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王宗岳《太极拳论》对无极太极的完善与贡献——无极桩漫谈(五)

王宗岳《太极拳论》对无极太极的完善与贡献——无极桩漫谈(五)

时间:2020-01-28 18:46:32

相关推荐

王宗岳《太极拳论》对无极太极的完善与贡献——无极桩漫谈(五)

摘要:王宗岳《太极拳论》是武者的悟道之作,是太极拳理论和技术的奠基性著作。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王宗岳弥补了宋明理学无极太极哲学的缺陷,完善和丰富了无极太极哲学体系,值得给予高度重视。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的核心经典,其所阐述的原理是太极拳的基本指导原则。衡量某种、某式或某派太极拳是否是真的太极拳,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王宗岳《太极拳论》所阐述的原理。

王宗岳,山西人,具体籍贯何府何县,极难考。有说太谷县的,有说新绛县的,也有其他说法。我曾去太谷亲自考察过,有关证据很弱。新绛给出的证据也不足。

王宗岳的生活年代,通常认为是明万历年间人。后来唐豪另起一说,推测是清乾隆年间人。

对于太极拳历史上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籍贯、出生年代都难考,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目前可见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一是最早出现、最有影响、流传最广的河北永年李亦畬抄写的《老三本》,但是这个版本肯定不是最早的版本。二是河北保定宋书铭在北京传抄的《太极功》。三是现存于陕西铜川的赵堡太极拳拳谱。四是山西太谷一本清代形意拳拳谱中夹杂的太极拳谱。

从四个版本的情况来看,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在个别表述上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老三本》中这一段:“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在宋书铭本中是这样的:“劲顶气沉丹田中立不倚乍隐乍显”。

宋本断句这样断应当是合适的:“劲顶气沉,丹田中立不倚,乍隐乍显”。按照这个逻辑,《老三本》就应当这样断句:“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这种断法从逻辑上来说比现在的“气沉丹田”的断法是不是更好一些?

当然版本考证和比较不是本篇的任务,本篇我们要从无极太极思想和概念的角度,考察王宗岳《太极拳论》到底做了什么以及这么做的意义。

《太极拳论》开篇便是“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四个版本这一句是出奇的一致,几乎没有差异。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开篇是“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在周敦颐的模式中,无极和太极的关系实则是不明晰的或至少是容易引发争论和分歧的。这个可能跟儒家初次引进道家无极的概念完善儒家的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有关。按照周敦颐的原作,应当是“自无极而太极”或“自无极而生太极”。

儒家《论语》、《孟子》基本都不涉及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的问题,这一类问题基本都源于《周易》。在《周易》中,代表形而上终极本体的概念大概就是“易”、“道”和“太极”等。“易”除了作为本体使用以外,还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以及其他的含义。“道”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一个通用的概念,但是道是道家重点阐述的概念。“太极”出自《周易》,又不夹杂其他的含义,对于儒家来说,确实天然地适合作其本体论的基本概念。

在《老子》的本体论体系里面,无和有是共存的两个概念,道既是有又是无,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那样。在《老子》的宇宙发生论体系里面,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看看老子的这个结论,再看看现代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觉得老子实在是太牛了。现代天文学推测我们存在的宇宙是由一个奇点爆炸形成的,但是在奇点之前,不存在时间也不存在空间,是不能说的。奇点之前是不是有点老子讲的无的意思,奇点像不像老子说的有?

《周易》里面没有类似老子的“无”或佛教的“空”的概念。

周敦颐要干的活就是给儒家的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打补丁,周敦颐打补丁的方式就是把无极、太极这两个分属道家、儒家的概念整合到一起。朱熹觉得这个补丁打得太明显,于是把补丁修了一下,改成无极而太极。无极而太极也是一个比较别扭的说法,陆九渊就对此十分不满。陆认为在太极之外再加一个无极,纯粹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再看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无极、太极、阴阳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无极是太极他妈,太极是阴阳他妈。这样从本体论到宇宙发生论就都清晰了。

把无极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一方面是受唐代道士成玄英“无极者,道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陈抟的《无极图》中,无极也被推为内丹修炼的最高境界。王宗岳作为太极拳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级大家,既要从哲学上把无极、太极、阴阳的关系讲清楚,又要把这套理论跟太极拳的技术结合起来。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对梁惠王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将道融入解牛技艺中,才有超人的解牛之技。

王宗岳也是将无极、太极、阴阳之道融入了太极拳中,其中的核心是将陈抟内丹修炼最高境界的无极作为太极拳理论的最核心概念。无极同时又是太极拳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站无极桩必须站出无极态,只有得到无极态,才能真正地深入研究太极拳的其他技术。

周敦颐无极而太极模式中还有一个重大缺陷。无论按照《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还是《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观点,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那么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说法从逻辑上就说不通。阴阳和动静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更不存在动生阳,静生阴的问题。

如果动生阳的话,那是独阳;静生阴的话,也是孤阴。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王宗岳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是十分地精妙,那便是“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蕴含着阴阳,阴阳并未显化。那么动则太极分阴阳,静则阴阳合太极。这个表述完美地解决了周敦颐在太极、动静、阴阳上的逻辑混乱。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对太极阴阳理论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和突破,那就是提出了“悟双重之病”的理论体系。“察数处纯功未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耳”。

双重绝不像某些书上讲的只是两个脚不分虚实。双重乃是“数年纯功”,注意是“纯功”,是境界很高的东西,不是小儿科的毛病。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子,就是明太极,知阴阳。

如果说从内丹修炼的角度来看,形意、太极、八卦是一家的话,那么从“悟双重之病”的角度来看,太极拳又绝对是自成一家。也可以说这是太极拳理论和技术区分于其他武术的一个根本性标志。

鉴于王宗岳“悟双重之病”理论的重要性,必须单独用一篇来阐述,此处按下不表。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不仅仅是武者的技术表达,更是一个求道者对于终极宇宙思考的结果。虽然今天《太极拳论》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但是这种地位还远远不够,《太极拳论》应当突破武术界,成为中国哲学界共同认可的经典。

(未完,待续)

监制:刘洪耀

编辑制作:刘伟

电话:0719—5223531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764期

如果觉得《王宗岳《太极拳论》对无极太极的完善与贡献——无极桩漫谈(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