、滴金等名庄,这批酒一经面市就被高价拍走,酒价之高创当时记录。然而,数年后却有人发现这一批所谓的总统珍藏实为赝品,因为瓶身的签名技术在总统生前还未发明出来!

丘吉尔:这也是一款香槟的名字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于香槟的热爱非常著名,据称在1908年到1945年之间,丘吉尔总共打开过42000瓶香槟。1944年,丘吉尔结识宝禄爵香槟庄主夫人奥德特·宝禄爵,两人结下深厚友谊,每年奥德特都会在丘吉尔的生日这天送给丘吉尔一箱他最喜欢的年份1928。直到丘吉尔去世,为了缅怀这位好朋友(大客户),宝禄爵香槟将所有出口到英国的酒标加上了黑色边框。

宝禄爵香槟酒庄推出了温斯顿·丘吉尔特酿香槟,以表达对这位著名的仰慕者的敬意。

除了香槟,丘吉尔也爱波特酒,葡萄牙最大波特酒厂之一Graham’s酒厂的6颗葡萄精选红宝石波特酒,据说是他的最爱。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讲一个关于贩酒暴发户的故事

妻子的背叛,成就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却也成了菲茨杰拉德酗酒的开端。书中描述了美国酒业历史上那一段荒诞时期——禁酒时期。作者深谙酒精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出身贫微的穷小子靠着走私贩酒跻身上流社会,豪宅里的饮酒狂欢只为博美人一顾——人们依赖酒精,在酒的掩护下扮演自己或不是自己的人。戏如人生,菲茨杰拉德的饮酒故事并不那么浪漫,名利双收后,他却面临着更加痛苦的人生,喝酒成了唯一的逃避方式。直到1940年,年仅44岁的斯科特死于酗酒引发的心脏病。

罗宾·威廉姆斯:

一个酗酒者的自白

从《死亡诗社》到《心灵捕手》,罗宾塑造了众多受人尊敬的形象,银幕上的罗宾充满了正能量。

“我的行为让自己感到羞耻,酗酒令人嫌恶,我承认再次振作将会十分困难。”罗宾·威廉姆斯在为新片《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了他多年来与酒精与毒品的抗争。

这位好莱坞笑匠一生曾多次受酗酒和吸毒问题困扰,长期在抑郁中挣扎,却无数次在荧幕上为观众带来欢乐。8月,他在家中被发现自缢而亡。

众多大牌明星中,受酒精问题困扰的不计其数,银幕或荧屏上的他们受人敬重、被奉为男神/女神,我们不试图评论他人生活,唯愿祝福这些为我们带来过艺术与美的人们安好,生如所愿。

(摘自酒斛网)

编辑:高敏婧

如果觉得《品读:中外十大嗜酒名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